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一評張唐之——之“南巡”講話 寫這篇短文的時候,心中是反復考量過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不是研究六合或張先生的專家,二是張先生的“堂絲”太多,我怕板磚。但飼料行業發展到了今天,許多企業已到了十字路口。而張先生的帶病復出,更是飼料行業的一大新聞。我這人生來膽大,如今戴上頭盔也就什么都不怕了。
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既然河上面有橋,何必摸著石頭過河”?張先生現在的“亞太中惠”和過去的“六合”都是值得借鑒的案例,不過,可不要照搬照套啊。
下面是張先生在“南巡”時候的講話,我這一評,其實就是據此文而評了。
(引原文如下)
1、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 從業人員的素質。
飼料工業為什么能與世界接軌,就是因為改變了從業人員的素質。而現在從事農業的是一幫窮人,他們既沒有知識又沒有能力,這樣的農民只能去干加工業,出賣勞動力。
農業的落后是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和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
2、要以價值為核心,不要以質量為核心,特別是原料的價值
在原料上,在配方上,要做到:
⑴雜粕代替豆粕;
⑵一切含有能量的原料都可以代替玉米;
⑶一切含有蛋白質的原料都可以代替豆粕,或者代替部分魚粉;
總的來說,服務代替營銷。是一個重大的觀念轉變。
盡量減少高價格的原料,盡量減少魚粉的用量,盡量減少豆粕的用量。用廢油代替好油。一切按價格規律做事,一切為了降低飼料成本。
少討論銷售技巧,中國很喜歡心靈手巧,我認為手可以巧,心巧就不行了,就會急功近利。一個人或一個企業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就壞了。所以,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不斷創新,不斷降低成本。賺錢靠機會,省錢靠能力。
3、飼料行業發展的幾個趨勢
⑴散裝代替包裝;
⑵雜粕代替豆粕;
⑶粉料代替顆粒料;
⑷服務代替營銷;
⑸飼料廠是養殖業的車間;
⑹中小型企業與別人合作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大型企業可以走多元化道路,中小企業不可以走這條道路,出路就是搞養殖。現在的農民不能搞養殖,因為養殖于要求標準化,專業化和規范化,而農民做不到。
4、一群人都可以分成三類:
精明人:以自我為中心,靠相互競爭,占95%以上
聰明人:靠強化學習,占4~4.5%
明白人:要靠修煉,靠合作,合作是明白人的責任,占0.5%左右,少之又少!奇缺,這個社會要靠明白人去改變。
如果一個社會中的精明人能把自己營銷好,聰明人能把事情做好做透,明白人能把握大方向,這個社會就和諧了。
一個人不僅要有經營能力,而且要有容人的胸懷,沒有胸懷企業是做不大的。
服務靠能力,銷售靠技巧。但要少談銷售技巧,多做服務,把服務做到位,做到用戶口服心服,從心里感激你才行!
5、企業不要唯利是圖
對企業來說,不能不要利潤,但企業要創造價值,不要只追求利潤。只追求利潤就是唯利是圖。
企業的利潤來源于兩個方面:供應商和降低成本。
6、關于服務的問題,我認為:
10公里之內服務不留死角;
20公里內服務對大戶;
30公里之內對養殖場的服務;
30公里之外不服務,因為服務是要成本的。
服務能創造價值,而銷售則不能創造價值。
7、對經銷商和用戶的看法:
經銷商越小越好,用戶越大越好。
一個企業一定要做自己的健康的用戶,建立自己的用戶群體,要給用戶帶來利益,必須要雙贏,才是企業的經營之道。雙贏千萬不能忘記,做任何事情都要這樣。
8、一個企業在管理上要“外圓內方”外圓:
對外要虛心學習、尊重別人、平等和諧;
內方:
對內要講究原則,要求嚴格,要有規范。
9、人生的價值
健康、友誼、心態
健康靠鍛煉,友誼靠真誠,心態靠修煉。
對于人和企業都一樣:有形的是財產,無形的是財富。一個人或一個企業要是既有有形財產又有無形財富,那它就行了。但要記住:千萬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要努力學習別人的長處,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才行。
企業需求人的能力,作一個管理者來說,不僅能力要提高,心態也要調整。管理者一定要尊重別人,學習別人,給別人帶來利益。能給別人帶來利益的人是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是一個聰明的人。
對產品物美價廉,對人才優勝劣汰。
10、企業競爭的主體要變過來
企業競爭的主體不是別人,而是企業自己。所以,要求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不斷改變自己的心態才行。
如果老是把別人當競爭對手,老想‘打’別人,結果打誰、誰不高興。最后,你就會成為孤家寡人!
