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前言
理論上談蹄病是屬于學術研究單位的范圍,而在座的諸位皆屬于現場第一線的戰士,講求真刀真槍.力馬把問題徹底處理,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此前提下,本課堂以現場所該具備的蹄病常識為主,完全是個人20年來親身的工作的體驗,部分缺乏理論的支持,盼各位先進同業切磋交流
二. 蹄病的發現:
奶牛蹄病是現代奶牛業中最花錢的病癥之一,奶牛一旦發現蹄病,進食與飲水就會減少而影響泌乳量,因為這種病牛大部分時間躺下或很少走動,以致無法捏攝食足夠的水與干物質,以達最大的產奶量,其中畜主未按時修蹄及保持蹄甲的清潔與干燥,導致蹄甲過長變形, 因而改變著地的位置并產生裂痕,成為病菌良好的繁殖溫床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提早發現即早治療,是降低蹄病的不變法則.因此首先來了解蹄病的發病前兆:
1. 立姿:最易提早發現民異樣的時機是在牛只吃料之時,大致可分為:A.食欲不振;B.頻頻提腳;C.站立過寬或過2;D.前腳交叉;E.喜踏在積水處;I.蹄冠紅腫.
2. 步樣:患蹄病的牛只一旦步樣明顯跛行一般已進入后期癥狀.因此在平常進行時,留意牛只步樣也可列入懷疑提早進行監視:A.口沫分泌增加,拱背.B.比平時行進速度緩慢,步履蹣跚.C.起臥困難.
3. 其他炎癥性感染病后:
依多年的經驗得知,往往在乳房眼炎,子宮頸炎,胎帶等癥同時或治愈后會伴隨蹄病的發生.因此對此群牛只必須加強留意提早處理.
4. 行為應激:密飼,離乳,疾病,日量改變,皆須特別留意后續的觀察.管理上應避免不必要的騷擾牛只休息,清潔牛舍應利用牛只擠奶時間許準確掌握,生理時的適應可給牛只內分泌正常
5. 遺傳因素:包括體型體質皆具遺傳上影響,必須掌握每只牛公母系血源資料列入重點觀察之牛群中.
三. 預防:
牛蹄病發生后,一般現場只能靠治標,環境允許則可提供減少蹄病發生的前期作業以減少以后人力物力的浪費,在此提供幾項以供參考.
1. 畜舍環境:牛每天須躺下10-14小時.若環境舒適度不足,延長站立時間,易導致蹄病的發生.環境是奶牛場管理上最重要的一環,針對硬地與軟地各有見地,個人建議除了擠奶室與食槽外,戶外設立一處有.遮陰的軟土地.以減少起臥不易造成摩擦破皮導致外傷.有蹄病的個別放置予起臥容易的畜舍.
2. 藥浴:規劃一處系留式藥浴池,長期分批藥浴20分鐘,并隨時保持池中有效之藥水濃度,及蹄部清潔.對于趾間皮炎之初期尤為效果明顯,平時保持四肢降溫的需要性,尤其跛腳牛為甚,建議方式:予固定位置預留三格以上(視牛場規模增加)藥浴池,底下墊麻袋,牛頭以頸夾固定,長期保持藥水不換,添加藥水方式,選擇有需要的個別牛只予此處畏食.
3. 定期護蹄:平常每半年必須修整蹄型給予正常站姿,可提早發現問題也會刺激角質生成新組織,,加速產生健康新角質.
四. 治療:
在一切預防措施皆完成后,一旦發現蹄病,必須以外科手術方式實行包扎治療,配合程序如下:
1. 由專業人員進行治療;
2. 配合蹄形徹底清除潰爛傷口;
3. 確實包扎傷口,可避免二次感染;
4. 加強藥浴可減少換藥之必要性;
5. 完整的蹄病治療記錄,以利追蹤治療.
五,結論:
蹄病在牛場所造成的損失大部分在前期皆是無形的,因此,往往被忽視,喪失了難以估計的奶源收入,甚至牛只損失.因此,蹄病的預防與治療是奶牛場最須處理的重要項目.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