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豬價下跌
春節過后,豬價出現大幅度下跌。據農業部監測,1月22日-1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為15.68元/公斤,較2017年同期下降15.06%。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格為20.45元/公斤,較2017年同期下降14.86%。2月19日-2月25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為14.58元/公斤,較2017年同期下降16.78%。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格為19.41元/公斤,較2017年同期下降14.68%。
A股市場上,與生豬相關的股票近期也表現不佳。Wind數據顯示,豬指數年初以來累計下跌7.06%。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本次豬價降價始于2018年1月中旬。“受春節影響,豬價從2017年11月份開始上漲,到2018年1月中旬,由于需求增長有限,而市場供給又持續增加,豬價開始下跌。”東證期貨農產品研究員唐翌表示。
不過,這一輪豬價下跌并非一蹴而就。春節長假期間,屠企放假停宰,養殖場出欄量下滑,造成供需兩弱格局,豬肉市場出現了一個平穩期。然而,春節過后,豬價開始進入快速下跌。
此次豬價大跌主要是受四方面因素所致:其一,前兩年大型養殖場擴張迅速,產能開始釋放,豬源供給持續增多;其二,年前屠企備貨時間較往年稍有縮短,養殖戶節前清欄難度較大,且部分養殖戶對節后行情仍有看漲心態,部分肥豬存量被迫在年后釋放;其三,屠企開工率下滑嚴重,分割入庫暫未大量開啟,而節后消費轉淡,企業訂單縮水嚴重,需求低迷難以有明顯利好支撐;其四,豬價連續下滑,且似乎暫未跌至“地板價”,專業二度育肥戶猶豫入市,目前市場生豬仍以按市出欄為主。
造成此次豬價下跌的核心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行業從2015年5月開始扭虧為盈,持續的盈利推動規模豬場尤其是大企業擴張產能;其二,產能結構優化帶來行業平均生產效率提升,突出特征就是先進產能替代落后產能;其三,出欄體重提升和生豬出欄效率提升致豬肉供給增加,而豬肉消費基本平穩,甚至小幅下降,疊加進口豬肉影響,造成豬肉供應過剩。
缺乏避險工具
除此之外,近期飼料價格的不斷升高,也加重了養殖戶的負擔。李晶表示:“生豬價格持續下降,利空養殖盈利,而飼料價格的不斷升高,則加重了這一利空影響。近期,生豬自繁自養盈利值持續下降,虧損或在150-200元/頭。”
對于養殖戶而言,此輪豬價下跌的影響有多大呢?養殖戶虧損將直接影響到豬場的經營現金流,對資金周轉非常不利。一些生產效益控制的比較好的豬場,在經歷近兩年多豬價上漲中,可能有比較好的資金實力,可以應對這一次豬價波動。但對中小豬場來說,資金鏈原本就薄弱,豬價大跌對其打擊可能比較大,這次一旦退出市場,后期啟動再進入的難度會增大。
實際,一直以來,我國生豬產業深受“豬周期”困擾,生豬價格頻繁大起大落。由于缺少有效的遠期價格指導和避險工具,生豬養殖企業往往盲目擴產或者減產。尤其是近幾年,各大生豬養殖企業普遍制定計劃加速擴大產能,但苦于沒有避險工具,一旦價格進入下跌周期,養殖企業將面臨巨大的壓力。推薦:雞預混料 1866.tv/chanpin/jiyuhunliao/
這一次豬價下跌,可能超過了很多行業參與者的預期,影響中大型豬場的增產擴產計劃。據了解,已有部分生豬養殖企業將要縮小增產計劃,原本打算投資新增的,已經停止放緩。
由于生豬生長有6個月左右的周期,養殖戶很難在短期內對生產計劃進行及時地調整,因此豬價大幅波動,不僅會使養殖戶遭受經濟上的損失,也會挫傷養殖積極性。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