企業競爭的主體要變過來,那就對了!誰都會喜歡你。這就是通常所說雙贏多贏的道理。
11、每個人要對自己負責
每個人要對自己負責,不要對上負責,特別是不要對領導負責。封建時代大家都替皇帝負責,結果咋樣了?大臣們都欺騙皇上。所以,對自己負責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一個人如果不能對自己負責,他根本沒有資格對別人負責,更不會替公司負責。不能替自己負責,而說成是替公司負責那是假的,千萬別信他的,他會欺騙你的。
12、一個人的收入來源兩個方面:
能力+心態
13、堅定不移地反對封建思想
堅定不移地淡化權力,強化責任。封建思想把人分成等級,強權會淡化責任。
14、關于合作
合作就是一家人,不合作就是客人,客人只說好聽的,不會說壞的;還有一個是路人,可說可不說,可見可不見。合作后我們可以打造一個大平臺,在這個大平臺上,我們可以資源共享;例如:氨其酸、多維、氯化膽堿、油和機械設備、零配件等聯合采購、資源共享。還有技術和培訓資源也可以資源共享,我們開始可以打造一個400-500萬噸的聯合平臺嘛,然后逐年增加。
競爭與合作共贏。今后企業只有合作才會真正的有出路。
人和人要合作,企業和企業也要合作,這是今后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任何人任何企業都不可以違背這個規律。
15、服務代替營銷
服務網絡與體系代替銷售策略與技巧,就過程整體來看,要得3-5年。銷售越來越淡化、服務越來強化,這是一個總的發展趨勢
從上文和張先生過去的一個經歷來看,張先生的經營理念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也正是這四個方面的貫徹,成就了過去的六合,也成就了今天的亞太中惠。
一 擠干水分,一切為了“降本增效”。
了解“六合”的人都知道:1998年開始的大規模實行微利經營和服務營銷。在當時國內的飼料巨頭正大、希望已經完成了全國市場的布局,對于有著超前思維的張唐之先生來說,如何把企業規模做大事當務之急,而把企業做大并提高市場占有率最簡便的方式就是價格戰。而后來的事實證明了,這場價格戰的最終勝利者是誰。在當今飼料市場上,仍然有人(在這里指的是中小企業)效仿六合當年成功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卻無益于自掘墳墓。因為,如今的利潤率、市場態勢已經和8年前大不相同了。張先生此次“南巡”再次提出“雜粕代替豆粕;一切含有能量的原料都可以代替玉米;一切含有蛋白質的原料都可以代替豆粕,或者代替部分魚粉;散裝代替包裝;雜粕代替豆粕;粉料代替顆粒料;服務代替營銷;飼料廠是養殖業的車間〉”等言論,就是在新的市場形勢下“降本增效”的觀點與舉措。另外,他提出來的:“10公里之內服務不留死角;20公里內服務對大戶;30公里之內對養殖場的服務;30公里之外不服務,因為服務是要成本的。”是另外一個降本增效的思路,是降低服務成本的思路。許多企業規模不大,但銷售區域很大,許多企業在宣傳資料上印著“飼料遠銷多少、多少個省”等內容,你的攤子鋪的這么大,你的銷售和服務成本會高出多少?你遇到亞太中惠和六合這樣的企業你以何種方式來抵擋?張先生的眼光是敏銳的、判斷也是極準確的,一切有志于飼料事業發展的經營者,都不該忽視、也不能忽視這個明智之舉。在無法從利潤空間里積擠壓空間的現狀下,靠產品觀念的改變來降低成本,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又一個歷史機會。
二 企業要發展,人力是關鍵。
六和一直強調“事業未動,人才先行”、人才未動,培訓先行”、“培訓是造就人才的基本途徑”、“相對高薪”、“和員工、善待員工”“人才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和保障”。許多人在驚嘆“亞太中惠”的超常規發展的時候是否想到了張先生多年以來精心打造的、獨特的“人力資源文化”?許多人不服氣的認為亞太中惠的發展是因為“網羅”了許多六合的舊部,才有了今天的便捷。其實作為新成立的“亞太中惠”和目前的農牧航母“新希望六合”相比,誰更穩定更安逸,是無須言表的。所以,張堂之先生的另外一個核心競爭力便是人才了。
正是張先生多年用人文化的積淀,影響了太多的飼料人追隨在他的左右,而再次創業的時候,才有了大批的可用之才。而這大批的人才把張先生的經營理念和新方略發揮的淋漓盡致,才有了“亞太中惠”今天的超常規發展。所以,農牧行業的經營者們,如果你的產品還沒有絕對的競爭優勢,那何不在人力資源競爭上多下一點工夫呢?
