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期現貨玉米價格繼續保持上漲態勢,其中大連玉米主力1805合約期價創出近兩年來的新高,最高達到了1884元/噸,部分現貨市場東北產飼用玉米售價則達到了2100元/噸。與此同時,國內豆粕、菜粕、大麥、高粱、魚粉等飼料原料期現貨價格整體表現堅挺,并已傳導至飼料生產環節,部分飼料生產企業已開始陸續提高產品售價,如雙胞胎、海大、唐人神、金新農飼料等等。
與飼料原料價格集體上漲相比,國內生豬等畜產品價格一路下行,國內生豬等養殖戶當前在經營上遇到了如何生存下去的大問題,諸如國內玉米與生豬市場價格背道而馳等市場現象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1飼料原料價格節節上漲,部分地區玉米售價已到2100元/噸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受高品質玉米供應緊張與農民余糧出售接近尾聲等因素影響,春節后特別是進入3月以來,國內飼用玉米價格一天比一天高,如河南等地東北產飼用玉米售價已漲到了2100元/噸,比春節前上漲了100—150元/噸。與此同時,產區玉米集散地市場價格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東北產玉米集中發運地如鲅魚圈等港口收購報價已達1850—1950元/噸。
業內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作為主要的植物蛋白飼料原料,自春節過后,國內豆粕期現貨價格也是一路猛漲,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在春節假期期間持續走高。春節放假期間,阿根廷大豆產區旱情不斷累積將削減該國大豆產量,導致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接連上漲,最終對國內大豆、豆粕、豆油、菜粕等農產品價格形成利多支撐。
記者與部分飼料生產企業業務人員交流時了解到,除了主要的飼料原料如玉米、豆粕等價格大幅上漲以外,菜粕、棉粕、魚料等次要飼料原料價格也出現了上漲,最終令飼料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很多飼料生產企業為了轉移價格上漲風險,近日已開始持續上調飼料產品售價。
2豬價已跌出成本線,市場反彈無力
“豬價跌得太快了,1月份生豬出欄價在7.8元/斤左右,2月份也在7元/斤以上,進入3月就滑到了6元/斤以下。”河南省濮陽地區的一位生豬養殖戶告訴記者,按照當前的飼料與生豬價格推算,養殖生豬已開始虧錢,一些養殖戶已在想辦法盡量多出欄生豬,后期是否補欄還要看價格能不能止跌。
記者查閱國內生豬主產區價格變動信息發現,與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的快速上漲背道而馳,春節后國內生豬市場價格出現了大幅下滑,當前東北部分地區生豬出欄已跌破了5.5元/斤大關。分析國內豬價大幅下滑的原因可以發現,春節后市場需求的減少是導致豬價走低的關鍵因素。此外,市場供應有增無減也令豬價反彈乏力。
3后期飼料原料價格集體上漲概率不大
從飼料原料與生豬市場當前的發展態勢分析,市場人士認為,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與飼料產品價格的上漲趨勢表現明顯,生豬等畜產品價格仍在尋底,短期內生豬養殖戶等在經營上面臨的困難會持續增大。不過,由于當前全球玉米與豆粕等飼料原料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后期在各種市場可供資源被價格“驅趕”出來以后,飼料原料價格集體上漲的現象消失的概率較大,屆時生豬養殖戶等的生存環境會得到改善。
豆粕漲幅高達15%,玉米直逼2100元/噸
一、豆粕、菜粕、棉粕、玉米、氨基酸等飼料價格全線上漲
11.jpg (84.56 KB, 下載次數: 6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3-13 09:32 上傳
圖1:2018年2-3月初飼料原料價格走勢
從圖1中可以看出,豆粕、菜粕、棉粕、玉米等飼料原價格均呈現上漲趨勢。其中,豆粕最先出現上漲勢頭,豆粕價格3200-3300元/噸,較年前上漲400-500元/噸,漲幅高達15%。導致豆粕價格暴漲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美豆期價持續突破高點。
二、不僅僅飼料原料價格上漲,添加劑中氨基酸底部反彈
12.jpg (91.71 KB, 下載次數: 8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3-13 09:32 上傳
圖2、賴氨酸價格走勢
13.jpg (106.05 KB, 下載次數: 6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3-13 09:32 上傳
圖3、蛋氨酸價格走勢
氨基酸產品底部反彈,玉米價格上漲令賴氨酸成本受支撐,豆粕上漲利于氨基酸的額外添加,盡管需求面不佳,但部分賴氨酸及蛋氨酸廠家小幅提價令市場回暖,市場關注增加,其中蛋氨酸、賴氨酸市場上漲0.1-0.2元/公斤。
未來五年,按照每年約減少1000家企業的速度,80%的中國飼料或面臨倒閉?
