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557|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食品安全背后的污染問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6-12-10 05:5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國處于工業化加速時期,城鄉居民既享受到了工業化與生俱來的好處,也感受到工業化造成的諸多困境。消費者在為過去的毒大米,現在的蘇丹紅、多寶魚等惡性事件惶恐不安的時候,“現代化的社會成本”,更應引起大家的重視:在工業化導向的不斷追加農業物化投入的條件下,我國農業已經演變成了面源污染最廣泛的產業。

       要解決農村污染的現狀,與其想當然地以為靠建立標準、審批和準入制度就萬事大吉,不如放棄以往單純追求GDP的發展觀,踏踏實實地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國家戰略進程中,下決心把工作重心下移到農村基層,去幫助中國高度分散的小農戶組織有機農產品生產合作社

       廣大市民消費者應該了解的起碼常識是:只有全社會都來幫助農民,全面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形成合作社社員內部化的監督機制,才能從源頭把住安全食品的生產關;我們也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家家都種衛生地,化肥農藥除草劑”,這句農村的順口溜值得大家高度重視,因為它形象地反映出導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就在于農業生產的源頭已經實現了“化學化”。

       我國處于工業化加速時期,城鄉居民既享受到了工業化與生俱來的好處,也感受到工業化造成的諸多困境。消費者在為過去的毒大米,現在的蘇丹紅、多寶魚等惡性事件惶恐不安的時候,往往容易就事論事地提出加強檢查、加強監督等措施。這固然沒錯,但我認為,一個更加本質的內因——令人不快的“現代化的社會成本”,似乎更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在工業化導向的不斷追加農業物化投入的條件下,我國農業已經靜悄悄地演變成了面源污染最廣泛的產業。

       在多年來農民分戶經營條件下難以開展歸集天然來水的工程建設的困境中,一方面是30年前留下的能夠利用天然來水的中小型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基本農田和有效灌溉面積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在目前這種分戶經營體制條件下越是增加水利投入,反而越是促使農民單家獨戶地開采地下水并且不支付水資源使用費用,由此造成地下水嚴重超采和地表的鹽堿化板結或沙化,天然來水也就越是難以補償地下水。最近20多年來,我們都知道華北平原地下水已經超采到80%以上,北京的地下水超采104%以上,都已經根本不可補充。這樣,農業已經演變為大范圍過量開采水資源的產業,未來20年水資源危機將形成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

       而且,農民都知道越使化肥地越薄,地越薄就越要多使用化肥。中科院的土壤專家已經提出我國農業的“化學定時炸彈”之說,但并沒有引起世人的足夠警覺。根據我常年在各地農村的考察經驗,我認為: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而耕地資源稀缺的國家,越是追求產量型農業的現代化,越是強求農民靠農業增收,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水資源破壞就會越嚴重;化學化農業和設施農業(地膜和大棚)生產越是普遍,單位面積的土地上施用的化肥、農藥、除草劑和養殖業使用的催長激素、抗生素和重金屬等化學物質和有害成分對農產品生產和居民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就越嚴重;越是在大城市集中搞“菜籃子”工程、“萬頭豬場”、“萬頭牛場”等大規模農業,就越會造成大規模牲畜排泄物的深度污染和防不勝防的人畜交叉感染疫病。其實,西方發達國家在規模農業上是長期存在著激烈爭論的,既認為這種現代化農業的規模經濟能夠帶來效益,也承認其造成的嚴重污染。我們在以后的政策討論中也應該正反地看問題,而不是一味強調效益優先。

       還有些人認為,只要在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農村污染問題上引入“排污權拍賣”制度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恐怕也是需要澄清的“環境經濟學”誤區。西方經濟學派生的“環境經濟學”的一般原理,是把一個企業所造成的資源環境的污染這種外部性,當不由微觀經濟單位承擔而由社會承擔的時候,以排污權或污染指標的價值化拍賣來把外部性再內部化,以此來推高污染企業的生產成本,迫使企業降低污染或者淘汰出局。這個理論邏輯上是成立的。但問題是在農業上適用嗎?

       我國農業是由分散小農從事的弱勢產業,僅從化肥一項的污染看,一般被作物吸收的化肥最多不到30%,那也就是說,農業使用化肥所排出的污染至少是70%,粗飼的畜牧業排污比重也超過50%。無論以什么形式把排污成本交給農業承擔,按照這種理論邏輯測算都會使得農業破產,何況,在小農經濟條件下怎么做得到?而如果在弱勢的農業和分散的農民群體不可能承擔農業造成的污染成本的情況下,農業面源污染所造成的江河湖海的水質污染和富營養化,土壤的普遍毒化和大氣污染等等,這些外部性就只能由全社會承擔!這才是消費者普遍認為食品安全的前景堪憂的內在原因。

       近年來,由于缺乏實事求是的反思精神,我們在采取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臨時辦法的同時,一些人還試圖進一步照搬在西方僅僅適用于大農場經濟的“食品安全條碼追蹤系統”,不顧連美國農業專家都不得不承認的這種系統對小農經濟于事無補的局限性。多年來的教訓告訴我們,照搬、照抄只能導致事倍功半或事與愿違。

       事實上,與其想當然地以為靠建立標準、審批和準入制度就萬事大吉,不如放棄以往單純追求GDP的發展觀,踏踏實實地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國家戰略進程中,下決心把工作重心下移到農村基層,去幫助中國高度分散的2.12億小農戶組織有機農產品生產合作社。同時,政府應該把以往資助化肥農藥農機的各種優惠政策,盡快調整為資助農民使用農家肥,資助開展有機農業生產的合作社。

       而廣大市民消費者應該了解的起碼常識是:只有全社會都來幫助農民,全面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形成合作社社員內部化的監督機制,才能從源頭把住安全食品的生產關;我們也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總結我們五年來在各地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驗區和促進城鄉和諧互動的工作之中有關“生態農業和環保農村”的實際做法,歸納出的經驗教訓方方面面,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根據農產品“買方市場”的規律,強調市民應該“善待農民”;因為農民是在從事維持我們家人和子孫后代生命健康的勞苦工作;就是推動市民在農產品消費上實行“公平貿易”,否則我們追求的難道不恰恰是“低價吃飯、高價吃藥”的惡性循環!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教授)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9 收起 理由
    尚天有道 + 19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6-9 11:59:11 | 只看該作者
    分析的非常透徹,但是解決問題是非常困難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10:4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积石山| 和平区| 门头沟区| 从江县| 天长市| 黄梅县| 武鸣县| 乐安县| 温州市| 普兰店市| 鄢陵县| 进贤县| 柳河县| 子洲县| 莎车县| 蓝山县| 新沂市| 当阳市| 德清县| 余庆县| 北辰区| 高邮市| 宝应县| 北京市| 宝应县| 漳浦县| 大城县| 罗源县| 阜平县| 保靖县| 沙坪坝区| 焦作市| 蒙山县| 晋城| 信丰县| 资中县| 广灵县| 卢龙县| 平乡县| 南华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