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51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溫度對鵝的影響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9-8-30 08:3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溫度對鵝生產性能影響最大。雛鵝的抵抗力較差,對溫度的要求較高,同時適宜的溫度是鵝只發揮正常生產性能的保證。若溫度較高,則鵝的采食量下降,飼料轉化率下降,肉鵝增重減慢,蛋鵝蛋重減輕,蛋殼質量下降,產蛋率下降,死淘上升直至大批熱死鵝。而低溫會使鵝的維持需要增多,生長緩慢,料蛋比和料肉比增高。冬季低溫和和夏季鵝舍內溫度波動過大,都會使鵝只抵抗力下降,產蛋下降,誘發鵝群呼吸道疾病直至換羽停產,由此可見溫度是導致家禽出現冷熱應激,影響鵝群健康和性能發揮的首要環境因素。

      一,高溫對鵝的影響

      鵝是恒溫動物,通過產熱和散熱來維持體溫恒定。在高密度集約化的飼養條件下,鵝的代謝產熱隨生長率增加而增加,而散熱能力卻沒有提高。鵝只所需的適宜溫度隨鵝齡不同而有所變化,雛鵝在前幾周對溫度的要求極嚴格,不管是采取用保溫傘局部采暖還是用整棟鵝舍供暖,雛鵝所在區域的溫度必須得到保證。對于產蛋鵝,最適宜的溫度是20℃-30℃,在適宜溫度下,產蛋鵝表現為飼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強,產蛋率高,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鵝處于適溫區或低于這一范圍時,主要通過非蒸發散熱形式散熱,當在高溫條件下,非蒸發散熱的作用己大大減弱,由于鵝有羽毛覆蓋和缺乏汗腺的限制,鵝只降低體溫的唯一方式是通過呼吸蒸發散熱將熱量帶走,然而提高呼吸頻率本身就是進一步增加產熱,所以只能起部分散熱作用。

      二, 低溫對鵝的影響

        低溫首先會增加鵝的維持需要,使肉鵝料肉比增加,種鵝產蛋率下降,鵝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冬季鵝舍溫度過低時,為了保持溫度而沒有保障所需要的通風,溫度與通風管理失衡,造成冬季鵝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增加環境惡化,鵝舍內溫差較大,特別是當外界溫度驟變的情況下,供暖或通風沒有很好的配合,鵝舍內溫度波動過大,溫度突然降低時就會造成冷應激,在生產性能下降的同時還會引發鵝群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生。 

           三, 風冷效應的應用

         在空氣流動的情況下,鵝只感覺到的溫度與實際溫度是不同的,有時感受到的有效溫度與測量舍溫甚至相差很大,風速越大鵝只感覺就越涼爽,這就是風冷效應。經試驗測定,在高溫環境中,氣流有利于形成對流散熱。當氣溫在24℃-33℃,相對濕度47-62%的氣候條件下,風速由1. 1米/秒提高到1. 6米/秒時,產蛋率可有一定提高。在無風或低風速時(小于0. 3米/秒),鵝的體感溫度等于環境溫度,當風速大于0. 5米/秒時,鵝的體感溫度會相應下降。因此夏季水降溫期間應充分利用風冷效應,而冬季就應盡量減少風冷效應對鵝的影響。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1:4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林| 寿宁县| 东宁县| 兴业县| 高雄市| 乐陵市| 内丘县| 松江区| 株洲县| 繁峙县| 武宁县| 龙游县| 巴中市| 洪湖市| 桦甸市| 河东区| 五华县| 南雄市| 静海县| 囊谦县| 萨嘎县| 大悟县| 泾源县| 阿拉善左旗| 海林市| 宁南县| 仲巴县| 谢通门县| 朔州市| 太原市| 彭水| 青神县| 临海市| 庆城县| 六安市| 广灵县| 盘山县| 台前县| 马山县| 盐亭县| 黄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