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黃瓜、姜原產于印度,韭菜原產于西伯利亞,花生、玉米、甘薯、馬鈴薯、草莓、南瓜、辣椒、西紅柿等原產于南美洲,西瓜原產于非洲……外來生物的引入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小視, 然而,最近常常報道一些外來有害物種對我們環境的侵害,其嚴重性不亞于人體細胞癌變對人體的危害。日前,媒體就披露了這么一件事:四川省一家農研所從南美引進福壽螺養殖,由于在國際市場很受歡迎,便迅速推廣到四川、重慶的很多地區。但后來因出口受阻,養殖方放棄了農田飼養福壽螺,在放棄之前只是人工“撿拾”了大螺,遺留了螺幼體……不承想,這個“洋插隊”很快適應了新環境,泛濫成災,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系統,水稻遭殃減產。盡管當地村民發起了一場“人民戰爭”,時至今日,依然“望螺興嘆。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已知我國至少有380種入侵植物、40種入侵動物、23種入侵微生物。外來入侵生物與當地物種競爭生存空間和養分,給農業的生態系統、畜牧和魚類的棲息環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造成了巨大威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我國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地區作飼料引進的空心蓮子草與水葫蘆,沿海省區引進的大米草等的蔓延,對本地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威脅,已經到了難以控制的局面。這些物種瘋長成災,侵入草場、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單種優勢群落,導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因此如何提高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防止外來生物入侵。對于農業以及畜牧業息息相關,請大家討論。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