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66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信息共享] 禽痘的癥狀及預防措施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7-12-19 10:3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禽痘是家禽的一種常見的病毒病,也是高度接觸性 傳染病。其特征是在體表無羽毛部位出現散在的、結節狀的增生 型病灶(皮膚型),或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黏膜上出現纖 維性壞死和增生病灶(黏膜型)。該病歷史長,廣泛分布于世界 各地,在大型雞場更易流行。本病可使幼雞生長緩慢、蛋雞產蛋 量下降,發生黏膜型禽痘時,常可造成大批死亡。

      【臨床癥狀】

      根據侵害部位可分皮膚型、黏膜型、混合型和敗血型。  1、皮膚型又稱痘疹型,此型最常見,以無毛或少毛處如頭部(包括雞冠、肉髯、口角和眼眶)、翅內側、腿、胸腹部及泄殖腔周圍形成一種特殊的痘疹為特征。  2、黏膜型又稱白喉型,多發生于幼雞。在口腔和咽喉部的黏膜上發生痘疹,最初為灰白色小結節,之后增大融合,形成一層黃白色干酪樣、不易剝離的假膜(故稱白喉)。嚴重的,眼、鼻和眶下竇也受侵害(眼鼻型雞痘),死亡率較高。  3、混合型皮膚和黏膜均受侵害,病情較嚴重,死亡率高。  4、敗血型極少見,以嚴重的全身癥狀開始,繼而發生腸炎,病雞多為迅速死亡或轉為慢性腹瀉死亡。

      【病理變化】

      病毒侵入皮膚或黏膜后,首先在上皮細胞中繁殖,并引起細胞增生腫脹,而后形成結節。上皮細胞產生空泡變性和水腫。常因細菌的繼發感染引起黏膜上皮細胞化膿和壞死,形成大量含有纖維蛋白復合物的假膜。病毒血癥一般發生在感染后2~5天。少數病例的病毒可隨血液循環到達遠處皮膚和黏膜中引起新的皮膚黏膜痘疹或者內臟病變。

      【防治措施】

      平時做好衛生防疫工作,新引進的雞應隔離觀察,證實無病后方可混群飼養。加強飼養環境的滅蚊工作,加強雞籠的整修,避免損傷皮膚和黏膜從而造成雞體易感。  對往年發生過本病的地區,應采用雞痘疫苗免疫接種。一般采用兩次免疫(第一次在10~20日齡,第二次加強免疫在3~5周后)。  發現本病后,要采取嚴格控制、撲滅措施,防止擴散。撲殺并無害化處理病雞和同群雞,其他健康雞進行緊急免疫接種。雞舍、場地、用具嚴格消毒,糞便堆積發酵處理,搞好清潔衛生。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3:3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济源市| 甘谷县| 吴川市| 张掖市| 青州市| 涞水县| 和田市| 潞城市| 迁安市| 卓资县| 涪陵区| 南阳市| 徐水县| 渝北区| 奎屯市| 台东市| 滨海县| 广西| 基隆市| 全椒县| 高州市| 衡阳县| 军事| 从化市| 廉江市| 诸暨市| 孟村| 长治市| 邛崃市| 南安市| 乐山市| 彰武县| 永丰县| 子洲县| 宁阳县| 榆林市| 阆中市| 韶关市| 陆丰市|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