飼養員對動物的態度,以及操作技能的質量都對動物的行為,福利和生產性能有著不可小視的決定作用。“有害式”的操作會降低動物的生長以及降低飼料轉化率。同樣操作的不穩定,時而“友好”時而“有害”也會降低動物的生產性能和福利。在動物生命早期“友好式”的操作可以影響到動物以后的行為發育,“友好式”的操作可以減少動物個體對人類的害怕。如果母豬或初產母豬在分娩以前和哺乳期以“友好式”對待,那么這些母豬會更容易被操作,其仔豬死亡率似乎也會有所降低。研究者調查了12家豬場(每個豬場只有一個飼養員)發現每年每頭母豬的總產仔數與母豬對人類的害怕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說對人類越害怕,每頭母豬的年總產仔數就越低。
但觀察得出“友好式”的操作使得豬更難于駕馭,驅趕了,這可能是因為豬對人的害怕程度下降了的緣故吧。
所以這就給人們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如何來平衡這兩者。即在“友好式”和“有害式”之間找到一個適中的易掌握的量度,使得既能提高豬的生產性能又能容易的驅趕豬,而不至于在驅趕過程中降低豬的福利。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