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輝
歲末將至,又到了回顧的季節。我們之所以樂此不疲地“舊事重提”,是因為這個過程中可以積蓄能量,以鑒來年。
2006年飼料業重要的事不少,全國飼料工作會議、飼料生產企業審查辦法、豬高熱病、高價魚粉、亞太中慧崛起……這些元素分開看,每一個都深刻地影響了這一年飼料行業的面目,但組合在一起,折射出的就是,2006——飼料強國元年。
1 全國飼料工作會議
2006年飼料業最重要的事,就是7月26-27日,農業部在山東濟南召開的全國飼料工作會議,會上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以《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飼料強國》為題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要客觀分析當前飼料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充分認識飼料工作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十一五”發展飼料業必須眼于推動種植業和支持養殖業,著眼于發展畜牧業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著眼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實施“大原料、大安全、大企業、大市場”戰略,實現飼料業從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從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從依靠糧食向依靠各類農副產品轉變的飼料業發展新路子,全面增強我國飼料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由飼料大國向飼料強國的轉變。”
這次會議明確了“十一五”飼料業的發展思路和目標,研究部署了“十一五”促進飼料業發展的工作重點,對今后幾年我國飼料業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同時,對飼料業的上下游產業也有著重要影響。
第一流的企業走在形勢前面,第二流的企業跟著形勢走,第三流的企業逆著形勢走。在新形勢面前,企業要看準方向,早做應對,“四大戰略”里商機無限,能不能把握的住,就在企業的能力了。
2 高價魚粉
2006年的高價魚粉大出飼料企業意外,價格走勢像過山車。年初還在6200元/t左右,6月份就到了10000元/t,到了7月下旬至8月初,又一下跌去2000元/t,之后止跌企穩,在8000-8500元/t之間振蕩。
由于產品利潤不足以消解魚粉漲勢,加上養殖業低迷,使得企業應對乏力。然而,這不全然是壞事,長遠來看還是好事。
首先,能提高企業的危機管理意識和處理能力。危機之來臨,如人之死亡,是企業避免不了的。如果面對危機人仰馬翻,那是因為你沒有準備好。學費都掏了,怎么也得吃一塹長一智吧。
其次,有益于企業重視信息流。信息擁有量的不對稱,是飼料企業采購原料被動的主因之一。不了解原料的供需基本面,那還不被原料商牽著鼻子走?當然,僅重視原料的信息流還不夠,企業的各個環節都流動著信息流,因此,要把其當作一項全局性工作對待。
正如比爾·蓋茨在《未來時速》一書中所說:“將您的公司和您的競爭對手區別開來的最有意義的方法,使您的公司領先于眾多公司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信息來干最好的工作。您怎樣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將決定您的輸贏。”
第三,能推動企業配方技術支撐體系的完善。我國是個蛋白質資源缺乏的國家,2005年進口大豆2659萬t,依存度為60%;進口魚粉158萬t,依存度為80%。而我國的飼料配方體系中,植物蛋白質以豆粕為主,動物蛋白質以魚粉為主,這樣就易受制與人。2006年的高價魚粉即是例證。而企業若提前建有相應的配方技術支撐體系,當主要原料價格亮紅燈時,啟動替代方案就可以解決問題。
所以,應大力呼吁飼料企業推動配方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如此一來,既可規避原料波動,又能提升技術競爭力。從另一方面講,這也是大原料戰略在企業的微觀體現,有利于大原料戰略的順利推行。
3 豬高熱病肆虐
2006年,我國各地高熱病頻發,養殖場(戶)和飼料企業在此過程中,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在該病影響下,豬價強勁反彈,非正常走出了養殖周期低谷。但更重要的是,該病對今后養豬業、飼料業的發展也有深遠影響。
