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集約化養殖的發展,我國養豬業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和成就,但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
1 不了解現代化養豬的生產工藝,仍然停留在集約化養豬的水平上
集約化養豬和工廠化養豬是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集約化養豬只是高密度的飼養方法,是現代化養豬的初級階段。現代化養豬的要求主要是在集約化的基礎上程序化,常年均衡有節律的進行生產,必須按計劃組織同步配種、同步產仔、同步斷奶、同步轉群、同步上市,要求按計劃按批次做到“全進全出”,其中同步配種和“全進全出”是實現整個生產工藝的核心,養豬場生產工藝和建筑設計的不規范都會影響計劃周轉,導致生產程序混亂。
2 養豬設備不規范,對生產不利
養豬設備應便于仔豬哺乳,提高仔豬成活率,不傷種豬肢蹄,延長種豬使用年限,節約能源,不浪費飼料,有利環境控制和污物排放。但目前養豬設備不規范的現象十分普遍,采用鋼筋焊接和金屬編制的母豬產床對母豬肢蹄傷害很大,縮短母豬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在產床床面上鋪設木板和利用木板制作仔豬保溫箱,既不利于清洗消毒,木板容易霉變腐朽,設備更新較快不利于生產又造成浪費。
二、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1 對于現代(工廠)化養豬的概念和內涵缺乏深刻認識,對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設計參數、設備要求、管理措施等缺乏全面的了解。
2 以本來設計不規范的豬場當成樣板,致使豬場的設計不合理,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有實踐經驗的養豬專家進行工藝設計和提供養豬技術參數,以確定可行的建筑設計方案。
三、建設現代化豬場必須遵循的幾項原則
1.以現有的土地面積為基礎確定飼養規模
一般飼養500~600頭母豬,年產10000~11000頭出欄豬的豬舍建筑面積為7000~7600㎡(不含附屬建筑和道路),約需占地2~2.5H㎡。盡量不占耕地,選址應遠離村莊、畜牧場、獸醫站、屠宰場和主要交通要道,用電方便,水源充足并合乎飲用標準,地勢高燥,利于排污和防疫。
2.根據生產規模以及現代化的生產程序科學的對豬舍進行設計
特別是分娩舍,仔豬培育舍是整個豬舍設計和投資的重點,要求提供最佳的環境和飼養條件,這是一個現代化豬場成敗的關鍵。以“周”為單位“全進全出”,全年均衡生產的生產工藝卻是整個設計思想的核心。
3.采用優質耐用的專用養豬設備
專用養豬設備應包括畝豬分娩床、仔豬培育床、哺乳仔豬保溫箱、不同豬群專用的采食槽(箱)、不同規格的自動飲水機,不同豬舍的供暖和通風換氣設施以及整個豬場的污水處理設施等。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母豬的分娩床,多年實踐證明,用鋼筋焊接和以金屬編織網做床面對母豬肢蹄的傷害大,母豬和設備均使用年限短。而目前由燕東畜牧設備廠用鍍鋅板沖壓成漏縫床面前制作的產床和育仔床(原由匈牙利引進的樣品),不僅漏糞效果好,不傷害豬肢蹄,且使用年限長。而水泥磚式或木板式仔豬保溫箱不僅保溫效果差,不易挪動,縮小了仔豬活動范圍,更不利清潔消毒,木制箱易腐朽,滋生霉菌,對豬健康不利。用玻璃鋼制的保溫箱較為理想。
4.在較大規模的生產場應采用“SEW”設計方案
“SEW”的英文全稱是Segregated Early Weaning 即隔離式早期斷奶。此項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母豬初乳中的母源抗體逐漸消失時,對仔豬實行更早斷奶(10~12天),并把斷奶仔豬轉移到遠離分娩舍的育仔區進行培育,以避免哺乳母豬對仔豬傳染疾病。
5. 在廣泛學習參考多方意見的基礎上進行設計
建議有關行業協會、有關主管部門繼續組織現代化養豬應用技術研討會,以便更廣泛、更深入地普及、傳播有關知識和應用技術。同時建議新建場的企業和單位在建場時聘請既有一定理論基礎,又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專家進行生產工藝設計,以免出現以上問題和損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