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農業部公布6月供需報告以來,CBOT大豆期價在相關數據偏空疊加美國中西部大豆產區天氣較好的情況下開啟了連續下跌的走勢,期間因超跌之后出現反彈,但過后還是繼續下跌之路。就算最近兩周因CBOT大豆期價跌幅較大,中國買家已經購買了不少的2021/2022年度的大豆,將在美國新作大豆上市之后開始交貨,亦未能改變CBOT大豆繼續下跌的趨勢。受CBOT大豆期價持續走跌的拖累,國內豆粕成交價格亦跟隨出現下行,整個6月中旬10天的時間里價格下跌近250元/噸,跌幅達6.79%。不過本周豆粕價格并未跌破3400元/噸,處于窄幅震蕩的走勢,后市將如何演繹?
豆粕庫存已經出現連續五周攀升
目前處于南美大豆到港高峰期,領先上市的巴西大豆到達我國港口后,現在阿根廷大豆收割基本完畢,相關的大豆也在后期陸續運輸至我國港口。據市場相關消息顯示,整個6-7月相關的單月大豆到港數量或將在1000萬噸左右,后期的大豆供應將比較充足。國內油廠開機率較高壓榨量較大,國內豆粕庫存數量不斷攀升。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相關數據顯示,截止6月21日國內主要油廠豆粕庫存 117 萬噸,較上周增加 21 萬噸,已經是連續第五周增長,主要是油廠豆粕產量較大但飼料養殖企業提貨速度緩慢所致。若后期需求端備貨仍維持目前的情況,預計出現豆粕脹庫的油廠數量將增加。 飼料養殖端提貨緩慢使市場承壓
因油廠大豆壓榨數量較大豆粕產量明顯增加,但豆粕受CBOT大豆下跌拖累保持弱勢運行,飼料企業及養殖場以隨買隨用為主,貿易商更是維持極低的庫存量來避免價格下跌階段豆粕在自己倉庫里的風險。近期的生豬養殖虧損幅度加大,肉雞也在虧損線附近徘徊,只有蛋雞及水產養殖效益較好,但較高的飼料成本繼續擠壓養殖利潤,對豆粕需求有限。加上新麥上市使得飼料企業及養殖場考慮降低成本等用小麥替代豆粕,母豬淘汰增加等使得豆粕市場承壓。
美盤消息將加劇豆粕價格的波動
豆粕價格與進口大豆的成本關系較為密切。目前是美國大豆的天氣炒作時期,美國大豆產區雖然目前天氣較好,但是大豆生長優良率繼續下滑,加上大豆期價下滑后巴西大豆因囤貨待價格上漲再賣后出口明顯放緩,等待月底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統計報告出臺后的指引。最近國內買家購買的美國大豆需要新作大豆上市后進行交售,這樣在8-9月大豆供應或由寬松逐漸收緊,加上美國大豆較低庫存及天氣炒作的背景下有引發持續上漲的風險。
文章來源:飼料行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