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來,中美貿易戰氛圍愈發劍拔弩張。在特朗普政府于上周公布了對約1300種中國輸美商品征收關稅的計劃后,北京方面在數小時內做出回應,將對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等商品征收25%的關稅。
由于美國農民正是特朗普的基本盤,對美大豆征收附加稅也被很多人稱之為本次貿易摩擦中的“核武器”。中國的反制措施一出,美國農產品期貨全線大跌。但是,也有人在問,這會不會對中國的農業造成影響?會不會給中國的糧食安全帶來沖擊?
4月9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期間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希望中美爆發貿易戰,但同時也已做好準備通過多元化的采購和配方來減少沖擊。新希望集團是中國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中國最大的農牧企業之一。
劉永好指出,一旦爆發貿易戰,新希望集團將通過其他渠道進口,包括巴西、阿根廷、中東、俄羅斯、印度、南非等。另外,還可以通過調整飼料配方減少沖擊,比如,用油菜籽等替代大豆生產飼料。
從國家層面來看,他認為,我國在農業領域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只要通過適當的補貼就可以增加大豆產量?!艾F在玉米的產量本來就過剩,如果減少一部分轉種大豆,還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他表示,如果國家下決心要打貿易戰,新希望集團將服從國家安排,調整自身的經營。“但我相信不會有大問題的。我們是可以解決的。”
ba99976fee914d2f97af59b9ebd597eb.jpeg (68.41 KB, 下載次數: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13 11:28 上傳
《21世紀》:如果中國對美國進口大豆加征25%關稅,對你的企業會有什么影響?
劉永好:我們是一家農業企業,主要搞養殖,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我們用黃豆榨油剩下的渣做動物飼料,使用了比較多的進口大豆。我們希望中美之間不要有貿易戰,能夠按照WTO規則來做是最好的。中國每年進口9000多萬噸大豆,其中三分之一是從美國來的。這從客觀上幫助了美國農民,也幫助了中國養殖業的發展,這是雙贏的。如果打貿易戰的話,我限制你,你限制我。這對兩國都不好,是我們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真的發生貿易戰,我們也做了很充分準備。第一,可以讓采購渠道更加多元化,比如,從巴西、阿根廷、中東、俄羅斯、印度、南非等地增加進口。第二,可以在生產上對配方進行調整,比如,花生殼、油菜籽、葵花籽殼、甚至椰子殼的蛋白含量都是很高的,可以替代大豆渣?,F有的技術完全可以支撐這樣的安排。第三,我們國家在農業領域還有很大的空間。現在,玉米等農作物已經過剩,臨儲玉米庫存超1億多噸,這對國家來說也是一種壓力。通過適當的國家補貼,可以減少一部分轉而種大豆,就可以增加大豆產量。
總之,通過國際采購、種植業的調整、配方的調整,我們是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因此,我們也沒有什么可怕的,也沒有什么可擔心的。我們會為此做好準備。
《21世紀》:在加征25%的關稅后,美國進口大豆還有優勢嗎?
劉永好:25%關稅還是很高的。從價格上講,我們就可能要從其他國家進口了。這個調節的余地還是很大的,因為并不僅僅是美國生產大豆。就算是會有些影響,也是階段性的。如果進口價格上升,中國就會多種大豆了。其實不需要25%,百分之十幾,中國大豆的競爭力就出來了。
《21世紀》:近期,不少人認為,特朗普政府不僅會在貿易上對中國出手,還有可能限制中國企業赴美投資。你怎么看在美國的投資前景?
劉永好:我們在美國有不少投資。我們的藍星公司專門做谷物貿易,是在幾年前參與進去的。我們在芝加哥有牛肉加工企業,正在擴大規模。我們還在研發領域在美國做一些投資。比如,我們準備盡快在波士頓建立一個集團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利用波士頓“生物谷”的優勢進行研究。最近,我的女兒正在那里為生物谷的建設做一些努力。同時,我們也在關注美國生物工程的進步和對行業的影響。
至于是不是要被美國政府審查,這是要一事一論的。我覺得,美國也不會什么都不讓投。我們投資的主要是農業、食品和農業科技。我覺得受到限制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21世紀》:能否透露一下你在海外布局方面的戰略思路?
劉永好:我們在海外投資差不多有20年了。我們首先選擇的是東南亞國家,從越南開始,然后是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接著向南亞發展,如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繼續向中東和非洲擴展,在埃及和南非都有投資。
我們以前主要圍繞飼料業和養殖業,這是我們的主業和優勢。近幾年,我們也加大了對技術性高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同時,我們也對資源比較好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此外,我們還在加大對東南亞和亞洲的投資。我們已經在海外具有一定的產業布局,也建立了相應的團隊,我們還會繼續下去。
近幾年,我們也加大了在一些消費升級領域進行投資。比如,我們在澳大利亞投資肉牛牧場,經過兩三年的努力,現在已經達到50萬頭的規模。我們在澳大利亞還收購了牛肉加工商。我們把澳大利亞的肉牛同中國、亞洲、美國的市場結合起來,進行全球化的布局。我們在美國芝加哥的農場,也是從事肉食品的加工,進一步擴大了我們的食品加工業規模。
《21世紀》: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你覺得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劉永好:中國農業正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業主產區的機械化程度已經達到60%,今后還會繼續提升。農業未來的發展需要相當多的人才。我們要鼓勵支持農村人到城里面去,也要鼓勵城里面的人到農村來,特別是年輕人,以帶來市場觀念、電商手段、現代意識以及投資。雙向投資、雙向流動,這是健康的和積極的。現在全國已經有幾百萬城市青年到農村來,當然有2億多農村人到城市去。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健利保1.jpg (180.95 KB, 下載次數: 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13 11:28 上傳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