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4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綜合] 2018全國兩會|農業部部長答記者問,這些和咱畜牧有關!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8-3-12 09:12:2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7日上午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潘顯政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其中幾個問題和咱們行業有關,新飼君現為您整理如下。


      打好“組合拳”,嚴控獸用抗生素

      Q&A

      中國食品安全報記者:

      我們知道,農業部開展了抗生素殘留在養殖環節的監測,請問韓部長監測情況怎么樣,也想問一下是否有數據可以公布?

      潘顯政:

      關于你提到的養殖環節抗生素監測問題,農業部高度重視,我們堅持“產管”結合,標本兼治,推出監管的硬措施,打好整治的“組合拳”,深入推進獸用抗生素的綜合治理。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嚴控準入關口。就是把好準入關,堅持“四個不批準”,就是不批準人用重要抗生素作為獸藥生產使用,不批準用于促生長的抗生素用于獸藥生產使用,不批準易蓄積殘留超標的抗生素作為獸藥生產使用,不批準易產生交叉耐藥性的抗生素作為獸藥生產使用。

      二是強化風險評估。堅決淘汰存在安全隱患的獸藥,我們近三年禁止了8種獸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動物,禁止了1種獸用抗生素用于動物促生長。

      三是推進綜合治理。持續開展了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實施了促生長獸用抗生素逐步退出行動。

      四是實施智慧監管。就是完善我們國家獸藥基礎數據信息平臺,健全獸藥的“二維碼”電子追溯管理系統,實現獸藥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干什么,通過這個信息平臺都能夠管控。2017年,我們對豬肉等主要畜禽產品,監測了包括抗生素在內的14類70種藥物的殘留,合格率達到99.7%。下一步,農業部將狠抓獸藥殘留監控和細菌耐藥性方面的監測,推進獸藥生產經營使用可追溯管理,引導養殖者“少用藥”“用好藥”,保證我們畜禽產品的安全。

      玉米價格雖反彈,不要盲目擴種!

      Q&A


      第一財經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于糧食價格。前年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國家采取一些措施去庫存、調結構,去年玉米價格開始反彈,對此您怎么看?今年小麥和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格下調,您認為這是否會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呢?謝謝。

      韓長賦:

      謝謝。你提了一個熱點問題,確實農產品價格特別是糧食價格對于農民收入和積極性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價格也是生產的一個重要的指揮棒??偟膩碇v,糧食收購和價格市場化的改革是個大方向,目的還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價格來引導生產、調節供求、調控進口。當然,你方才提到的問題也說明價格這方面的改革要很好的謀劃,要兼顧政府、農民兩頭,兼顧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兼顧收購、加工兩個方面,總體是求得一個平衡,保證改革平穩進行。

      你方才談到了玉米,2016年國家取消了玉米的臨時收儲政策,通過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建立起玉米價格形成機制和對生產者的補貼制度。玉米收儲政策改革后,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激活了市場,帶動了加工,釋放了庫存,也減少了進口。實踐證明,改革還是一舉多得,也是大勢所趨。

      近期玉米價格反彈,我們也注意到了,平均來講,比去年增加了一毛錢,有的地方還多一點。玉米價格一反彈,有些地方又想多種玉米了,我建議不要盲目擴種,因為畢竟現在玉米庫存依然很高,國際價格也很便宜,所以不要盲目擴種,尤其是那些非優勢區,種玉米不是很適合的地區,不要走回頭路,因為這兩年我們已經進行了調減,下一步還是要繼續調整結構,多種市場適銷的品種。

      你方才講到水稻和小麥價格的問題,現在看水稻供給也有點偏多,小麥的供求基本是平衡的。所以這是一個改革的契機,因此今年國家下調了稻谷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目的也是想進一步理順價格形成機制,使小麥和稻谷的價格逐步向市場靠攏。

      至于說到會不會對農民的積極性或者生產帶來影響,實話實說,會有一些影響,但是不會太大,為什么這么說?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第一,因為小麥和水稻是口糧,所以各方面還是很重視的。第二,小麥和水稻大都是在基本農田里生產種植的,我們國家近些年進行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水稻小麥基本上是旱澇保收,可以做到這一點。農民種小麥和種水稻,在目前的水平下還是有帳可算的,所以也不會調減幅度很大。當然,價格下調會對農民收入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也注意到農民的反映,所以國家在下調收購價格的同時,也對種糧農民采取直補的方式,適當的補助農民?,F在秈稻和粳稻大概分別下調了1毛到2毛錢,這個下調帶來的收入影響主要由政府和國家來承擔,也是為了保護農民的積極性,下一步我們將引導農民種植優質水稻、種植強筋和弱筋小麥,這是我們的弱項,同時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補貼、保險等配套機制,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總體來講,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下一步糧食工作講了一句重要的話,就是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這是下一步我們工作的方向,也是需要落實的任務。謝謝。

      適度調減玉米和水稻絕不是要放棄糧食生產!

