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 }8 Q6 L& D/ G4 w, |
) h% F9 B, p" \/ L5 U% k 大腸桿菌性肉芽腫。病雞肝臟、腸漿膜、腸系膜等處形成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或灰黃色節結,結節表面光滑,切面呈灰黃色略放射狀紋理,中心有膿點。腸壁由于淋巴細和粒細胞浸潤,而呈油脂狀。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傳染病。該病因雞的品種、年齡、抵抗力及病菌的致病力、感染途徑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和病理變化。病雞常出現敗血癥、肉芽腫、喉頭綜合征、氣囊炎、腹膜炎、輸卵管炎、卵黃囊炎、滑膜炎、眼球炎和臍炎等,其中以出現急性敗血癥和卵黃性腹膜炎為多。* v; A6 n2 q& L; X8 M0 J" i
, k" z: S( \2 }3 W5 h2 n
臨床癥狀0 I' F& A0 F- P* L6 p
- R2 C$ `/ o9 C" s
病雞精神沉郁、不愛活動、兩翅下垂、羽毛松亂、閉目呆立、呼吸困難、少食或不食、體溫升高,雞冠萎縮、發白,腹瀉,排灰白色的水樣糞便,肛門周圍被糞便沾染,有的雞泄殖腔紅腫、外翻,腹部膨脹,眼球凹陷,且眼角處有干酪樣滲出物,部分病雞衰竭而亡。
% T9 d- i) `" Y8 I
- B& S4 A3 O6 s" w 剖檢變化
+ v5 ^! X! `2 h2 c# L3 ?
1 F; z+ V8 P" g0 t 病死雞氣囊混濁,氣囊壁增厚,并有黃白色干酪樣滲出物附著;心包膜增厚,并附有大量滲出物,心包膜和胸腔粘連;肝臟腫大,表面有淡黃色纖維蛋白膜附著;腹腔內有許多纖維素性滲出物,少數病雞腸道粘連,腸道黏膜充血、出血,腸內壁有出血性炎癥;肝、脾、腎等不同程度瘀血,有的有輕度肺炎,腿部關節腫大。
) s9 E8 v' s4 g/ i1 h+ F1 E) U
u=1968196133,4329635&fm=27&gp=0_副本.jpg (106.77 KB, 下載次數: 10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15 09:26 上傳
2 f$ q& |' w7 \
( F7 R8 N1 S+ H" `0 s4 S
病理病變2 L( q4 g+ b5 \
: r; t) m- b) \: n! A
敗血癥型,5~9周齡肉雞常發病,夏季多發,病雛呼吸困難,精神不振,下痢,糞便呈白色或黃綠色食欲減退或拒食,腹部脹滿。解剖時可聞到特殊臭味腹腔內大塊黃色塊狀滲出物,肝臟腫大,表面有散在的白色小壞死灶,纖維性心包炎,心包渾濁增厚,心包腔內充滿大量淡黃色液體,心包膜及心外膜上白色纖維蛋白附著,嚴重者可見心包膜與心外膜粘連,腸粘膜彌漫性出血,整個腸管呈紫紅色,腎臟體積腫大,呈紫紅色腎臟出血、水腫,死亡率一般為5%~20%。2 ~/ F' u0 S3 Y- K7 R
; N$ k8 ^& G; J+ K& P 氣囊炎。6~8周齡的雞發病率最高,本病通常是大腸桿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例如霉形體,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混合感染所致。死亡主要發生在發病初期,如果耐過最初的感染,可迅速康復,但少數持續喪失食欲的病雞消瘦,最后死亡。氣囊炎也是常見的轉化腹膜炎等病,其表現為氣囊渾濁、囊壁增厚呈灰黃色囊。6 _0 E L& W1 w) @7 T+ h
$ d) ]4 Z0 ^8 M9 P( V
防治:9 e, g- Q* j3 v; }
! B2 P4 H2 r+ i0 \" h9 h7 ^/ h 消毒 病雞由專人飼養,徹底清除舍內的糞便、墊草和垃圾。加強雞舍消毒,舍內用0.5%百毒殺和0.3%過氧乙酸交替消毒,每天消毒一次,連續消毒7 d,以后每隔2 d消毒一次。飼槽、飲水器和用具用2%的燒堿溶液徹底洗刷后,用清水沖洗,最后在太陽下曬2 h以上再用。
/ g( m3 \7 i7 J/ m+ w6 K/ U$ N* w* g$ A5 D1 v
加強飼養管理 改善飼養環境,避免雞發生應激。合理搭配飼料,保持飼料、飲水清潔,保持舍內空氣流通,降低舍內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
! ]3 H9 K" X9 Y/ `# F
8 S- X3 H" v& J5 H2 [, c- T7 s3 B3 z8 c 降低飼養密度,降低濕度,避免驟冷驟熱,減少各種有害刺激。對患雞進行隔離治療,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
; _! D: {6 F/ h% G+ e2 w( c
( x! |" S2 i$ C 治療方案:
3 }" @* H" X& M' S2 F% [
3 _; f( u# S7 U5 X4 `8 @ 美利欣:【成分】恩諾沙星、頭孢噻肟、加替沙星、磷霉素鈉。雛雞質量差,死亡高高效控制藥物2.特別適合氣囊炎過后大腸桿菌控制.一般氣囊炎都含有痢菌凈,此時應該選擇吸收好的、不傷腎高敏藥。3. 肝腎損傷4.耐藥性頑固性漿膜炎、大腸桿菌、漿膜炎首選。本品150克兌水500-600斤。8 P8 B" G9 [( v4 g& T: A h
" @/ T/ C9 c# Q. s& k" N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