對于如今的飼料行業來說,最多的看法或者觀點就是,飼料行業越來越不好干了,飼料產品同質化嚴重,豬場老板越來越難搞定,不論銷量還是利潤,相比前五年,甚至前三年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即使是增長的企業,那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搞的精疲力竭。于是我們看到,在2016年豬價大漲的刺激下,眾多飼料企業都跑去養豬了。而如今呢,根據豬易通數據來看,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在11.2元/公斤,已經跌破了大部分豬場的成本線。并且,根據我們預計來看,未來三年,豬價仍舊將繼續弱勢探底的趨勢。那么這個時候,已經轉型養豬的飼料企業,又該轉型去哪里?
或者,我們應該回過頭再看,如今飼料行業的競爭,真的已經充分到沒有發展空間了嗎?
111.webp.jpg (73.39 KB, 下載次數: 7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3-13 09:32 上傳
圖1 2005-2016年全國飼料產量及增長率
從圖1可以看出,2005-2016年以來,飼料產量在2005-2011年期間增長最快,年增長高達8%-12%。但進入2012年之后,增長率先是下降到7.68%,而之后的2013-2016年甚至下降到3%-4%。在2013年,飼料產量出現了飼料工業發展以來的第一次下降,為-1.79%。
由此可以說明,2011年作為飼料行業的一個分水嶺,飼料總需求在2011年之后逐步進入飽和階段,增長疲軟。
就飼料企業數量的變化而言,同樣體現了上述特點。
116.jpg (61.98 KB, 下載次數: 6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3-13 09:35 上傳
圖2 2009-2016年全國飼料企業總數
可以看出2011年飼料企業數量達到圖2中的最高水平15354家,在此之后飼料企業數量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一直到2014年,飼料企業數量減少到9584家,相比2011年,3年的時間減少了5770家企業,平均每年減少2000家。一直到2015年,飼料企業數量出現增長,截止2016年底,全國飼料企業數量為11627家。
再結合圖1來看,飼料產量同樣是在2015年、2016年出現了回升。
那么,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是什么原因導致的2012-2014年飼料銷量下降,以及飼料企業數量減少的?
首先來自于政策的調整,2012年5月1日實施的最新修訂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大幅提高了飼料行業準入門檻和標準,飼料企業開始集中整改,以達到規范、標準,截止到2014年底,大量不合格飼料企業遭到淘汰。
其次,就是來自于生豬、水產、家禽市場不景氣,眾多散戶退出市場,飼料行業競爭激烈,加劇了中小飼料企業的退出。而對于飼料企業的競爭來說,競爭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是采購。
113.webp.jpg (89.56 KB, 下載次數: 7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3-13 09:32 上傳
圖3 2010-2018年2月全國玉米、豆粕均價走勢
從圖3可以看出,在2012-2014年玉米、豆粕價格均出現了一波明顯的上漲,43蛋白豆粕最高上漲到4500元/噸,而玉米價格更是達到2.6元/公斤的高點。
面對原料大幅上漲,飼料企業通常會上調飼料價格以轉移成本。但在2012-2014年,養殖終端價格低迷,特別是豬場,都在尋找便宜,便宜,再便宜的飼料產品。因此這個時候,缺乏采購優勢的企業率先倒下。
2014年,就國內各大企業的銷量來看,正大、大北農、雙胞胎均出現了下降。而對于沒有采購優勢的小型飼料企業來說,更多是被迫退出。
至此,我們再來看,導致上一波飼料企業倒閉潮的原因,一個是政策,另一個就是采購體系。能拿到飼料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至少是合格了,而經過2012-2014年考驗的則是具備了基本采購體系的飼料企業。
以上飼料企業數量為所有生產飼料、添加劑企業總量,如果只看飼料生產企業,那么目前全國有7000家。也就是說目前的這7000家飼料企業,也只是具備了進入下一場競賽的入場券。對于之前被淘汰的6000家飼料企業,更多是自己選擇了放棄,而非飼料行業競爭多么激烈。
是的,我國飼料行業的競爭還處于初級階段,遠未達到類似于家電、造紙行業毛利下降一半那種程度。
114.webp.jpg (82.29 KB, 下載次數: 6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3-13 09:32 上傳
圖4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銷售毛利率
以上數據截止到2017年9月,如果我們把時間延長到今天,我們會發現,做飼料,利潤還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對于正大、正大康地、大北農這些走高端料的企業來說,其毛利大多在20%-25%。
所以我們也看到,2017年底,大北農、新希望六和各大企業的戰略重點都再次回歸到飼料上來。特別是,一直專心養豬的牧原,在近期也加大了其飼料業務的推銷。根據牧原的廣告信息顯示,牧原目前有500萬噸的飼料產能,正在尋求對接更多飼料生產的業務。
除此之外,伴隨生豬產能的不斷釋放,可以預見到的是,2018-2020年,生豬市場將進入又一個低谷。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2018-2022年,未來的這五年,飼料行業將是一種怎么樣的狀態?
