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164.36 KB, 下載次數: 3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7 11:48 上傳
大家好~ 今天是不是好多人都在成都(太陽鳥+畜牧展)呀?羨慕羨慕!大家開會來不及的話,先收藏了再慢慢聽喲
今天的「曦曦說」來了一位重量級大咖 --- 四川農業大學的校長、動物營養學教授吳德老師。 我們來一起聊聊母豬營養~因為是中文采訪,文字版就沒有逐字逐句地寫了,大家聽音頻哦!
您是怎么進入行業的?
吳老師:我進入動物營養行業也是偶然的機會,那個年代大家都不太愿意當農民,跳出農門的唯一機會就是讀書高考,結果因為機緣巧合,于1987年志愿調劑進入了四川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畢業后,正好有機會進入了四川農大的動物營養研究所,從飼養員做起,從母豬飼養、到配種接生、到仔豬飼養、到育肥豬,養豬的各個環節都很熟悉,一做就做了13年。
13年后,終于有機會就讀碩士研究生,師承楊鳳教授和陳代文教授,畢業后在楊鳳教授建立的的動物營養研究所做了6年的實驗豬場技術員,后又成為了農場實驗基地的場長,管理整個農場。1998年,我開始一邊擔任場長一邊攻讀博士專業。博士畢業后留校做了老師。05年赴加拿大圭爾夫大學交流訪問了兩年,2007年回國,成為研究員。
從進入四川農大讀本科,一路從飼養員到場長、到研究員、再到教授、校長,已經33年啦。這33年也讓我很有感慨,通過在行業的科學研究、再通過研究轉化到應用,讓廣大養殖戶的效益、尤其是規模化豬場母豬的生產效益等到了顯著的提高,覺得還是很有成就感噠!
(題外話)畜牧業的前景,會被人造肉取代嗎?
吳老師:這個不用擔心,永遠不會被取代!
a). 人造肉成本高:通過細胞培養、營養物質的供給來滿足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質等所有一系列營養成分,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成本。
b). 生產風味物質難度大:肉的一些風味物質,尤其是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生產起來難度比較大,可能對健康的影響也比較重要。
c). 自然界的營養物質含有多樣性和豐富性,從太陽能到植物再到動物,我們自然界生態圈和生態鏈的模式是人類進化的結果,而營養科學是最重要的生命科學;所以我一點不擔心實驗室的生產方式可以取代自然生產。
所以啊,我們行業的學生和同行,要對我們這個行業充滿信心。肉蛋奶是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是提高我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證。我們要更有激情、更有情懷,把工作做地更好,來滿足全世界人類的生活水平和健康需求。
母仔豬一體化營養的定義?
吳老師:母仔一體化指的是在種豬營養中,綜合考慮母豬和仔豬的營養需求變化。
a). 首先保證母豬生長和繁殖的基本需求 --- 保證產仔均勻度要好(母豬是彌散性胎盤 --- 考慮左側子宮和右側子宮、子宮角/子宮頸的分配),提高仔豬出生重 (但又不能太高,以免影響母豬健康和產仔過程)。
b). 考慮母豬營養如何影響胎兒生長發育 --- 通過滿足母體的營養需求,保證胎兒的肌肉發育(比如妊娠中期是肌肉發育的關鍵期,要給予足夠的氨基酸和葡萄糖的供給,保證肌肉細胞增殖的最大化,以達到肌肉生長最大化,保證遺傳率)。
c). 考慮母豬營養如何影響后代的健康 --- 通過母豬營養去提高母豬免疫力,保證腸道微生物的有益微生物 > 有害微生物,這樣可以通過母仔傳遞,讓更多的有益微生物傳給子代,從而提高子代的免疫,保證子代的健康。
母仔一體化營養的基本概念,就是要考慮母豬和仔豬后代的高效、安全、健康生產為宗旨的營養模式。
從最早的母豬系統營養方案到母子一體化營養方案,我們的研究給很多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讓他們從原有每年每頭母豬產14頭斷奶仔豬,提高到現在的平均24、25頭,最高水平可以達到26、27頭。(非常奧利給~)
2.jpg (169.01 KB, 下載次數: 30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7 11:48 上傳
母豬營養上功能性營養物質的研究?
