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的仔豬數:一般表示為“總產仔數”,即分娩時娩出的已發育成型的仔豬的數量,包括活仔和死胎。
窩產仔豬數較少是世界范圍內的一大難題,通常在發生每窩斷奶仔豬數只有8.5頭或者更少的時候,或者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斷奶仔豬數少于20頭時,豬場才開始警惕。
窩產仔豬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青年母豬:
1. 配種時體重過輕(一般建議青年母豬配種時的體重在135kg左右)
2. 生長速度太快(我們要控制青年母豬的生長速度,確保其在240日齡左右初配,確保其免疫系統能夠充分發育并有利于性成熟)
3. 應激而不是發情刺激
4. 缺少“短期優飼”(對于排卵率處于中低水平的青年母豬,短期優飼可以改善這種狀況。)
5. 在配種前和第一個哺乳期飼喂過時的/不能滿足需要的飼料。
經產母豬:
1. 哺乳期體貯損失過大
2. 配種前光照不當
3. 斷奶至配種期飼喂不當
4. 沒有公豬在場
5. 人工授精技術不熟練
6. 沒有實行分胎次飼養
7. 發情檢查技術差,發現發情過遲
8. 地板和母豬后驅的清潔不佳
9. 配種后需要休息和靜養
10. 打斗
11. 未分析窩間差異并采取措施
12. 疾病
13. 返情檢查做的不好
14. 胎齡結構不合理
15. 應激、不安、焦慮
16. 遺傳因素
17. 哺乳期短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