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34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快、簡、易!鑒別診斷治療仔豬腹瀉全方案(附表格)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7-11-16 08:58: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產房、保育,仔豬腹瀉一直是個讓養豬人頭疼的問題。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很多而且復雜,如果判斷不準往往導致貽誤最佳治療時期。為此,小編特整理不同原因引起的仔豬腹瀉的臨床癥狀、病理特征及相應的預防、治療措施以供參考。關注微信公眾號:畜禽養殖  ,了解更多養殖信息。技術支持:電話:15853106958  QQ 3332097010   微信:15853106958
    圖1 仔豬腹瀉發病原因分析圖
    仔豬腹瀉診斷表
      
    營養性腹瀉(或乳豬補料誘導性腹瀉)
      
    病因
    維生素的缺乏、礦物元素的缺乏、飼料中粗蛋白含量過高、電解質的不平衡等。
    發病日齡
    7-10日齡,斷奶后1周
    季節
    四季
    流行特點
    突然強制補料或吃飯不良的奶汁和飼料致病。
    臨床特征
      
    癥狀
    仔豬活潑,有飲食欲,無全體癥狀,僅是腹瀉消化不良的稀臭粥狀糞便。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胃腸內充滿沒有消化的內容物或是少量未能消化的劣質料,胃內PH約5左右,胃腸卡他性炎癥。
    防治
    重在預防,1.減少日糧抗原(天然酪蛋白或蛋白質過高)過敏反應;2.合理使用飼料添加劑、微量元素和維生素;3.注意飼喂方式,換料的過渡;4.創建適宜的飼養環境,加強仔豬免疫力
      
    低血糖癥
      
    發病日齡
    1-3日齡
    季節
    四季
    流行特點
    因哺乳母豬無乳癥而引起
    臨床特征
      
    癥狀
    仔豬由不活潑到水樣瀉、虛弱發展到體溫低、昏迷或神經癥狀。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消化道內沒有消化物,脫水,肝臟小而硬,腎盂和輸尿管內有白色沉淀物。
    實驗室檢驗
    血液尿素氮升高,血糖50mg%以下。
    預防
    預防母豬無乳癥。
    治療
    腹腔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15-30ml或口服。
      
    缺鐵性貧血
      
    病因
    仔豬缺鐵
    發病日齡
    2-4周齡左右
    季節
    四季
    流行特點
    以規模化豬場舍,養水泥水面的易發。
    臨床特征
      
    癥狀
    病仔豬消瘦、食欲不振、下痢與便秘交替,可視膜蒼白。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皮膚和可視粘膜蒼白,輕度黃染,肝脂肪變性腫大,肌色淡,脾腫大色淺,心擴張,肺水腫,胃腸有灶性病變。
    實驗室檢驗
    血檢,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皆降低。
    預防
    仔豬1-3日齡肌肉注射血維素1-2ml;弱小仔豬在14-17日齡再補注血維素1.5-2ml。
    治療
    注射血維素1.5-2ml
      
    環境性(飼養管理、應激等)
      
    病因
    飼養管理(衛生環境差,寒冷潮濕、防疫及消毒制度、母豬產后飲水不足、母豬無乳、奶水中炎性因子等)、應激(換料、斷奶、轉群、冷應激和密度應激等)等
    發病日齡
    大小豬都有
    季節
    四季,以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較多
    流行特點
    氣溫驟變、冬春季節多發,發病速度快
    臨床特征
      
    癥狀
    與其它腹瀉拉稀相似
    防治
    做好室內保溫工作,改善飼養制度(如飼喂方式、飼料過渡等),做好仔豬抗應激預防保健
      
    輪狀病毒病
      
    病因
    輪狀病毒
    發病日齡
    10-56日齡,以10-28日齡更易
    季節
    早春和晚冬寒冷季節
    流行特點
    新疫區偶見暴發,多為散發
    臨床特征
      
    癥狀
    成年豬多為隱性感染。仔豬嘔吐、腹瀉,糞黃白色或黑色,較腥臭,呈水樣或糊狀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胃內有凝乳塊,小腸壁菲薄半透明;小腸內容物呈水樣。結、盲腸多膨脹。
    實驗室檢驗
    電鏡檢24h內糞樣可見似車輪狀的球狀病毒顆粒。
    預防
    1、增加抗病營養,提高母豬奶水質量。2、加強管理:注意欄舍保溫、干燥、加強消毒。
    治療
    1.飲水:桿菌消1 kg/T +口服補液鹽+健力源1 kg/T(每天藥水在2小時內飲完)。
      
