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養殖戶當養兔效益不好時,就放松了科學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仔兔成活率自然不高。而當養兔效益好時,一些養殖戶就大有“今天買種兔,明天生小兔,后天就要賣小兔”之勢,為了迅速增加數量,提高經濟效益,于是過早初配,過多熱配。“拔苗助長”現象不斷出現,所繁衍出來的仔兔僵小瘦弱、奇形怪狀,分化、雜化、劣化、退化現象十分嚴重。因此要想提高成活率,必須始終堅持優生、優育、選種選配工作。
1?適時初配:如進行過早初配,剛性成熟就配種,其本身各個器官還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雖能進行配種繁衍后代,但母仔生長發育都受到影響,成活率低。待達到或接近其父母兔體重和年齡達到6個半月齡時開始初配最理想。
2?適當熱配:母兔分娩后,該熱配的進行熱配,不該熱配的千萬不可熱配。母兔是青壯年繁殖適齡母兔,身體強壯,分娩后乳汁充足,而生的仔兔數量又少,則有能力熱配;母兔本身品質好,為了多繁殖后代,迅速擴大優質兔群,分娩后又能讓保姆兔承擔仔兔的哺乳任務,則可以熱配;分娩后仔兔發生意外傷亡等可熱配。否則不宜熱配。若一定要熱配,外邊奶喂一窩,肚里懷一窩,則里外仔兔都發育不好,甚至還可能危及生命。
3?防止近交:近交是指血統或血緣關系相近的公母兔之間進行交配,如全同胞、半同胞、父女、母子等之間的交配。近交雖能使優良基因純合固定,使后代表型及基因趨于一致,但又使一些隱性有害基因出現,導致生活力(抗病力、適應性等)、生產性能、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等下降,一些不良個體(如死胎、畸形等近交衰退現象)出現。在生產中有些養殖戶不清楚進行交配的公母兔之間有無血緣關系,誤將有血緣關系的公母兔進行交配,所繁衍的仔兔生活力、生產性能必然低,直接影響仔兔的成活率。所以在生產中需要嚴防近交。可以定期從異地引進種公兔或采用不同品系獺兔進行雜交,這是防止近交、發揮雜交優勢、提高仔兔成活率的有效途徑。
4?選種選配:選種就是將優秀的公母兔從兔群中挑選出來留作種用。選配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配對的公母兔進行配種,是選種工作的繼續,其目的是獲得優良后代,提高兔群品質。在生產實踐中,有些養殖戶對選種選配工作重視不夠,隨意將公母兔當作種用,母兔一發情,就盲目地找來一只公兔進行配種,必然影響后代質量。所以平時必須嚴格進行選種選配工作,將不宜留種,不符合品種(品系)要求的個體打入商品群,并將多余的非種用公兔進行早期去勢育肥,既可防止劣種流傳,提高兔群品質,又可提高成活率。
5?控制配種次數:在生產中有些養殖戶將發情的母兔放到公兔籠內,一放就是一天甚至二三天,結果產仔數是多了一些,但因飼養管理跟不上,仔兔弱小,成活率受到影響。在生產中,除了屢配不準或產仔過少的母兔外,一般配種次數不宜過多,也不要輕易讓2只不同公兔配。應采用人工輔助交配法將母兔放入公兔籠內配一次后,立即將母兔取出,放回原籠舍,并作好配種記錄。如果配種次數過多,或采用雙親與重復配,產仔數超過8只,仔兔必然瘦弱,母兔哺乳負擔過大,仔兔成活率定會受到影響。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