吳老師:功能性營養物質在母豬營養中的研究非常多。我們簡單可以分為兩類:
- 營養性:滿足機體基本代謝和器官發育的功能性營養添加物。包括:功能性氨基酸、功能性脂肪酸、功能性維生素和礦物元素等。目的是提高母豬繁殖力和后代健康。
- 非營養性:主要通過調節機體的循環代謝(比如說腸肝循環、腸腦循環)等一系列方式來影響機體的代謝和健康。在飼料禁抗時代,大家非常感興趣如何通過這些非營養性功能性營養物質替代抗生素(功能性植物提取物、酸化劑、酶制劑等)。
我認為這些禁抗以后,植物提取物等替抗產品大有前途,可以開發很多功能性物質。但更重要的是,大家還是要從營養整體設計、保證配方的均衡性和可消化性、提高養分的利用率上去考慮(這是關鍵!)。此外,要重視營養與環境的影響 --- 保證適宜的溫度、濕度、微生物控制,確保種豬生活在舒適的環境條件下,對于提高它的繁殖力和生產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禁抗以后,通過營養與環境、營養與健康、營養與遺傳、營養與飼料加工---這些方面共同作用來實現替抗,會比單一考慮非營養性功能添加物可能更加有效,也是我們下一步實現母豬營養真正落地的關鍵。
過去10年,推動母豬營養最有影響的研究?
吳老師:
a). 「學科交叉」對母豬營養、種豬營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包括:
- 營養與遺傳: 通過營養如何充分發揮遺傳潛力(比如通過了解杜洛克、長白、約克這些種豬的本來的遺傳規律、借助營養遺傳學,迅速讓母豬的產仔數達到了13-14頭)
- 營養與繁殖: 繁殖生理規律和營養是緊密結合的。近十年我們的重大突破包括卵巢發育、子宮發育、乳腺健康,通過營養滿足不同繁殖階段的供給,從而達到繁殖最大化。
- 營養與生化: 通過一些生物標記物(biomarker)來反映營養代謝在生化上的基本規律。
- 營養與分子生物學、基因、功能性蛋白、以及代謝組學的這些變化規律的研究,在推動母豬營養上都有重大的影響。
b). 「精準營養」:在過去十年,我們根據對母豬不同生理階段,通過綜合法和析因法來解析營養需求,通過動態營養供給和精準營養供給,滿足繁殖和生長的營養需求。
未來10年,推動母豬營養的突破性方向?
吳老師:a). 宏觀層面:營養與環境的控制 --- 智能化、信息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進步,智能化和信息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是實現精準營養和精準管理的前提,可能會帶來革命性變化。所以我們現在在高校的學科設計也有一些變化(比如設置大數據技術專業),整個農業都在進行轉型。
b). 微觀層面:營養與遺傳,特別是通過營養和「表觀遺傳」來影響種豬育種、影響遺傳基因的發揮,通過生物學技術、生化技術,讓母豬長得更好、更健康、生得更多、產下的仔豬瘦肉率更高、肉質更優質。 其它補充
吳老師:從事種豬營養非常不容易。目前行業受到比較大的挑戰是疾病的威脅,尤其是非洲豬瘟給養殖戶和同行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滿足人類對于優質畜牧產品的需求、如何應對突發疾病,是我們現在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
所以我們希望更多的養殖企業和科學家們要真真實實地把握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在生產實踐過程中要有創新性,綜合考慮營養、繁育技術、環境控制技術、疾病防治技術,要拓展我們的視野和專業領域。
另:非洲豬瘟同時也是一個機遇,如果大家抓住了,不但可以給大家帶來更優質的畜牧產品,同時也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讓大家在養殖當中有更多更大更好的收獲。
推薦書籍
專業書籍:《Animal Nutrition》《動物營養學》
3.jpg (229.45 KB, 下載次數: 30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7 11:48 上傳
最常用的獲取專業信息的渠道?
吳老師: 以前每天要讀一篇英文文章,現在主要通過學生的開題報告和讀書報告、專業文獻檢索。
是什么使成功的行業精英與眾不同?
吳老師: 我認為有三個特征 ---
a). 實干 --- 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地干。(“養豬是最實干的行業“)
b). 專業 --- 要了解行業的基本特性和內在特征;多讀書善讀書,與行業多交流,沉到一線去,有深厚的專業功底。
c).一定一定要堅持,有定力,滴水穿石。
來源:曦曦博士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fENVzIZTXSAlC-BaB7jfJ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