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326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 不要讓“內毒素”成為豬場效益的“收割機”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8-3-14 09:26:0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談到毒素問題,相信很多豬場對此并不陌生,但大部分豬場的認知還停留在霉菌毒素上,而對于其他重要的毒素了解的很少,今天要談論的是對豬場危危害嚴重且廣泛存在的一種毒素:內毒素,這種毒素對豬群尤其是對母豬影響巨大,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內毒素的一些重要知識。

    一、什么是內毒素?

      它是由包括:副豬嗜血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多殺性巴氏桿、支原體、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等在內的革蘭氏陰性菌死亡后,細胞壁溶解產生的一類毒素。

      其化學本質是脂多糖,它本是無毒的,但通過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之后,通過破壞動物的微循環(動物器官和組織內的血液和淋巴循環),才表現嚴重后果。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結構示意圖及主要組成

    二、內毒素中毒后的表現有哪些?

    • 少量內毒素可導致豬群出現熱原反應,出現包括:體溫升高,豬群采食量下降。


    • 大劑量內毒素將導致豬出現微循環障礙,部分組織和器官出現供血不足,包括:耳朵、機體末梢缺氧導致的發紫,甚至出現內毒素性休克。


    • 引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和炎癥,促使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因子,導致出血和壞死。


    • 肝臟直接或間接受損,造成糖代謝紊亂,持續發燒或低血糖癥。


    • 部分豬只出現猝死


    • 導致豬群出現免疫抑制
    • 影響母豬繁殖功能
      主要通過三條途徑來實現:

    (1)內毒素會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黃體素生殖激素的分泌,直接影響卵母細胞發育。
    (2)阻礙早期胚胎在子宮內的著床和胚胎發育。
    (3)影響母畜卵巢排卵。

    另外:已有試驗(章紅兵,2015年)報道,血液中具有較高的內毒素水平的母豬所生的仔豬將更容易腹瀉,原因還未知,推測可能的原因是:內毒素可通過臍帶傳播給仔豬。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動物機體健康的情況下,內毒素是可以通過代謝途徑排出體外的,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的動態平衡,當機體內內毒素含量過高時,超過機體天然解毒機制能力范疇,豬群才表現內毒素癥狀的。

    三、豬場內毒素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1)豬舍內空氣中的內毒素

      豬舍內不可避免的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那樣就會殺死一些革蘭氏陰性菌,這些內毒素將會于空氣中的塵埃、微生物形成一個穩定的氣溶膠,內毒素含量于豬舍內的塵埃量密切相關。

      目前關于豬舍內空氣中的內毒素含量閾值尚未確定,但有資料研究表明:豬舍中的內毒素含量≥1540EU(內毒素單位)/m3就會影響豬只健康,很多衛生條件較差、環境控制差的豬場內毒素含量均超過這個數值。

    (2)飼料中的內毒素

      飼料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受到環境因素和加工工藝的影響,飼料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量的內毒素,很多飼料添加劑是由革蘭氏陰性菌發酵產生的,飼料生產(如:加熱)中需要添加這些添加劑,因此飼料中很可能混入其所產生的內毒素。

      特別要說明的是:在飼料中內毒素含量不超標的情況下,健康豬只通過口腔、腸道途徑攝入的內毒素對其自身造成的危害較小,而豬只處于應激或消化道功能紊亂時,其腸道屏障功能受到破壞,豬才表現病理。

    (3)母豬出現便秘

      由于腸道食糜停留時間延長,腸道排泄功能減弱,大量致病微生物無法及時排出體外,這些腸道致病微生物數量增多,有益菌數量減少,因此腸道釋放的內毒素釋放和吸收增多,并可能誘導腸道黏膜屏障系統損傷,使進入豬只機體的內毒素含量增多。

    (4)腹瀉

      仔豬發生腹瀉時,腸道上皮細胞出血、腫脹、腸絨毛損壞脫落,腸道內的大腸桿菌顯著增多,乳酸桿菌顯著減少,破壞腸道黏膜屏障,那樣進入豬只體內的內毒素含量也會增多。

    (5)霉菌毒素的促進作用

      有研究表明:煙曲霉毒素B1能促進腸道內的大腸桿菌增殖,大腸桿菌與水接觸,死亡或自溶或吸附在其他細胞上將產生大量內毒素。

    (6)抗細菌感染治療過程產生的內毒素

      主要是對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感染中、后期的豬群進行治療,在使用抗生素殺滅細菌后,將會產生大量內毒素。

    (7)熱應激

      熱應激導致的體溫上升,它可能會抑制腸黏膜上皮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增加黏膜上皮的通透性,導致更多的內毒素進入血液。

      由于內毒素相當穩定,具有耐高熱的特性,在加熱100℃ 1小時也不會被破壞,只有在160℃加熱2-4小時或在強酸、強堿條件下煮沸30分鐘才能被破壞,因此科學家想法設法開發內毒素拮抗劑,目前已有相關報道,但有效性和經濟適用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對于豬場內毒素的控制,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減少和緩解

    (1)改善豬舍內的衛生狀況和環境控制,尤其是豬舍內空氣中的塵埃量。

      可通在豬舍內噴水或飼喂濕拌料、使用漏縫地板的方法減少內毒素被吸入;同時做好溫度調控,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減輕熱應激,將減少內毒素進入血液。

    (2)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低聚糖類)或膳食纖維

      促進腸道蠕動,調節腸道菌群微生態平衡,預防母豬便秘,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的產生,減少內毒素的產生。

    (3)使用免疫機能增強劑

      (如:健力源)可調節豬只免疫機能,增強豬只自身解毒能力,解除內毒素導致的免疫抑制。

    (4)使用內毒素吸附劑

      吸附飼料中的內毒素,減少豬只攝入風險。

    (5)在豬群發生內毒素中毒后,可使用清熱解毒類、保肝護腎類中藥或氟尼辛葡甲胺、卡巴匹林鈣在內的西藥進行對癥治療,有效減輕內毒素對豬只的危害。

    (6)在飼料中添加丁酸鈉

      能促進腸道堿性磷酸酶制的表達,使得內毒素去磷酸化,降低內毒素的毒性作用。

    小結

      豬場只有充分認識到內毒素的嚴重危害,并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有的放矢,才能減少或避免內毒素對豬場造成的損失。

    作者:劉輝旺     來源:PSY應用研究院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7 23:5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安县| 朝阳县| 安岳县| 定南县| 奉化市| 四会市| 肇东市| 久治县| 漳浦县| 龙岩市| 连云港市| 彭州市| 泰来县| 岳池县| 津市市| 新余市| 宜兰县| 安义县| 措勤县| 克拉玛依市| 诏安县| 安丘市| 梧州市| 齐河县| 曲水县| 普格县| 万年县| 义乌市| 镇坪县| 梅州市| 澄城县| 青岛市| 会宁县| 东山县| 西乡县| 运城市| 临澧县| 孟津县| 德庆县| 阳西县| 焦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