    2.肌注:瀉痢寧0.2ml/kg+加勉0.1ml/kg,1天1次,連用2天。速倍治0.1ml/kg體重,肌注1次即可。
      
    豬傳染性胃腸炎
      
    易感因素
    病豬和帶毒豬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通過糞便,嘔吐物,乳汁和鼻分泌物及呼出氣體中排出病毒。
    發病日齡
    各種年齡的豬
    季節
    冬春寒冷季節
    流行特點
    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而傳染,傳播速度很快。50%左右康復豬帶毒排毒達2~8周。10日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較高,斷奶、肥育豬和成年豬發病后都為良性經過。潛伏期很短,呈散發性或流行性。
    臨床特征
      
    癥狀
    乳豬嘔吐、水樣腹瀉,脫水,死亡或成僵豬。成年豬癥狀輕重不一,有的癥狀不明顯,有的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腹瀉。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乳豬胃膨滿凝乳塊,胃底粘膜充血;小腸壁薄,含有氣泡和黃綠色或灰白色液體;腎混濁腫脹、脂肪變性,有的脾臟、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充血。
    實驗室檢驗
    電鏡檢出冠狀病毒,抗原定性(送檢血清)。
    預防
    1、增加抗病營養,提高母豬奶水質量。2、加強管理:注意欄舍保溫、干燥、加強消毒。
    治療
    1.飲水:桿菌消1 kg/T +口服補液鹽+健力源1 kg/T(每天藥水在2小時內飲完)。
      
    2.肌注:瀉痢寧0.2ml/kg+加勉0.1ml/kg,1天1次,連用2天。速倍治0.1ml/kg體重,肌注1次即可。
      
    豬流行性腹瀉
      
    病原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
    發病日齡
    各種年齡豬
    季節
    多在冬春,夏季也發生。
    流行特點
    臨床變化和癥狀與豬傳染性胃腸極為相似;傳播較慢,死亡率不高,有一定的自限性,腹瀉癥狀也輕。
    臨床特征
      
    癥狀
    乳豬嘔吐、水樣瀉,脫水,死亡或成僵豬,成年豬輕度水樣瀉或一時性軟便。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病變主要在小腸,整個小腸腸管擴張,內容物稀薄,粘膜充血;但腸內容物卻為黃綠色液體。
    實驗室檢驗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可從糞便中直接檢查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抗原
    預防
    1.加強營養,控制霉菌毒素中毒。母豬在哺乳期全程添加母豬三寶:健力源0.5kg/t+仔多多0.5kg/t+腸生源1kg/t,確保母豬奶水量多質好。
      
    2.想方設法保持產房干燥,并確保產房整體溫度在15-22℃,仔豬保溫箱內尤其地面溫度在24-30 ℃。
      
    3.種豬群緊急接種胃流二聯苗或胃流輪三聯苗
    治療
    1.受威脅豬群母豬在哺乳期全程添加母豬三寶:健力源1kg/t+仔多多1kg/t+腸生源2kg/t,確保母豬奶水量多質好。
      
    2.本病無特效藥治療,通常應用對癥療法,如肌注博落回2-4ml,同時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腸生源可以減少仔豬死亡率,促進康復。
      
    3.單純的病毒性腹瀉可酌情考慮返飼或采取病料制作自家組織疫苗。
      
    豬瘟(爛腸瘟)
      
    病因
    豬瘟病毒
    發病日齡
    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和野豬都易感
    季節
    四季
    流行特點
    急性、發熱、接觸性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
    臨床特征
      
