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配料有個誤區,就是按照廠家推薦的玉米麥麩豆粕配方混合而成,這三種原料實際上是社會大流通商品,也就是說根本產生不了差異化價格優勢。
所謂廉價誤區是以下幾點產生的
①水分:我們使用的玉米麥麩大多數人嚴重超越13%,配出來的飼料營養被打折扣了。
②雜質:本人多年來從來沒有把玉米處理成食品級,雜質成了濫竽充數的飼料了,單位營養再次折扣。
③霉菌毒素:采購原料從來都缺乏主動選擇性,搞到優質玉米十分困難,檢測和預處理沒有能力去做。
④混合工藝:一臺幾千塊錢的立式破攪拌機明顯看出不均勻現象,少量的預混料和油脂不可能混合均勻。
⑤預消化處理:不知道誰在飼料加工前能夠把玉米熟化膨化?
⑥加工儲存:我購買的原料時間和加工出來的飼料儲存時間比較長,飼料的新鮮度和風味有問題。
自配料需要調整思考方向
①真正低成本有營養價值的原料。
②帶有區域性明顯特征并且難以大流通原料。
③不適宜大規模商業生產的原料,比如液態下腳料烘干成本過高。
④知道發酵飼料非常適合豬場,但是飼料廠卻難以做到也不會推薦你學習。
⑤知道液態飼喂是賺錢的秘訣,但是設備是個攔路虎,賣飼料的永遠不會向你普及這個東西。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