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9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飼料安全問題成因分析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6-12-12 21:1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國現階段的飼料安全問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表象上看,生產、經營及使用者的趨利動機以及各種有意或無意的不規范行為,是造成現階段我國飼料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直接原因;但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當前我國在飼料產品的科研等基礎性工作上,在飼料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式上,以及在管理體制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客觀上也助長了飼料安全問題的滋生
    科研和技術推廣薄弱,飼料業和養殖業的發展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撐
    科技水平是保證飼料安全的技術基礎,保證飼料安全必須要依靠科技。一方面,飼料產業的發展要求相關的研究工作必須及時跟進,否則難免會產生新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在飼料產品的開發、生產、經營、使用過程中,也都需要有相應的技術保障,任何一個環節存在漏洞,都會給飼料安全問題以可乘之機。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在飼料科研體制、科研工作以及在技術推廣和服務方面還都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飼料安全工作的開展。主要表現在:
    第一,飼料產業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的技術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藝被飼料行業所采用,促進了我國飼料產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對飼料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飼料科研水平較低,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同國際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對以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研究不夠。當前,轉基因作物及其副產品對動物健康和畜產品安全的影響,飼料中抗生素、激素、安定類藥品殘留對人體的危害,動物性飼料的安全性等一系列問題,都是政府部門和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對這些新的問題不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要克服可能會由此產生的安全問題將無從談起。
    第二,科研體制與飼料產業的發展不相適應
    由于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多數飼料企業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強,同時由于科研體制的改革相對滯后,飼料業發展也難以得到足夠的外部支持。長期以來,我國的飼料科研單位大多集中在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農業院校,幾乎每個省(區、市)都有類似的飼料科研單位,這種部門分割、地區分割的結果,一是使科研經費及科研人員高度分散,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二是科研與生產和市場脫節,不僅使許多科研成果不能得到有效轉化,而且使飼料生產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
    第三,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的職能難以充分發揮
    從飼料消費環節(養殖場和農戶)來看,我國農村基層的畜牧科技推廣和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急需加強。畜牧科技人員長期沉淀在草原站、畜牧站和畜禽繁育改良站,專業知識老化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鄉村兩級的獸醫防疫人員相當缺乏,而且缺少必要的儀器和設備,整體的服務能力不強。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廣大養殖戶很難得到養殖技術以及飼料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導和服務,飼料在使用中出現安全問題也就在所難免

    生產企業無序競爭的局面尚未改變,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的內在動力不足
    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后,隨著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家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飼料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全國各地迅速崛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是由于企業數量增長過快,經濟成分復雜,多數飼料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加之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飼料市場總體上處于無序競爭狀態。截至2001年底,我國飼料加工企業總數為11905家,其中正大集團、希望集團等20家企業集團的飼料產量約占全國飼料生產總量的30%,其余11885家企業的飼料產量約占全國飼料生產總量的70%。而位居世界飼料產量第一的美國,只有300多家飼料加工企業,生產飼料卻達1.4億噸以上。法國飼料企業個數不到我國的3%,飼料產量卻相當于我國的45%。
    20世紀末期以來,由于畜產品產量相對過剩,價格持續低迷,與之相關的飼料等行業也進入了微利時代。為爭奪飼料市場,一些飼料企業利用飼料監測不嚴格和農村養殖戶專業知識不全面的特點,低成本操作,甚至進行欺騙性生產和銷售,極大地擾亂了飼料市場秩序。近年來,隨著國家整頓的力度不斷加大,市場秩序有所好轉,但無序競爭的情況依然非常嚴重。
    信息經濟學的觀點認為,在壟斷程度很低、生產企業過多、利潤率很低,而生產要素退出困難的行業中,很容易出現“檸檬市場(The Lemons Market)”現象,即在賣方對產品質量比買方有更多的信息時,低質量產品將會驅逐高質量產品,使市場上的產品質量持續下降。我國飼料行業已經具備了檸檬市場形成的基本條件。飼料工業是資產專用性很強的行業,生產設備很難轉向其它用途,因而即使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許多經營者也不得不繼續維持生產。在盈利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唯一的選擇就是極力降低成本,使產品質量退化。過度及無序的競爭,是影響我國飼料安全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生產、流通、消費脫節,加大了飼料安全的風險
    近年來,飼料生產企業與養殖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聯手開拓市場,已經成為國際飼料業發展的趨勢。如美國1998年的飼料產量是1.3億噸,其中8500萬噸是飼料生產和使用在一起的產業鏈企業所生產,而純商業性的飼料只大體相當于前者的一半。而從我國來看,這一趨勢并不明顯。除個別大型飼料生產企業有自己的營銷網絡,產業化經營程度較高以外,絕大多數企業生產的飼料產品都是直接進入各類市場,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沒有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
    生產、流通和消費脫節對飼料安全的影響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產企業為爭取經銷商,維持市場份額,不得不將一部分利潤讓渡給中間環節,從而使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使盈利水平進一步降低,使產品質量下降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二是經營環節越多,飼料產品出現安全問題的幾率越大。近幾年來,飼料產品在運輸、貯藏、分裝以及銷售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并不少見。三是流通環節經營主體多樣,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素養差別很大。許多經營者對飼料產品的技術指標、專用性、使用規范等不能充分掌握,因而飼料產品的技術信息在向消費者傳遞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差。而且,由于飼料產品經營者本身也是以盈利為目的,一些經營者隱瞞或夸大產品信息,誤導或欺騙消費者的現象,在流通環節也是客觀存在的。
    以農戶散養為主的養殖業生產方式,加大了技術服務和監督管理的難度
    從對飼料安全的影響來看,分散養殖有其積極的一面。我國現階段的分散飼養主要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非常規飼料,配合飼料使用很少,如果不考慮生產效率的問題,飼料產品使用量少,發生飼料安全問題的幾率自然會有所降低。
    但分散養殖對飼料安全的負面影響更不能忽視。與規模化的養殖企業相比,農戶在畜禽疫病防治、飼料產品鑒別和科學使用等方面的知識相對欠缺,飼養條件也相對較差。因此,雖然飼料產品的使用量較少,但因不合理使用飼料產品而造成安全問題的可能性卻比較大。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4 20:1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东乡| 手机| 兴国县| 镇康县| 郯城县| 屏东市| 静安区| 自贡市| 开封市| 云霄县| 广昌县| 博客| 华坪县| 福州市| 华坪县| 南靖县| 万全县| 德格县| 青龙| 林西县| 获嘉县| 板桥市| 利辛县| 太白县| 景谷| 泸州市| 元朗区| 邻水| 全椒县| 罗城| 河源市| 彰化县| 小金县| 乳源| 莱西市| 黄浦区| 财经| 龙井市| 搜索|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