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肆虐的當下,減少出豬頻次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傳統的連續式生產每周可能都有豬只要出售,而三周批或者四周批則可以將一年幾十批豬改變為一年只出欄十七批豬或者十三批豬。本文通過介紹多周批次生產的優缺點,闡述多周批次生產在生豬生產中的優勢,唯有多周批生產能夠使豬場走向系統化、規范化的道路。
批次化生產是現代化豬場的一種高效的生產管理體系,業已被國內多家集團養豬公司采用,部分養殖理念先進的企業甚至開始摸索多周批管理之路。規模豬場如何才能做好批次化生產,本文對批次化生產實施時團隊管理者需要做好哪些準備作簡單介紹。
1、堅定自己的信念
豬場選擇批次化生產意味著選擇了某種變革,歷史上每一次變革意味著會面臨新的挑戰。如果我們確定要從傳統的連續式生產轉變成批次化生產,便是確認了豬場希望通過一場變革來簡化豬場的生產模式。 豬場所有的活動其實都離不開人的參與,“人”作為豬場生產的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對豬場生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豬場在正式實施批次化生產前,一定要多做宣貫,讓全體員工理解變革的意義并支持這種生產方式的改變。
1.jpg (110.01 KB, 下載次數: 18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4 13:35 上傳
實施多周批生產后,豬場可能會面臨短時間集中生產帶來的瞬時勞動壓力、面臨生產成績的波動、面臨外界很多不理解的聲音,但除非自己的批次生產實在難以為繼,否則,管理者不要輕言放棄!起碼,不要只是因為一些“好心人”的建議而放棄你的選擇,畢竟,越來越多的豬場已經實現了批次生產并已從中受益。
2、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并嚴格執行
批次化生產模式要求有組織有計劃的組織生產,其特征就是計劃性極強,也就是首先要經歷過去人們所說的“紙上談兵”,紙上談兵的確非常重要,因為批次生產牽涉到物資和人員的提前安排。在你下決心要開始批次化生產前,豬場要從足夠量的后備母豬的補充開始,結合產房的批次斷奶計劃,制定相關的日程安排和行動方案。管理團隊如果沒有相關批次生產的經驗,可以尋求行業內專業的人員協助。只有計劃好才能生產實施起來時有條不齋。
2.jpg (102.81 KB, 下載次數: 18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4 13:35 上傳
注意,所有的行動方案一定是符合你豬場實際情況并切實可行的,那種“假大空”的計劃,只有理想目標沒有照顧到實際發情率的高低、不知道豬場的歷史情況,制定得再多也是白搭。任何時候我們不要忘記,制定計劃的本身就是為了能落實下去。好的配種計劃要多做預演、多推敲,然后才能把所有現實發生的問題都考慮進去從而讓你的計劃符合實際,而且不會發生大的偏差。
3、改變豬場考核方案
除非豬場有一個非常強大且批次化管理經驗豐富的生產技術團隊,并已經有一套切實的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否則,我們建議豬場做出適當改變:批次化生產的實施初期,因員工操作經驗不足,欄舍調配,生產節律等因素會有一定的波折,而且,批次化生產后某些生產指標需要重新制定,為了讓管理者和工作人員能安心執行生產計劃,豬場的管理層需要適當改變豬場考核機制。從原來機械的月度指標考核改變為批次斷奶數指標或者批次正品數指標,這中間是需要有六個月左右的過渡期,我們不能求畢其功于一役,作為管理者要有一定的耐心。
3.jpg (167.87 KB, 下載次數: 17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4 13:35 上傳
當然,這一改變未嘗不是好事,對豬場大股東而言考核方案由原先虛的“配種分娩率”“窩均產仔數”等轉為“批次斷奶數”、“批次出欄數”等務實的數據,可以更好的把控豬場的效益水平;對現場生產者而言其不再只是關注特定指標,有了更加從容的空間對豬群加以管理,對豬場生產的整體把握或是大局觀意識定有提升。
4、發揚團隊協作精神
批次化生產實施后,因批次集中生產工作量加大等原因,豬場內部團隊間原有的隔閡可能需要盡快打破,如個體豬場原先的“配懷組”、“產房組”,必須整合為一個繁殖團隊參與生產,集團公司的大規模豬場需打破原先的條線劃分,集中優勢力量建立相關專職團隊,如集中場內、分公司內配種高手建立專職的“配種團隊”為本區所有分場母豬配種,組織接產高手專門接產,更加強調分工協作,諸如此類的內部協作會非常常見而且必須。
4.jpg (178.76 KB, 下載次數: 17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4 13:35 上傳
相對而言,集團公司或大型規模化豬場的人員協調要容易一些,而部分小型豬場因可能存在的員工內部矛盾等原因,溝通協作或許存在困難,越是難以協調的豬場生產團隊,越需要協作好,特別是中小型規模化豬場(母豬300-1000頭),因場內技術人員儲備有限,在集中配種期和集中分娩期,同步注射疫苗期等,必須集中豬場的骨干技術力量協力配合方可妥當實施。
因此,團隊協作也是多周批生產能否成功的關鍵,團隊集中工作制度有利于發揮專員員工的帶頭作用。
總之,多周批生產是個新課題,它固然會帶來一些激素類藥物(如四烯雌酮、PG600等)成本的增加,但從風險控制以及豬場全進全出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利大于弊,在非瘟肆虐的當下,確實值得規模豬場去嘗試,一味地因循守舊不會帶給我們燦爛的明天。
來源:養豬職業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