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外水產養殖業迅猛發展,養殖規模的日益擴大,養殖過程中常常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如氨氮、亞硝酸鹽等,這些物質不僅直接危害養殖動物,同時由于它的長期蓄積中毒作用,導致魚、蝦等抗病力降低,易招致各種病原菌的侵襲, 故被視為是魚、蝦的致病根源,使養殖戶蒙受了嚴重損失,極大地限制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亞硝酸鹽產生 亞硝酸鹽的產生主要來源于超限量放養和集中投餌產生了大量的殘餌 、糞便和死亡的動物尸體 ,這些有機物沉積于底,在異養菌的作用下腐敗發酵, 其中的蛋白質和核酸慢慢被分解,產生大量含氮有害物質,使養殖水體水質迅速惡化 ,造成嚴重的自身污染 ,甚至使得整個養殖生態環境都遭到破壞。 污染發生時 ,水體中氨氮 、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就會大量產生。
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危害及表現 我國淡水漁業用水標準規定,養殖水體中的亞硝酸鹽應控制在 0.2mg/L以下,河蟹、對蝦育苗水體中的亞硝酸鹽應控制在 0.1mg/L 以下。 1、當亞硝酸鹽濃度達到 0.1-0.5mg/L : 危害:水體溶解氧降低,氨及硝酸鹽較高時,亞硝酸鹽含量就會上升,同時魚 、蝦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就逐漸減少, 血液載氧能力逐漸喪失,造成魚蝦慢性中毒, 表現:魚、 蝦攝食率降低, 鰓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困難,騷動不安。
2、當亞硝酸鹽濃度大于 0.5mg/L : 危害:魚 、蝦某些新陳代謝功能失常 ,體力衰退 。 表現:魚類會出現厭食癥狀,體內開始充血,紅腫,甚至口腔也會出現出血癥狀,開始出現大面積死亡情況。 如何處理亞硝酸鹽
一、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去除亞硝酸鹽
工廠化水產養殖采用循環水凈化系統,在生化處理中去除亞硝酸鹽。以廣州中航循環水養殖系統為例:
經過微濾機過濾處理后的養殖水通過臭氧一體機產生臭氧與蛋白質分離器一同使用,能有效分離養殖水中的蛋白質、有機物以及重金屬等,蛋白質分離器處理后的養殖水經過紫外線殺菌器處,紫外線殺菌器對養殖水殺菌處理后排入生物過濾系統分解養殖水中的氨態氮和亞硝態氮,經過生物過濾系統生化處理后的養殖水流入恒溫系統進行調溫處理最后重新流入微濾機從而達到循環利用的結果。
二、傳統池塘養殖去除亞硝酸鹽 1.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控制合理的放養密度,以保證在養殖的過程中,不至于因水體負荷過重、氮循環受阻而造成亞硝酸鹽含量的增加。 2.科學喂養:飼料是水體氮的主要來源,通過提高飼料質量,降低飼料系數來減少魚類氮排泄量是防治水體產生“富氮”的主要措施。 3.合理施肥:根據養殖方式、養殖階段來合理確定施肥的種類、數量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