l 專業化養豬將成為中國養豬業的主流。隨著養豬業的發展,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養豬是項技術活,養豬風險高,養豬是資金密集型的行當,高熱病后,這樣的認識將會慢慢深入養豬人的心中。在血的教訓面前,普通農戶會逐漸退出養豬業,讓位于專業人士。而養豬業的規模化進程受此影響也會提速。
l 賒銷將越來越不為企業所取。通過這次高熱病的洗滌,很難想象還能有多少企業敢賒銷飼料給養殖戶。
l 優勝劣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養豬業規模化程度的提高,勢必有部分飼料企業和經銷商慢慢退出這個行業。
l 飼料的利潤空間會產生大的變化。當養豬戶都是明白人了,你的產品性價比不合適就很難再立足了。
l 一部分飼料業務人員將面臨失業。要不就是退出行業,要不就是轉入養殖。不過,從專業化養豬角度來看,反到是有益的
總之,首先是推動養殖模式的轉變,其次是帶動飼料行業進行轉變,而在這個過程中,飼料企業將越來越具有競爭力。
2006年的豬高熱病,除了留下痛心以外,還應留下思考。
4 亞太中慧崛起
企業不僅僅是發展起來的,它也可以是“組裝”出來的。
2006年的企業奇跡屬于亞太中慧,從2005年11月中旬開業,到2006年底,已經建設了20個養雞場、16座飼料廠、1個加工廠,2006年的飼料產量預計能有60萬t,在不景氣的2006年,真是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亞太中慧的慧星般崛起是張唐之先生超常規思維的見證,也是資本力量和張唐之先生品牌影響力作用的結果。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亞太中慧招手時,那些中小企業并沒有十分抗拒。一般人認為的“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心理并未發酵,看來,愿不愿意做鳳尾并不是問題,關鍵是吸引力夠不夠大。
亞太中慧迅猛異常的發展說明了什么?
l 合資合作的威力無比;
l 企業戰略要跟著市場需要走;
l 人能勝人,人能勝災。只要人有信仰、有追求,就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然而市場的占有,不等于用戶的滿意;前者表現出的是做大的能力,后者表現出的是做強的能力。六和、正大、環山……山東省場強手如林,要讓客戶獲得更大滿意,老套路之外,亞太中慧還需要新的功夫才行。
大企業戰略如何運作,會有不同模式,亞太中慧的超常規崛只是其中之一。
在從飼料大國向飼料強國邁步的過程中,中國的飼料企業正在搶灘。
5 飼料生產企業審查辦法出臺
2006年11月24日,農業部公布了《飼料生產企業審查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年底飼料業的一件大事。“辦法”的出臺是“為了加強飼料生產企業管理,保障飼料產品質量安全,促進飼料工業和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維護人民身體健康”,但對企業而言,會把這看做行業準入門檻。
如果說7月召開的全國飼料工作會議,吹響了把我國建設成為飼料強國的號角,“辦法”的出臺就是在政策上邁出了第一步。只有把那些沒有條件或條件不足以保障飼料產品質量安全的散兵游勇擋在大門之外,行業才會凈化,競爭才會公平,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才會扼制。另一方面,飼料產品的質量才能進一步提升,行業的整合才能提速,這也是我國從飼料大國向飼料強國轉變過程中的客觀需要。
“辦法”將于2007年5月1日實行,對飼料生產企業而言,獲得合格證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從中看到產業的走勢。對于產業的規范,要認識到“辦法”不是終極標準,而是與時俱進的,要認識到只有自覺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才不會在產業規范的網中篩下來。
產業整合要提速,這就要求在自然整合之外,外部也給予推動力,“辦法”的出臺,顯示這樣的推動力正在顯現。
結語
總結讓我們正視自己的不足,也更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同時對生活多一絲敬畏,對事業多一份澄明。我們在這里盤點2006中國飼料工業,目的也是這樣。市場起起伏伏,有的人哀怨,有的人從中查找商機。但不管怎樣,在建設飼料強國的正確決策指引下,我們相信---2007中國飼料工業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