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體亞硝酸鹽的來源
水生動物排泄的有機廢物經氨化作用產生氨,魚類在用鰓呼吸和水體浮游生物在生活過程中存在旺盛的泌氨作用,認為施用的無機氨肥產生氨,這些氨在水體中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逐步氧化經亞硝酸鹽轉化成硝酸鹽,這一過程稱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一旦受阻,結果就會引起硝化的中間產物,亞硝酸鹽在水體內的累積,氨的含量越高,但水體的溶氧不足,在PH值越低,水溫越低的情況下,亞硝酸鹽的含量就越高。
二、亞硝酸鹽的毒性機理
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時,可通過魚體表的滲透與吸收作用進入血液,使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由于高鐵血紅蛋白不能與氧結合,血液喪失載氧能力,從而使養殖魚類窒息死亡。
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達到0.1-0.5mg/L,并長期維持在這一水平時,魚的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血液載氧能力逐漸喪失,造成魚慢性亞硝酸鹽中毒,表現為攝食量下降,呼吸困難,游動緩慢,騷動不安,含量高于0.5mg/L時,魚中毒癥狀繼續加劇,體力衰退,游泳無力,某些代謝器官功能衰竭,并大量死亡。推薦:賴氨酸 http://www.1866.tv/chanpin/laiansuan/
但這里有一點需要說明一下,魚的種類和個體差異的不同,它們對亞硝酸鹽安全濃度的需求差異很大,但無論差異多大,保持亞硝酸鹽的濃度低于0.05mg/L才是安全的。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