    癥狀
    病豬背弓、拱地;可視粘膜蒼白;膿性結膜炎;口腔潰瘍,公豬尿道口壞疽,體表貧血背景下大量出血點。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淋巴結周邊出血,切面大理石樣;脾臟梗死;喉頭、膀胱粘膜出血;腎臟密集出血點,俗稱“雀蛋腎”;慢性病例回盲瓣處紐扣狀潰瘍。
    實驗室檢驗
    熒光抗體、豬瘟兔化弱毒兔體交互免疫試驗。
    預防
    1.免疫接種,每年接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2次,跟胎免疫或普免;免疫前、后5天,于飼料中添加健力源1kg/t,連喂10天,以提高豬群抗體滴度與整齊度。
      
    2.定期開展免疫監測(至少1年1次),及時淘汰隱性感染帶毒種豬,如經多次免疫后抗體檢測均呈陰性豬。
      
    3.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
      
    4.做好豬場的衛生、消毒和殺蟲工作。
    治療
    1.受威脅豬群緊急接種豬瘟苗4-10頭份/豬,用加勉稀釋疫苗效果更佳。
      
    2.受威脅豬群于飼料中添加克拉菌素0.5kg/t+桿菌消0.5kg/t+ 健力源1kg/t,連喂5-7天。
      
    豬圓環病毒病【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癥(PMWS)】
      
    病因
    豬圓環病毒
    發病日齡
    斷奶后2~3天或1周
    季節
    四季
    流行特點
    急性發病豬群中,病死率可達10%,耐過豬發育不良,成年豬一般為隱性感染,不表現任何癥狀和病變。
    臨床特征
      
    癥狀
    被毛粗糙,皮膚蒼白,發育遲緩,體重減輕,進行性消瘦,呼吸過速或呼吸困難,嗜睡,腹瀉,可視黏膜黃疸,咳嗽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常突然死亡,體表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剖檢可見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肺門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及頜下淋巴結腫大,肝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脾臟常見腫大、被膜下出血;白斑腎。
    預防
    1.實行嚴格的全進全出和混群制度,減少環境應激因素,控制并發感染;環清在1∶250稀釋消毒時能有效殺滅圓環病毒,因此可將其應用于每批豬之間的終端消毒;
      
    2.哺乳仔豬分別在1-3,7,21日齡注射速倍治(長效頭孢噻呋)0.5mL,0.5 mL,1 mL;
      
    3.斷奶前3天至斷奶后1周,于飼料中添加健力源0.5kg /t+克拉菌素0.5kg/t,連喂10天。
      
    做好免疫
      
       PCV2的發生還需要另外的條件或共同因素才得誘發臨床癥狀,做好豬場豬瘟、豬偽狂犬病和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種,確保胎兒和吮乳期仔豬的安全是關鍵;圓環病毒活躍豬場仔豬于10-14日齡接種圓環病毒疫苗1次。
    治療
    1.全群豬于飼料中添加健力源1kg /t+喘咳新1kg /t,連喂7-10天。
      
    2.全群豬于飲水中添加適量電解多維,連喂7-10天。
      
    3.較嚴重病豬一側用牲力源0.1ml/kg體重與加勉0.1ml/kg體重,分開肌注,1天1次,連用2-3天,另一側用速倍治0.1ml/kg體重(最大劑量不超過10ml), 肌注1次即可。
      
    偽狂犬病
      
    病因
    皰疹病毒I型
    發病日齡
    乳豬
    季節
    冬春
    流行特點
    3日齡后發病
    臨床特征
      
    癥狀
    出現抑郁、嘔吐、發抖、腹瀉,有的后退、轉圈等神經癥狀。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腦膜充血、水腫、實質小點狀出血,肝、脾、腎、心及淋巴結上有灰白色壞死點。
    實驗室檢驗
    動物接種病料試驗,免疫熒光法檢查腦,血清血檢驗。
    預防
    母豬免疫;仔豬滴鼻免疫
    治療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緊急情況下,用高免血清治療,可降低死亡率。
      
    黃痢(早發性大腸桿菌病)
      
    病原
    大腸桿菌
    發病日齡
    1周齡內
    季節
    四季
    流行特點
    以第一胎母豬產仔或環境衛生差的發病率高;日齡越小的死亡率越高。
    臨床特征
      
