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2000年畢業的,畢業于一個三流本科院校,想想今年已經30歲了,工作也換了幾次,想就這些年的經歷對社會經歷對各行業工資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沈陽的一家國有企業,職位是出納,月薪700元,后來嫌工資太少,一年后就不干了。第二家是在一家臺灣的食品企業做企劃工作,工作將近3年,月薪1500元,有養老保險和公積金,第三家是目前的單位,是沈陽的一家人才中介機構,月薪2000多元,。加上各種補貼一月能有3000多月。住房公積金較多,按最高線35%上的,一月有800多。由于職業關系,對各行業的工資狀況了解較多。[color=#fcfccc][[/color]
[color=#fcfccc]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color]
現在在人才市場上,很多公司打著高薪誠聘管理人才的口號,動輒年薪十萬元,實際上你去了解一下他們的職工工資你就會知道,象沈陽這樣的全國二等城市(一等好像只有北京、上海了),他們的部門經理也只能拿5,6千元,憑什么能讓你拿那么多工資。實際上一些高技術含量的工種也許會有高薪情況,但這些人基本都跑到北京上海了,用人單位這么搞只是噓頭,做廣告罷了。
對于我們沒有什么高薪技術,名牌大學學歷的普通人來講,入行是相當關健的,選擇一個好的職業方向,等于女子嫁了一個百萬富翁。別管大學里學的是什么,找一個好工作是最重要的,其實以現在的大學師資力量來看,幾百人聽一個講師(不是教授,教授都去賺錢了)的大課,一個工科生一年也輪不上進幾次實驗室,你還指望能學到什么?
待遇最高單位的是國有壟斷企業,煙草、出版、石油、電力、電信、高速等,剛入行的新人基本都能拿5-6萬,基層領導拿的更多,有的地方實行年薪,平時拿個兩千多元生活費,年底一次補齊。我有一個同學電業局工作,上班第一年比較辛苦,只有800多元的基本工資,沒有獎金,可第二年轉正后,工資翻倍,獎金每月1千多,另外一年七節日,都有1000-3000元的福利拿,另外還有線損獎、安全獎、季度獎、年終獎、防暑降溫等福利可拿。當然這是指正式員工,合同工是拿不到的。如:電信大廳的服務員一個月能有1200元就偷笑了。
其次是歐、美的外資企業,歐美企業對員工比較大方,與西方的企業文化有關,據說福特公司創始人的福特在上世紀20年代就提出讓福特人都買得起福特車的口號,當時美國人的平均工資只有幾十美元。歐、美的外資企業普通員工工資3000-5000元不等。
然后是公務員了,這就不用說了吧。
公務員后就是大型國有企業了,近二十年的國有企業改革,雖然造成了國有資產大筆流失,工人下崗,但不可否認,經過資產重組,管理制度完善,國企確實甩掉了包袱,效益有了很大改善。如沈飛、沈陽冶煉廠、機床廠等待遇都不錯,工作穩定,發展也有保障。但值得一提的是,國企收入最高的是一線工人和技術人員,普通管理人員的待遇仍差強人意。[color=#fcfccc][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color]
然后就是股份制企業了,這里面有的是民營企業發展而來,有的是國有企業改造,有的是國家扶持的高新企業,待遇有高有低,不可一概而論。但總的說來,發展還是不錯的,畢竟制度先進,競爭力強。
股份制企業后,我認為是臺資、韓資、日資企業,這些企業秉承日本的企業文化,對人本觀念并不強烈,實行的是泰勒式管理制度,把人視為機器。另外本土觀念強烈,高層人員罕有大陸人。如果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工資較高一些,如果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資就很可憐了,但畢竟是外企,還是比較遵紀守法的,國家規定的三險一金都能按時繳納。畢業生在里面待幾年還是能學很多東西的。
待遇最差的企業是沒有改制成功的國有企業和小型民營企業了,前者內部管理混亂,企業嚴重缺乏競爭力,后者更本沒有管理制度,實行家族式管理,待遇只能比國家規定最低工資標準高一些,職業發展前景嘛,只有天知道。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