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是季節性單次發情動物,每年春季繁殖一次,狐的生殖器官受光照周期的影響而出現明顯的季節變化,公狐的睪丸在 5 一 8 月處于靜止狀態,夏季睪丸很小,不產生精子, 8 月末至 9 月初,睪丸逐漸發育,至 11 月睪丸明顯增大,翌年 1 月可見成熟精子,此時才可進行交配,整個配種期為60一 70 天。
同樣,母狐的生殖器官在 6 一 8 月也處于靜止狀態,卵巢、子宮、陰道在夏季處于萎縮狀態, 8 月末至 10 月中旬卵巢體積逐漸增大,卵巢開始發育,翌年 l 月發情排卵,子宮、陰道也隨之成熟,體積、重量明顯增大。
在飼養時期劃分上,把 9 月至翌年 1 月中旬這一時段稱作配種準備期。此期管理得當,繁殖期母狐發情早,發情集中,發情明顯;公狐睪丸發育良好,射精量大,精液活力強。
否則,母狐在繁殖期不發情或發情晚,發情時間不集中;公狐睪丸發育不良,采精時性反射弱,精子畸形率高,活力差。因此,配種準備期飼養管理是狐貍能否正常繁殖的關鍵時期,此期飼養管理的核心是促進種狐生殖器官發育,調整體況。
1 .飼養。
充分滿足種狐對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需要。據報道,蛋白質能促進種狐生殖器官發育。蛋白質不足時,代謝變為負平衡,體重減輕,生長率及泌乳量降低,影響種狐的繁殖。
公狐精子數量少,品質降低;母狐不發情或發情不明顯,不易受孕,胎兒發育不良。狐貍是肉食動物,它的消化酶適于消化動物性蛋白,對植物性蛋白消化能力較差,因此,日糧配方蛋白質主要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餅粕類植物性飼料少用或不用。
狐貍體內正常的內分泌活動,都需要脂肪為原料,如毛皮內維生素 D 的合成,公狐睪丸合成睪丸酮,母狐的卵巢合成雌二醇都需要固醇類做原料。
脂肪是維生素 A 、 D 、 E 、 K 的良好溶劑,這些維生素在體內運輸是依靠脂肪進行的。缺少脂肪,脂溶性維生素就很難被狐貍吸收利用。狐合成維生素的能力較差,幾乎都需要外界提供。
維生素 A 對狐的生長、發育、繁殖有重要作用,飼料中缺乏維生素 A 表現為消化系統紊亂,生殖機能減退,公狐睪丸萎縮,影響精子形成,母狐發情不正常,卵泡不成熟,或排卵障礙,造成配種延遲和空懷。
維生素 E 又叫抗不育癥維生素或生育酚,它是狐貍繁殖所必需的維生素,并具有抗氧化作用。若狐貍體內缺乏維生素 E ,會使公狐性器官發育差,精子密度小,活力弱,畸形率高。
同樣會使母狐性器官發育不良,子宮幼稚化,卵巢靜止,不發情。另外,水溶性維生素參與體內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它構成某些酶的輔酶成分,如果缺乏則母狐不能發情,長期缺乏時母狐將失去繁殖能力,并無法醫治恢復。
根據狐貍準備配種期飼養標準,結合當地動物性飼料資源,可采用下列飼料配方(重量比):畜肉或畜禽副產品 35 % ,雜魚或魚粉 10 % ,谷物窩頭 24 % ,植物油1 % ,蔬菜 10 % ,水 20 % ,另外每只每天補給維生素 AD800 ( IU )。將以上原料熟制后絞碎,制成粥狀,臨喂前加入1%維生素預混料。
2 .管理。
保證光照:狐一般在自然光照下飼養,不能把狐放到陰暗的室內,不良的光照會影響狐生殖器官的正常發育和毛絨的生長。
供足飲水:狐的飲水常常被飼養者所忽視,缺水會使狐出現干渴,食欲減退,消化功能減弱,抗病力下降,嚴重時會導致代謝紊亂,甚至死亡。氣溫高時缺水后果比低溫時更加嚴重。所以每天要保證有足夠的、清潔的飲水,天氣寒冷時可以每天飲一次溫水。
嚴格選種:對經產狐有繁殖不良記錄的堅決淘汰,包括發情晚、發情不明顯、產仔少、產后食仔、母性不強、神經質的種狐。對個別營養不良或患有疾病的種狐在取皮期也要淘汰。加強運動:采取多種方式促使種狐運動,增強種狐體質。運動能使種狐發情正常,性欲旺盛。
做好體況的鑒定和調整工作:種狐的體況與繁殖有著極密切的關系,過肥、過瘦都會降低繁殖力。特別是在 11 月、 12 月應注意觀察狐的體況,并控制在中等或中上等水平,避免向兩極發展,對 出現過肥、過瘦現象要查找原因,及時采取措施。
鑒定種狐體況一般是飼養人員憑借經驗目測,或通過觸摸進行。一是觸摸鑒定。飼養人員用手觸摸狐的脊背部、肋部和后腹。過肥的狐脊平,肋骨不明顯,后腹圓厚。
過瘦的脊椎和肋骨突起,后腹空松。中等體況介于兩者之間。二是目測鑒定。靠觀察體軀,特別是后臀是否豐滿、運動是否靈活、皮毛是否光亮以及精神狀態來判定狐的體況。
對狐的皮毛觀察,養殖人員經驗不豐富時,判斷誤差較大。一般臀部寬平或中間凹為過肥,臀部曲線如弧形為適中,臀部曲線隆起為過瘦。體況鑒定后應做好記錄,在籠箱上做好標記,對過肥、過瘦的個體采取措施,進行調整。
減肥方法一是加強運動,對喜歡臥在箱內的狐用擋板把進出口插住,捉到運動場上,每天用一定時間逗引,增加運動;二是控制食量。注意不可急劇減食,只給飲水不給飼料;三是調整日糧配方。如果是全群性偏肥,應適當降低日糧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高的飼料比例,增加蔬菜飼料的含量。
增肥方法一是增加飼料量;二是防寒保暖;三是調整日糧配方。若全群偏瘦,則應適當提高日糧標準,增加日糧中的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