    癥狀
    排黃色稀糞,內含凝乳小片,排糞失禁,脫水消瘦,衰弱死亡。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主要病變是胃腸卡他炎癥,腸壁變薄,松弛、充氣,尤以十二指腸最為嚴重,發生充血、出血和急性卡他性炎癥。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心、肝、腎等實質器官發生嚴重退行性病變。
    實驗室檢驗
    此菌血癥,以小腸內物培養出大腸桿菌104/ml菌落,ELISA檢測出抗原為確診。
    預防
    1.母豬健康是前提,在乳腺發育期至大圍產期結束,按正確合理的飼喂程序進行飼喂并補充抗病營養(包括腸道、免疫及生殖營養),促進乳房發育,提高非特異抵抗力與特異性抵抗力水平,保證奶水質和量。
      
    2.環境控制是關鍵,做好產房大環境的控制,控制產房溫濕度與潔度,保持產房溫度25℃、濕度65~75%并作產房衛生工作;重視仔豬保溫(仔豬出生第一周保溫箱溫度保持在33℃,以后每周下降2℃)。
      
    3.做好仔豬護理與保健,做好新生仔豬護理工作包括正確接產、剪牙斷尾、合理補料教槽,并在剪牙斷尾關鍵點采用正確藥物適時保健。
      
    4.發病的豬場孕豬產前40天和20天各接種1次抗大腸桿菌腹瀉菌苗。
    治療
    1.病豬用瀉痢寧2ml/10kg體重,肌注或口服,1天2次,連用2-3天。
      
    2.搞好欄舍衛生,病豬排出的糞便,及時用消毒水泡過的拖把拖干,再撒上煤渣。
      
    3.發病豬群于飼料中添加桿菌消1kg/t+健力源 1kg/t,連喂5-7天,待腹瀉停止后,添加腸生源1kg/t+健力源 1kg/t, 連喂5-7天,以鞏固腸道菌群平衡。
      
    白痢(遲發性大腸桿菌)
      
    病原
    大腸桿菌
    發病日齡
    10-20日齡
    季節
    四季
    流行特點
    飼養管理及衛生差,氣溫劇變,陰雨連綿等狀況多發,病程2-10天。
    臨床特征
      
    癥狀
    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的糊狀稀糞為特征。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胃腸卡他性炎癥,胃常充盈積有多量凝乳塊或未消化食物;胃粘膜尤以近幽門部潮紅腫脹。
    預防
    1.母豬健康是前提,在乳腺發育期至大圍產期結束,按正確合理的飼喂程序進行飼喂并補充抗病營養(包括腸道、免疫及生殖營養),促進乳房發育,提高非特異抵抗力與特異性抵抗力水平,保證奶水質和量。
      
    2.環境控制是關鍵,做好產房大環境的控制,控制產房溫濕度與潔度,保持產房溫度25℃、濕度65~75%并作產房衛生工作;重視仔豬保溫(仔豬出生第一周保溫箱溫度保持在33℃,以后每周下降2℃)。
      
    3.做好仔豬護理與保健,做好新生仔豬護理工作包括正確接產、剪牙斷尾、合理補料教槽,并在剪牙斷尾關鍵點采用正確藥物適時保健。
      
    4.母豬產前15天、產后7天各進行一次輪狀病毒弱毒苗注射,對白痢防疫也有作用,由于這兩個病常并發。
    治療
    1.病豬用瀉痢寧2ml/10kg體重,肌注或口服,1天2次,連用2-3天。
      
    2.搞好欄舍衛生,病豬排出的糞便,及時用消毒水泡過的拖把拖干,再撒上煤渣。
      
    3.發病豬群于飼料中添加桿菌消1kg/t+健力源 1kg/t,連喂5-7天,待腹瀉停止后,添加腸生源1kg/t+健力源 1kg/t, 連喂5-7天,以鞏固腸道菌群平衡。
      
    仔豬副傷寒(豬沙門氏菌)
      
    病因
    豬沙門菌
    發病日齡
    1-4月齡
    季節
    四季,多雨潮濕季節
    流行特點
    多見于營養、衛生差豬場流行。急性病例呈現敗血癥,慢性病例常出現壞死性腸炎。
    臨床特征
      
    癥狀
    多見慢性結腸類型,與腸型豬瘟相似,有的呈急性敗箅血癥,經2-6天死亡。仔豬頑固性腹瀉,糞便粘稠,呈暗綠色。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腸道淋巴濾泡腫大、壞死;盲腸、結腸彌漫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固膜性腸炎)。
    實驗室檢驗
    采肝、脾分離細菌鑒定,也可做免疫熒光試驗。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堅持自繁自養,防止傳染源的侵入。
      