三 合作精神是張堂之成功的第三大法寶。
在張堂之先生的成功之路上,三次重要的合作成就了他今天的輝煌。第一次合作是在1993年,張唐之邀請山東萊陽農學院的張效成與黃炳亮先生加盟,投資100萬元人民幣聯手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并取“發家致富,鼎立相助”之意,將公司命名為“鼎立股份有限公司”。在飼料市場暴利盛行的1993年,張唐之先生高瞻遠矚的“分享精神”奠定了人生的第一次發展,也奠定了他在行業內的合作美譽。第二次能體現張先生高度合作精神的是2005年4月,六和與新希望進行戰略聯合。當時六合集團已經擁有11000名員工,和100億元左右的銷售額,已經晉身行業三甲的背景下,將六合40%的股份轉讓給新希望集團持有,那是多么博大的合作精神?我個人認為,飼料行業內一直以來合作精神是欠缺的,許多企業規模很小,且問題纏身的時候,對外沒有聯合精神,怕被合作方掌握了控制權。而對內卻容不下一個職業經理人,處處提防,對員工簡單利用,缺乏“分享精神”。這樣一個合作態度是很難把企業發展起來的,也只有羨慕的份了。正是張先生所表現的合作精神使然,掌握了控制權的新希望集團,對六合采取一不談“整合、兼并”,二不“更名、換將”,三不借用“渠道”的寬容合作方式。
第三次合作精神的體現就是這次“亞太中惠”的聯合之路了。我很佩服張先生對于市場的敏銳,也佩服張先生的思想推銷能力。張先生用大量的篇幅從心理、市場、未來前景等角度試圖來影響大家的思維。張先生再次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機遇(在當前經營局面下,許多中小企業在尋求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出路),利用自己的整合與號召力,力求以自己的合作精神再造一個企業經營神話。
除了這三次標志性的合作精神體現外,還有許多不勝枚舉的例子都可以再現張唐之的合作態度。六和的“六大關系”準則——自己、員工、用戶、供應商、同行、政府的合作關系,全方位的打造自己良好的經營環境。而另一個事情更是讓我對他的合作精神感到10分的佩服。六合還在銷售額幾千萬的時候,就聘請了人民大學的咨詢專家彭劍峰為六合的專家董事,前后彭劍峰教授為六合作顧問約11年,這么長的時間在農牧行業、在企業界都是很少見的。多數的企業對顧問要么是走馬燈似的換,要么就是急求短期效果。這件事也可以體現他的極強的合作精神了。
四 服務營銷成為不二法門
前期六和的“微利營銷、服務營銷、近距離密集性開發”是企業經營的殺手锏,而“服務營銷”的理念如今再次成為張唐之破城奪寨的不二法門。他近期不斷提出的“服務代替營銷”的理念再次引起業內的極大關注。他認為“銷售越來越淡化、服務越來強化,這是一個總的發展趨勢”。
六和集團從1996年開始推行服務營銷,提出服務營銷的六要素,即:
1、主動服務:不僅僅是應用戶的要求提供服務,而是主動上門幫助分析和解決用戶存在的問題。
2、定點服務:營銷人員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是與用戶結成穩定的服務關系,明確每位營銷人員的“服務責任田”。
3、深度服務:深入用戶的養殖一線提供服務,真正抓住用戶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4、全過程服務:不是僅針對用戶生產經營的某個環節提供服務,而是將服務貫穿用戶的整個供產銷過程。
5、個性化服務:不僅僅是采用統一的模式對所有用戶提供相同的服務,而是切切實實針對用戶的個性化問題提供“量身訂做”式的服務。
6、全員服務:服務不僅是營銷部門的職責,從公司的研產銷到各職能部門都必須圍繞服務用戶而展開工作。
六合的服務營銷一直是張唐之核心經營理念的重要一環,繼承了六合大部分精神的“亞太中惠”必定會沿著這條道路深入前行并有所發展。
總之,身體多病的張唐之先生放棄眼前的安逸,在飼料行業風雨突變的今天,從新加坡再次出山,必是有備而來,而這次的復出,又會給行業帶來什么樣的驚奇呢
本人聯系方式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