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當下豬場管理的第一大事,無疑是防非保豬!在非洲豬瘟進入我國一年多以來,養豬業上下游各個領域也都在與非瘟“斗智斗勇”,積極的抵御非洲豬瘟。其中,總結了一定經驗,亦汲取了一些教訓……到底該如何科學防非,提高效率?我們又該從哪些環節入手,最終保障我們的養殖生產效益?正大集團蘇墾豬業總結的“防非要點20條”,或能給我們帶來一定參考!
1、豬場選址、區位和周邊環境:相當重要,遠離主干道、河道干支流、農貿市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點,周圍小散戶少,存欄豬密度低;
2、加強豬場外圍3-50公里的道路河流24小時巡查:睦鄰友好,聯防聯控,發現病死豬就地處置,最大限度降低非瘟病毒載量,最大限度控制傳染源;
3、場外1-3公里,設立仔豬、肥豬、種豬、淘汰豬銷售中轉平臺;
4、圍墻邊設儲存中轉料塔:飼料經過場內料車或料線系統進生產區;
5、豬場食堂外移:食堂工作人員不能與外界人員接觸 ;
6、專車專用:運料車、仔豬車、淘汰豬車、肥豬車、物料車,數量充足,專場專區分開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7、場內不準解剖發病病死豬,淘汰種豬: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堆肥、化尸窖處理,淘汰種豬一個月可以淘汰一次;
8、建立車輛洗消烘干中心:4級洗消人員經過嚴格培訓考核,方可上崗,待遇提高;
9、所有外來人員(休假回場員工)、車輛、物料,都要經過洗消,隔離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均是單向流動,不能逆行和路線交叉;
10、所有倉庫(藥品、設備、飼料、物料)夜間要開啟臭氧+紫外消毒;
11、指定專人對“四害”進行撲殺;
12、杜絕外來人員、客戶和業務員靠進豬場1公里范圍;
13、非瘟期間,要對員工采取多種形式的激勵政策:全勤獎,隔離補助,兌現對賭基金,設立防控基金,升職加薪;
14、梅雨季節及大雨時,提前降低豬場周邊溝渠水位,防止外圍的水倒灌進豬場,傳病到豬場;
15、定期培訓生物安全知識:增加每個人的生物安全意識;
16、場內外雜草及時化除處理:以防滋生蚊蠅;
17、實驗室裝備:配備熒光定量PCR檢測儀器、配套相應的試劑盒和核酸提取設備;
18、運用好內外、上下稽核、審計和視頻監控手段;
19、所有飼料車、裝豬車、物料車來場路線根據周邊疫病疫情發生情況,動態調整,盡量避開污染區域;
20、人人都要擯棄“打工者思想”,增強“命運共同體”、“合伙人” 意識。
總結: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管好關鍵人。
資料參考:
正大集團蘇墾豬業 王直夫——《防控非瘟,我們一線的做法經驗和存在的問題》
作者:劉吉霏 轉自:豬e網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