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97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經理人] 施增斌:后備母豬的培育不能過于激進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8-5-14 09:27:1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導語

      我國養豬業存在著一個現狀:有10%的后備母豬從未分娩過1胎;10%-~15%母豬一輩子只生過1胎;40%~50%的母豬在第3胎前就被淘汰。國際的標準是,至少70%的母豬可以生產到第3胎。這其中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后備母豬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國內,后備母豬和1胎母豬的飼養管理,超大規模的豬場(指的是存欄母豬5000頭以上)已經做到P0(后備母豬)P1(1胎母豬)一個場,其余經產母豬一個場,然而大多數存欄母豬超過1000頭左右的豬場還沒有這樣的意識。事實上P0-P1這樣的母豬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于一些蘭耳病不穩定的豬場。

      15年前,我們對母豬成齡體重的要求大概只有200千克,所以配種體重在120~130千克,2~3次發情就可以配種。現在普遍的觀點可能是母豬達到225~230千克才認為其成齡了,相應的配種則是體重至少達到135~150千克,配種時要求是母豬至少發情過3次。豬的日齡和體重的數量基本是一定的,如果24周齡168天第一次發情,第二次發情要在189天,第三次發情可能到210天,所以后備母豬我們一般是210天以上體重達到140~150千克才能配種。如果按照10年前的觀點,豬只有110~120千克就配種了,會出現頭胎母豬淘汰率特高,頭胎母豬可能有40%~50%的淘汰率。

      一般來講從后備母豬開始培育一直到第3胎,其留存率要達到70%。如果沒有這樣的比例,說明我們在后備母豬階段培育有問題,可能原因一是配種的時間太早,二是培育方面出問題了,無論是疫苗免疫方面沒做好還是生長速度不理想,沒有符合品種的要求,或者是存在過去錯誤的認識導致大體型的淘汰。我們發現有這樣的情況也是及時地糾正。在配種時間上,應該情愿給后備母豬豬讓一個情期,也不能達不到體重就配種,如果這樣做會害了母豬一生。我們養母豬是希望它能夠在場內產5~7胎,或者斷奶小豬要提供55頭以上。如果一個母豬一生沒有斷奶55頭小豬以上,我認為養母豬是失敗的。
    做好情期管理

      后備母豬購進時大約50千克,到160天我們就建立起后備母豬的檔案,打上耳牌。大約24周齡168天開始用12月齡、雄性特點很重的公豬每天兩次跟后備母豬接觸,一個豬圈如果有6頭后備母豬,公豬與圈里的每頭母豬保證有15秒的接觸時間,保證每天兩次接觸,基本連續21天之后70%的后備母豬會有發情記錄。后備母豬有過發情之后,這批母豬下次的發情時間是大致可以推算出來的。因此,只要是一周之內發情的母豬,我們可以把它們關到同一個圈,然后在這些豬身上做上標記,如紅、綠、藍三種顏色,第一周標記紅色,第二周標記綠色,第三周標記藍色,再下一周還是紅色的,然后綠色、藍色,始終保持發情的母豬只要是這個豬圈的,是同一個狀態的。

      一般的后備母豬,第一次發情不配種,第二次發情也不配種,第三次需要看發情的天數以及時間長短。基本原則是后備母豬體重要達到150千克再去配種。某些新品種,比如法系豬的后代,一般要過了三次發情期,然后我們再計算好下一次的發情期才給配種。如果過于激進,急于配種,將對母豬的一生都有影響,所以我們要從母豬的一生7胎總體成績來考慮,千萬不能做拔苗助長的事情。

      以上是我們針對能夠正常發情的后備母豬的管理方法,但是針對那些不能正常發情的豬(大約占10%),如果200天的時候還沒有發情,我們就給它打一針喜得孕,過7天再看這些豬發情的狀況。如果這些豬同一批里面有5頭或10頭發情了,就把發情記錄做起來,其他的仍然不發情的豬再過7天后注射喜娩康一針,一周后如不發情直接淘汰。所以關于后備母豬的管理,一般來講,大體要經過168天、189天、210天三個情期的選育去做。

    做好環境衛生

      影響后備母豬發情的因素還有光環境。后備母豬每天需要保持16小時的光照,達到150~200LUX。母豬喜歡安靜,如果噪聲超過75分貝就會感覺心煩,也會影響其發情。在溫度方面,后備母豬與育肥豬的飼養條件差不多,10~18度對養育肥豬或者后備母豬是滿足的,但是溫度超過28度,其發情率也低。濕度方面,一般規模養殖場,后備母豬養殖濕度控制在60%~80%。但是,后備母豬的衛生環境比育肥豬嚴格些,育肥豬如果是漏糞地板當然不存在這樣的條件,但是如果是地面,每天至少要比育肥豬多清糞一次。如果后備母豬發情時睡的地面衛生程度不高,可能導致后備母豬階段有子宮炎。一個15平方米的豬圈,如果是育肥豬可能放12頭,但是平均1頭后備母豬需要面積為2.5平方米,也就是15平方米的豬圈只放6頭后備母豬,因為后備母豬要有活動空間,且能更好地保證衛生條件。即使這樣,后備母豬舍也要比育肥豬多清糞一次。這樣確保從外面引進的后備母豬能夠達到90%的成功率。

    后備成功率不要一味求高

      從實際看,后備90%的成功率,就大體型的后備母豬而言,這個要求可能還是高了,我們和溫氏、牧原等同行接觸之后比較認可的是,這種大體型的母豬,后備母豬的成功率標準定在85%是比較合適的。為什么認為后備母豬的成功率定在85%更合適?如果該母豬是一胎,沒有配上種,在150千克范圍內就被淘汰,當育肥豬出售,其實不影響銷售價格。但如果配上種之后卻達不到條件,再當肥豬賣對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可能只有原價的(沒產過一胎的)八折了。與其這樣,不如在它不能進入生產群時就給淘汰掉。對于后備母豬,我們做生產的還要算經營的帳,以什么價格去淘汰。如果這頭豬明確不行,還給配種了,最終還是不行,相當于損失了20%。所以說后備母豬的成功率只要達到85%應該OK了。
         
      不過,和其他公司考核方式不一樣的是,我們考核的是母豬產3胎之后的留選率達到70%。如果一味關注后備母豬培育成功率,就會有配種過早的傾向,那樣可能到3胎時的留選率只有50%了。從母豬的整個一生的生產成績來看,是不劃算的。

    (資料來源:今日養豬)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7 22:2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江区| 仙居县| 谢通门县| 滁州市| 措美县| 绥宁县| 尼玛县| 嘉鱼县| 贵定县| 榆树市| 长顺县| 呼图壁县| 海原县| 浦县| 苍山县| 遂溪县| 上思县| 盱眙县| 巨野县| 五原县| 宜昌市| 南平市| 怀远县| 千阳县| 海宁市| 临沭县| 池州市| 麟游县| 荥阳市| 昔阳县| 灵石县| 宣武区| 德格县| 玛沁县| 汤阴县| 扎兰屯市| 左权县| 昌乐县| 嵩明县| 临夏县| 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