    2.搞好欄舍衛生,保持欄舍干燥。
    治療
    1.全群豬于飼料中添加桿菌消1kg/t+伴畜安1kg/t+健力源1kg/t,連喂7-10天。
      
    2.較嚴重(不吃料)病豬用瀉痢寧2ml/10kg體重,肌注或口服,1天2次,連用2-3天。
      
    3.搞好欄舍衛生,病豬排出的糞便,及時用消毒水泡過的拖把拖干,再撒上煤渣。
      
    豬痢疾(豬血痢)
      
    病因
    豬痢疾密螺旋體
    發病日齡
    49-84日齡
    季節
    四季
    流行特點
    先急性爆發,后為慢性,不易清除。
    臨床特征
      
    癥狀
    流行初,未顯癥狀突然死亡。多數不同程度腹瀉,先拉軟便,漸為黃色稀糞,內混粘液或血。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主要是結、盲腸粘膜腫脹、充血和出血,腸腔充滿粘液,有麩皮樣偽膜。
    實驗室檢驗
    鏡檢腸粘膜涂片有多量密螺旋體。
    預防
    1.防止從病場購入帶菌種豬;如果引入,豬只須隔離觀察和檢疫。
      
    2.做好豬舍、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處理好糞便。
    治療
    痢菌凈口服和注射。
      
    紅痢(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
      
    病原
    C型產氣莢膜梭菌,也稱魏氏梭菌
    發病日齡
    1-3日齡
    季節
    四季,但以冬春兩季較多
    流行特點
    發病快,病程短,死亡率極高。
    臨床特征
      
    癥狀
    發病急劇,仔豬出生后1天內就可發病,排出淺紅或紅褐色稀糞;或混合灰色壞死組織碎片和氣泡,變成“米粥”狀糞便。病豬迅速脫水、消瘦、衰竭,有的病豬嘔吐、尖叫,出現不由自主的運動。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腹腔內有許多纓紅色滲出積液。空腸呈暗紅色,腸腔內充滿含血的液體,腸內容物呈紅褐色并混雜小氣泡;空腸粘膜紅腫有出血性或壞死性炎癥,有的擴展到回腸,但十二指腸一般不受損害。其次,可見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或出血。
    實驗室檢驗
    此腸毒癥,以腸內物涂片及毒素接種動物實驗為確診。以中和試驗鑒別魏氏梭菌的C型或D型。
    預防
    孕豬產前1個月和半個月各肌注紅痢菌苗1次。
    治療
    仔豬出生后,用青、鏈霉素等預防性口服,有一定療效。
      
    豬球蟲病
      
    病因
    球蟲
    發病日齡
    雖然該病也見于3日齡的乳豬,但一般發生在7~21日齡的仔豬
    季節
    8-9月份,濕熱環境
    流行特點
    仔豬消化道疾病,腹瀉,消瘦及發育受阻。
    臨床特征
      
    癥狀
    母豬正常,乳豬排灰黃色水樣惡臭糞便,PH7-8,有的與便秘交替發生。
    病理剖檢
      
    特征變化
    小腸卡他性炎癥,重癥的腸粘膜上有淡白-黃色圓形結節
    實驗室檢驗
    查糞便有大量球蟲卵囊
    預防
    母豬產前2周或1周驅蟲
    治療
    福拜(全驅)(妊娠母豬也可以使用)按1kg/T +健力源1kg/T拌料,連喂7天。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7 23:5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阳市| 昌图县| 庆阳市| 浮山县| 新泰市| 延庆县| 临夏县| 兴国县| 洛阳市| 久治县| 区。| 河池市| 长寿区| 莎车县| 阳原县| 油尖旺区| 三亚市| 巴南区| 瑞安市| 大化| 虞城县| 马边| 德化县| 舟山市| 阳东县| 肇庆市| 利津县| 桐梓县| 瑞安市| 郸城县| 泸溪县| 宜章县| 历史| 刚察县| 上蔡县| 玉田县| 余姚市| 申扎县| 建宁县| 乌什县|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