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種豬市場及存在問題
作者:古文勝 電話:13571953033 郵箱:guwensheng111@163.com
筆者近期走訪了陜西大量的200-500頭的種豬場,發現目前我省規模化種豬場逐漸增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規模化繁育基地已逐漸形成,品種也有較大的改進,比如PIC配套系,斯格配套系等三四五元雜交配套系已趨成型,種豬場的設備及基礎設施包括產房產床,限飼欄等條件也相當不錯,但存在問題也格外突出。
1 雖然大批種豬場形成,但在銷售上 沒有形成品牌,祖代繁育的父母代沒有好的銷售途徑而被屠宰,但大多父母代豬場不了解本地的種豬市場的情況下,卻在外地品牌種豬場高價購入父母代或祖代豬。
2三四元商品代沒有在當代批量供應,當地商品豬場多是從市場購入的內三元或良雜豬,包括某些大的飼料企業自己的實驗場,標準化基地也到處找豬,而一些繁殖商品代的豬場卻把大批的商品豬銷往外地。
3消費市場品種確實存在價格的差異,但把品種的品牌和優勢沒有明顯宣傳體現,我的建議能把品種好的豬肉在市場價格上大力拉開,促進品種的推動與加快。
4種豬場嚴重缺乏技術型管理人才,所以建議學校專業對口的畢業學生能選擇這一行業就業。
5 飼養技術仍然是困擾著種豬場效益的關鍵,母豬的管理及商品豬的管理仍然十分不專業,或者說有大批的豬場不會養豬,造成的損失特大,導致現在有大批豬場養市場豬,賺市場錢,出現虧虧賺賺,賺賺虧虧的局面。種豬場的產仔率,每頭母豬的年供仔豬數量低,母豬利用年限太短,這些原因造成成本加大,而使三元商品豬仔的價格昂貴,(某飼料集團的種豬場也因此而倒閉)。
6 仔豬出生時體重,斷奶時體重,斷奶仔豬的腹瀉和負增重是影響商品豬場的效益關鍵,但90%以上的問題則出在種豬場。
7 由于技術人員及飼養人員的素質及生物安全意識造成疫病時有發生及垂直傳染病的不斷延續。
不妥之處 敬請指正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