      Q&A


      新華社記者:

      據我們了解,這兩年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很大,兩年已經調減玉米面積5000多萬畝,今年又提出要調減水稻面積。請問,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已經不用再生產這么多糧食了?今后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不是就是要壓低糧食的生產呢?謝謝。

      韓長賦

      謝謝你的問題,你提的這個問題也很重要。這些年,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供求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階段性的供大于求與有的品種供給不足并存。現在,我們的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按照中央的部署,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像你方才說的,過去兩年我們主要是引導玉米種植的調減,主要是調減“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種植。所謂“鐮刀彎”地區,準確的說就是非優勢地區,就是這個地方種玉米條件不是很好,具體的說就是東北北部冷涼地區、華北農牧交錯帶、西北干旱地區,還有西南石漠化地區,我們形象比喻為“鐮刀彎”地區,這些地區不是玉米的主產區,生產的玉米品質差一些,而且產量也比較低。這兩年累計調減種植面積5000萬畝,主要增加大豆1900萬畝,雜糧1000萬畝,還有青貯玉米以及糧改飼1000多萬畝,應該說效果是好的,結構是趨向合理的?,F在看,水稻也偏多,特別是東北粳稻出現了庫存積壓。所以,我們要順應市場供求形勢的變化來引導調整。這也是經濟規律。重點是調減資源消耗比較多、非優勢區的水稻生產。當然,這種調整絕不是說我們不需要糧食生產了。我前面也講了,我們有13多億人,糧食安全那是個天大的事??倳浿v,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這是必須保證的。所以說,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適度調減玉米和水稻,絕不是要放棄糧食生產,而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法減法一起做,在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的同時,調優產品結構,調精品質結構,調高產業結構,從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促進農業供求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實現平衡。

      下一步,既要調整結構,又要保證糧食安全。主要是以下一些考慮:

      一是堅定不移地穩產能、??诩Z。根據供求形勢的變化,我們不追求年度產量,過去是幾連增,現在我們不追求連增,但是產能要穩定,產能穩定就是有需求能生產,能供得上。我們講堅守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要實施“兩藏”戰略,即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這次總理在報告中講到2018年還要新建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國家的規劃是要建設8-10億畝,還要劃定9億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就是讓這些主產區、優勢區保證糧食生產。在科技方面要推進農業機械化,推廣優質高效和綠色生產技術,建立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保護好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戶種糧的積極性。

      二是繼續優化糧食生產結構。雖然糧食是特殊商品,但它也是商品,所以也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來調減生產,特別是調整品種結構。

      三是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推進農林牧漁全面發展?,F在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了,主食吃的少了,肉蛋奶消費量上去了,但肉蛋奶也要靠糧食來轉化。我們要大力發展肉類、牛奶、禽蛋、水產、食用菌、蔬菜、水果這些產品來滿足人們更好的需求。謝謝。

      轉基因食品:食用不食用,由消費者選擇

      Q&A

      路透社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中國的“十三五”科技規劃中提出將在2020年實現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到現在應該已經批準了一些轉基因玉米品種,并且在準備種植來獲得足夠的需求?請問農業部是否準備近期批準一些新的轉基因玉米品種,或者說關于轉基因玉米的“十三五”規劃的目標能否實現?

      第二,從去年開始農業部門發放進口大豆轉基因安全證書的時間挺長,部分企業反映轉基因玉米加工證書審批流程也變得更難。請問為什么現在獲得轉基因證書的難度增加,是否和最近中美貿易爭端有關?謝謝。

      潘顯政:

      謝謝你的提問。你提的第一個問題,實質上是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推廣問題。農業部在多個場合回答過這個問題,概括起來有三點:

      第一,我們對轉基因的管理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就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開展安全評價和安全管理,只有通過安全評價后,方可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第二,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路線圖進行。首先是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比如說棉花等,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的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糧作物。

      第三,充分考慮產業的需求,重點解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抗病抗蟲、節水抗旱、高產優質等方面瓶頸問題。關于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問題,我們也是按照以上三點來執行。目前,我國只批準了轉基因棉花、番木瓜商業化生產,沒有批準轉基因糧食作物商業化種植。

      你提的第二個問題,關于境外貿易涉及到商品安全證書發放的問題。我們對貿易商進口安全證書的審批和發放的政策沒有調整,就是依據法規科學審批,審批的標準沒有變,審批的程序沒有變,審批的時間也沒有變。至于你提到有的公司沒有獲得審批,這是因為他們的申請材料不符合要求,沒有通過專家的評審。審批是嚴格的、有程序的,要進行專家的嚴格評審。只要是符合要求的申請,我們都會正常發放安全證書。謝謝。

      今天又談到轉基因,我想補充一個基本觀點:轉基因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科學問題、法治問題。安全不安全,應該由科學來承擔。能種不能種,應該法規來處理。如果再加一句話,食用不食用,由消費者自己來選擇。我想我們是不是應該這樣來認識和討論轉基因的問題。”

     ?。▉碓矗盒嘛暳细鶕?018全國兩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等答記者問”實錄綜合整理 。)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2:2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晏县| 盐津县| 色达县| 平顺县| 陇南市| 呼伦贝尔市| 义乌市| 日喀则市| 双江| 六盘水市| 陵水| 嵊泗县| 兰坪| 丹寨县| 遂溪县| 兖州市| 赤城县| 新邵县| 晋江市| 礼泉县| 荥阳市| 永靖县| 大港区| 安阳市| 西乡县| 察隅县| 泸水县| 色达县| 贡觉县| 蒙山县| 博爱县| 阿拉善左旗| 漳浦县| 新巴尔虎右旗| 镇康县| 皮山县| 岳阳县| 江孜县| 共和县| 江孜县| 新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