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內微生物總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影響因素復雜,除了采用殺菌抑菌方案,可以很好的控制之外。我們目前可以控制的,就是控制腸道內環境,從而控制腸道內微生物總量。
目前腸道內環境我們可以控制的因素有:腸液內溶氧量,腸液內可消化吸收營養物質濃度,穩定的PH值,腸液含水量。這一點來看,很象發酵罐的參數。實際上,我們要想控制腸道內微生物總量,把整個腸道看成一個流動的發酵罐,是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按照發酵罐的操作,罐體內微生物繁殖速度決定于下述幾個方面:
1、營養物質全面和濃度,比如亞鐵離子、酵母培養物等關鍵要素,還有葡萄糖、短鏈脂肪酸等能量物質,氨基酸、小肽等結構單元。如果各類營養物質濃度很高,是腸道內微生物快速繁殖的先決條件,想要在這點上如果采取措施,那么就要減少這些營養元素的濃度,常規的方案如下:采用快速消化的原料,到小腸后端,營養物質基本都被吸收。小腸后端才有很多的微生物寄生。比如魚粉血漿蛋白粉等蛋白原料,或者經過預消化的小肽等原料,膨化的淀粉原料,比如膨化玉米、膨化大米等等。一般不考慮脂肪類對微生物繁殖的作用,但是中短鏈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甘油酯,有明顯的抑制微生物繁殖的作用。
足量的可溶性酵母類產品,不會殘留到小腸后端,腸道早期就被吸收完全了。問題是亞鐵離子—這是養殖行業很大的一個悖論,動物快速生長發育,需要足夠量的氧氣供應,母豬、仔豬、育肥豬都需要足夠的亞鐵離子供應,快大肉雞更是需要。但是亞鐵離子只有在小腸前端被吸收。而且他極度不穩定。飼料中單獨添加亞鐵離子,量多了吸收不了,反而對腸道后端微生物發育推波助瀾。
2、除了營養物質,腸液內的氧溶量,對腸道內微生物快速繁殖發育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正常背景下,由于腸壁血量量持續不斷,血液內的溶氧會持續不斷地為腸壁內的腸液提供氧氣。而且對反芻動物來說,快速的吞食動作和采食后的反芻動作,會對瘤胃液的氧溶量持續增加提供幫助,這個因素對瘤胃酸中毒的推動力很大。
目前行業可以有效降低瘤胃液和腸液內溶氧量的手段有兩種,一種是配套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考慮到動物的動態生理過程,葡萄糖氧化酶與葡萄糖的使用量,要保證到下次采食之前一直有效,也就是目前還沒有這兩種產品的緩釋劑型背景下,就要增加他們的用量。這個原理與時間依賴性抗生素的作用原理類似。目前行業葡萄糖氧化酶的價格還是一個壓力,如果有一天,葡萄糖氧化酶的生產工藝進步到象植酸酶的成本一樣了,那么這個方案就會被行業很多企業采用,效果靠譜。
另外一個方案就是采用高活力的枯草芽孢桿菌,這些芽孢桿菌必須進入胃腸道之后迅速活化并且活力強而持久,只是目前優質的枯草芽孢桿菌限于研發技術成本,價格都比較貴,成本比較高。不過對反芻動物,效果已經到了可以接受他們的成本了,因為反芻動物瘤胃必須保持厭氧狀態,才會運轉正常。考慮到動物的動態生理過程,枯草芽孢桿菌的用量也要添加比較多的數量,成年牛每日高活性枯草芽孢桿菌攝入量應該在2000億以上,羊要200億以上,才能夠保證效果。
3、胃腸道穩定的PH值環境。每一種微生物,都有最適合快速發育分裂的環境PH值,總體來說,腸道內本來偏堿性的正常生理環境,然而一旦出現腹瀉,總是會迅速的轉向偏酸性,這種偏酸性的環境,又刺激腸道內菌群快速發育繁殖,這些快速發育繁殖的微生物及他們的產物對腸粘膜有嚴重的刺激,導致粘膜細胞腫脹脫水,整個腸道內環境最后失去平衡和穩定,轉向含水量快速增加,PH值快速降低,微生物過量繁殖,整個過程不可收拾。
對反芻動物的瘤胃來說,發生的過程,與單胃動物腸道內發生的過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瘤胃內微生物快速發育繁殖更多的是消耗糖,而單胃動物腸道后端被消耗的很多是沒有被完全吸收的蛋白質(這樣的腹瀉經常惡臭),當然,偶爾發生的過量攝食糖類導致腸道前段無法吸收完全,腸道后端糖濃度過高,結果與反芻動物瘤胃內的過程是一致的(這樣的腹瀉偏酸而不臭)。
4、合適的滲透壓或者說腸液含水量一般情況,在動物剛剛采食之后,限于消化道內營養物質很高濃度,造成腸液滲透壓很高,含水量相對不足,這樣的內環境很不利于微生物快速繁殖,等到進食小時2以后,容易被吸收的營養物質大部分被吸收,滲透壓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微生物才能夠大量繁殖,等有害微生物繁殖起來之后,會刺激腸壁細胞大量分泌腸液,因此更加適合腸道內微生物繁殖。
綜合上述所有的消化道內環境變化,可用的手段有:
1)盡量提高原料的消化速度,減少腸道后端營養物質濃度,從而餓死大部分微生物(這是需要飼料加工過程關注的重點),
2)盡量控制瘤胃或者腸道內氧分壓,從而抑制微生物劇烈繁殖。
3)穩定反芻動物瘤胃和單位動物腸道內酸堿度和滲透壓的穩定,保持胃腸道內環境處于動物健康生理狀態而不是失衡的病理狀態。
以上的措施,因該是我們在飼料禁抗之后能夠做到的有限手段合方案。提高原料消化率,需要設備企業幫助,氧分壓控制,我們需要關注葡萄糖氧化酶和高活性枯草芽孢桿菌,穩定胃腸道內酸堿環境和滲透壓,目前我們需要關注腐植酸。
來源:普羅頓公眾號
作者:王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