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0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熱點分析] 從豬肉價格猛變看農產品如何走出“漲跌怪圈”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8-4-30 20:46: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社長春4月26日電 題:“豬堅強”為何“跌跌不休”?—— 從豬肉價格猛變看農產品如何走出“漲跌怪圈”
      新華社記者郭翔、高楠
      一頭豬從賺600元到賠300元,一頭仔豬價格僅為兩年前的四分之一,價格跌得“一天三個價”……從今年春節直至今天,“跌跌不休”的生豬價格越來越讓養豬大戶“摸不著頭腦”。面對越來越沒規律的“豬周期”,一些養殖大戶準備“清盤”離場,另一些大戶則企圖逆市“抄底”、擴大養殖規模。
      “豬堅強”為何倒下?生豬價格為何急速變臉?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如何防止農產品“大漲傷民,大跌傷農”的漲跌怪圈?
        跌狠了——每頭豬從賺600元到賠300元
      “兩年前剛養豬時,一斤10元,一頭能賺600元。”22歲的吉林省梨樹縣養豬大戶吳昊在兩年前開始跟著父親養豬,年出欄生豬約1000頭。“我爸養了10多年豬,經歷了幾輪‘豬周期’,我第一次經歷大跌,價格‘過山車’太猛烈了。”吳昊說,他現在希望存欄的豬慢點長肉,“有200頭即將出欄,按照現在每斤四塊五六的價格,一頭至少賠300多元。”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4月份第1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為11.14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5%,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1.8%,其中東北地區已跌至9.88元∕公斤。
      “現在是一天三個價,一個比一個低,干豆腐都比豬肉貴了。”吳昊說,今年春節后,生豬價格快速下跌,“今年2月我賣掉了300頭,當時一頭賠了100多元”。
      “去年年中,豬價就有下跌跡象,持續了兩年多的‘豬堅強’現在算是趴在地上了。”養豬22年的梨樹縣養豬大戶王亞芹比較“淡定”,“現在已經是2014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了,價格谷底還得徘徊一段時間。”
      擁有8個豬場、年出欄5萬頭的吉林紅嘴種豬繁育有限公司以繁育商品仔豬和種豬為主,今年1至3月虧損300多萬元,而該公司去年利潤500多萬元,2016年利潤更是高達2000多萬元。“20斤的商品仔豬在2016年春時每頭賣780元,現在就300元左右。”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昶說,商品仔豬的“冷暖”能看出價格變化,豬價高位持續兩年多,養殖戶擴產沖動強。
      吳昊在2016年豬價高峰時投資10萬元新建一棟存欄200頭的豬舍。“當時市場都瘋了,仔豬800元一頭我們都要,養多少都能高價賣,豬販子挑豬時啥豬都要。”
        跑慢了——“豬周期”越來越沒規律
      “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多年來,我國生豬行業呈現周期性波動,被稱為“豬周期”。不少養豬企業和大戶擴能或是減產都是依據其多年對“豬周期”的觀察。
      記者梳理發現,2006年起,國內生豬價格經歷了三輪漲跌周期:2006年中至2008年初上漲,2008年至2010年下跌;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上漲,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下跌;2014年5月至去年初的上漲和此后的逐步走低。
      讓王昶、王亞芹等企業管理者和大戶難以捉摸的是看似規律的“豬周期”卻越來越沒有規律,以往三年左右的一個波動周期正在被拉長,波動幅度變大。
      “我們的一個豬場已經從存欄900頭調減到500頭,但還是跑慢了。”王昶說,“此前已預料到豬價會下行,但下降幅度和速度出乎意料。”
      事實上,豬價漲跌的基本原因離不開供需變化。一位先后在四川、吉林等地經營管理生豬及飼料企業20多年的業內人士為記者畫了一幅豬價漲跌“路線圖”:肉價上漲——母豬存欄增加——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
      “這次下跌,是因為前期高價刺激產能擴張。”該業內人士表示,近年生豬行業國內規模化養殖占比快速增長,“大量中小散戶‘倒’在前幾輪‘豬周期’,企業、大戶抗風險能力較強,波動周期也拉長了。”
        路在哪——“半”產業鏈何時邁向全產業鏈
      “我估計今年秋收時,價格能上來。”吳昊前不久決定出手“抄底”,以平均每頭230元購進了300頭仔豬,“現在看即將出欄的200頭豬肯定賠了,我就賭這300頭。”
      還有400頭豬存欄的王亞芹則準備“割肉”離場,“預計2020年之前豬價都不會太好。”王亞芹通過對周邊養殖大戶的觀察發現,短期內市場供大于求局面不會改變,“不少還在擴大規模,價格下跌沒讓大家真正害怕”。
      時間拉長的“豬周期”不僅在很多地方“逼退”了養殖100頭以下的中小戶,也讓養豬大戶出現分化。在吉林省農產品價格專家梁琦看來,分化的背后是大市場與養殖戶之間仍然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她表示,破解包括“豬周期”在內的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需健全大數據等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符合國情農情的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加前主動服務。
      有業內人士表示,生豬產業存在“大而不強”問題,“半”產業鏈特征明顯,養殖、屠宰、冷鏈物流、深加工等環節仍然割裂,雖然很多大型企業正努力構建全產業鏈,但仍需較長的過程。王昶舉例說,目前運輸仍以活體運輸為主,冷鏈物流并不普及,正說明國內生豬產業鏈還遠未形成。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7:5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永康市| 墨玉县| 萨迦县| 漳浦县| 灵山县| 若尔盖县| 昆山市| 上蔡县| 米林县| 万盛区| 军事| 仁怀市| 武邑县| 临清市| 西丰县| 汶川县| 五台县| 成武县| 石阡县| 承德县| 新巴尔虎左旗| 秦安县| 肥乡县| 依安县| 漠河县| 黎城县| 子洲县| 内乡县| 双江| 通城县| 保定市| 安阳县| 阿克苏市| 分宜县| 云南省| 阿勒泰市| 石泉县| 秦安县| 黎平县|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