毫無疑問,將出現又一個倒閉潮。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各大企業對于行業的變化最為敏感。
早在2013年,邵根伙就曾說,五年后飼料企業數量將減少3000家,而今天我們看,企業數量保持在7000家。
對于下一波,正大姚民仆認為,未來十年,飼料企業數量將下降至1000家,利潤在20元/噸。
安佑洪平曾說,未來飼料企業數量繼續下降,可能存在2000家飼料企業。
九鼎集團楊林董事長提到,國飼料業已經集中到了春秋后期,往戰國走了。有人預測未來中國飼料企業還有2000多家可以存活,但事實情況可能將更加慘烈,我認為未來主導市場的只有30家企業左右。排名前十家企業可能就會占據70%的市場。
在這里,我們不討論哪家企業的高層最終預測的數字更準確,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時候,具體的數字沒有意義。我們要看的,是趨勢。
2018-2022年將呈現什么樣的格局?
1、 飼料行業總量已經飽和,難以繼續大幅增長。中小型、集團型飼料企業之間進入真正的競爭階段,比拼的是采購,研發和銷售,最終體現在效率上。
2、 2018年,玉米、豆粕兩大原料價格上漲可能性較大,整體上,飼料企業采購成本相對2017年將有所上升。
3、 已經轉型養豬或者食品的飼料企業將重新回歸飼料主業,對飼料業務的增長將采取市場+內部用料雙管齊下的策略。而對于既做飼料又養豬的企業來說,未來三年也是平衡風險(豬價低迷)有力措施。
4、伴隨豬場規模化的提升,豬場的需求將集中在產品、技術服務(包括營養、管理、獸醫服務)、信息數據處理(為什么單列出來,因為很多飼料企業做不到這一點)、金融扶持。豬場的升級,將加速產品沒有競爭力,不能提供服務的中小飼料企業的退出。
5、 上下游聯合為主流。這兩年我們發現,飼料企業建廠不再那么瘋狂,收購、入股,甚至合資越來越多。目前更多的,就是飼料企業與原料供應商、豬場之間進行戰略合作,比如雙胞胎與中糧,雙胞胎與溫氏。再比如大北農與湖南鑫廣安合資建設飼料廠,比如傲農和楓華種業合資建廠。
6、豬價越是低迷,越是體現飼料品質提升的時候。這一點從正大的飼料戰略上可以看出來,在國內各大飼料企業銷量、利潤都出現下降的時候,正大卻能保證其利潤不斷增長。最主要的就是正大一直在產品研發上不斷發力。因此,對于飼料企業來說,豬場規模化的背景下,需要拿出更強的產品。
7、獨辟蹊徑的飼料企業將取得階段性的成長。比如近年來增長迅速的播恩,盡管目前總體量不大,但是增長迅速,備受業內關注。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大型集團企業無暇東顧的時候,中小飼料企業發展空間較大,一旦正面交鋒,那么較量的將是整個集團的平臺和系統。所以,未來五年,將是中小飼料企業形成獨特的生態的關鍵。
如果說在2013-2014年在豬價低迷的時候,眾多的豬場選擇了更便宜的飼料來維持生命。那么在2015年豬價上漲之后,特別是2016年,我們看到豬場更多選擇了品質更好的飼料。特別是豬場規模化進程的提升,留下來的豬場更加注重飼料的品質和服務。對于這個即將到來的2018-2022年,高品質、高價格、高毛利的三高模式將越走越窄,而沒有品質的低價,更是注定被淘汰。
2020年大北農飼料銷量要實現1000萬噸,海大2022年要實現2000萬噸,新希望六和2021年要實現2100萬噸......
各大企業已經拉開了決戰的架勢。
是的,又一波大洗牌來臨,誰將崛起,誰又將倒下?
來源 | 改變飼界、期貨日報、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志社、水產熱點、水產前沿、靜書 豬e網
丁酸甘油酯.gif (82.26 KB, 下載次數: 7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3-13 09:35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