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r" a. @% X- o& V" i: g
蛋雞養殖中不該忽視的管理細節,你知道的嗎?
) j$ U ?1 S5 a+ P/ K
0 Y5 L/ e; H( r/ a7 y
4 w9 S8 f) s% X9 i7 R蛋雞飼養的好壞,直接決定的了雞場的養殖效益,因此飼養管理在蛋雞養殖過程中變的尤為重要,提醒飼養員不容忽視的一些點,如下:1 F6 v( H7 F- p6 L m
1 I# y: V9 {5 [/ Q
一、不能看價選雞苗; ~2 o: k$ x6 d( f. `# C/ m
首選防疫、管理正規,并能提供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獸醫衛生許可證、引種證明的規模化廠家,且要保證商品雞苗父母代種苗來自大型規模化原種場,切勿因圖便宜而導致血本無回。- E6 ^! c1 a* V, i# ^% k
5 p# \; j, `6 N
二、不能看行情養雞
9 Q, W, H6 w" Y2 P6 x" Z2 k* | 蛋價高就多養,低就不養或少養。近幾年行情周期難把握,導致老經驗“失效”。應根據本場設備條件合理周轉雞群,制定養殖計劃。/ C- ^# |5 ]( x1 U( f$ L
' b4 [, u+ ~6 O
三、不能忽視5周齡體重
( U' b+ Z w, R 有句行話“5周定終身”,5周齡體重能否達標對雞群產蛋性能影響很大。但在生產中常常只重視育雛期的活率,忽視5周齡體重,常因雞群密度大、斷喙不當、飼料營養低等因素造成5周齡體重不達標,單純依賴藥物提高成活率不利于后期生長和產蛋性能的提高。; B& Z5 C4 i6 F) }
- t6 C& o5 S6 ^; V
四、不能忽視育成雞飼養
6 P7 ?% c* G& f$ b1 ~ 認為育成雞階段體重、均勻度不夠在開產前趕上就行是錯誤的。如果該階段飼料營養水平低,會造成骨骼發育不良,產蛋期易出現脫肛、蛋重小、死亡率高等現象。
0 y5 ?3 J& ^5 v! M$ u }$ [: j5 B u; O6 O! m! n( Q$ s! T
五、不能忽視預產期飼養
& I1 \8 {- ~& V9 a/ Y. X8 v 育成雞料過早或過晚過渡到產蛋飼料,會導致初產雞腹瀉,甚至出現癱瘓雞、薄皮蛋、沙皮蛋、軟殼蛋增多等現象。黑金剛5%蛋雞預混料用一周的時間逐步過渡,減少換料應激,主要是石粉要循序漸進。
6 X+ ~ N' R/ q! s; P
) S& J+ s ^ I9 t六、要全面分析成本
" ]: J, b7 a7 {" A 養殖戶往往只看飼料、獸藥表面單價而忽視真正的養殖成本。雛雞、蛋青雞階段要算成活率、均勻度、飼料、雞苗、藥、疫苗、水電、燃料費等;產蛋雞要具體核算每公斤雞蛋成本。飼喂價格高的飼料實際營養濃度高、雞蛋重好、抗病力強、淘雞毛色好體重大。+ o& F. ]( m" m Z
% Z* y! P. s0 F8 l
七、不能忽視淘汰/ ^ T9 L0 N( ~( ~' x3 j2 u q
對殘次雞、病弱雞、寡產雞實行“人道主義”,只會增加傳染病傳播機會,成為發病的導火索或白吃雞,加大成本。5 h5 a' q8 b5 }7 l; S
) U+ _- R& S1 h! e% \! ^. D5 ^
八、不能照搬防疫程序
5 b1 t3 X7 m' v) d 按雞苗廠家的要求并結合本地當前疾病流行情況,科學制訂防疫程序,有條件的最好依據檢測抗體水平的結果而定。
3 C+ O, E3 @5 v, d
( L; Y1 |) L% |/ |; O5 ~8 ` v3 N九、不能重治療輕預防
/ W& y9 |/ k: \: d6 l/ e 近幾年多發的腦脊髓炎、腎型傳支、減蛋綜合癥等疾病均與預防不夠、發病時濫用藥有關。常言道:有收無收在防疫,收多收少在管理。
7 h! ~7 s% c1 A4 A
. Q0 F j/ u* `( ]" S十、不能濫用抗生素
7 Q R8 l% `% V& N# g- [$ G 用藥應本著在查清病原的基礎上,先磺胺類后抗生素、先窄譜后廣譜的原則,有的放矢。防止“半量”投藥在血液中達不到有效的殺菌濃度而產生耐藥性。治療時有一點點效果就停藥,殘余細菌導致疾病反復發作,拖長病程反而增加用藥成本。
/ t! T4 }9 I" M# q0 _. G- A7 A& u! J1 Y+ Z: u5 }5 A: @- {, b
十一、不能忽視飲水
/ {& W; C' S) |% ^1 Q4 U/ ? 常見水槽式供水,加水次數和喂料次數一樣;或有時雞發病時因為糞稀而人為限水,對雞群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缺水嚴重影響其它營養素的消化吸收,水在所有營養素中最廉價,但又是生命之源,千萬不能少。1 u* \9 a6 {* P
9 q$ F3 ]0 a# ~; \' s
5 o1 `: V* p3 s+ O& }& ?
1 K9 o4 B; F, F" B0 S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