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45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課程講解非營養物質代謝(膽汁與膽汁酸的代謝)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7-11-15 10:01:5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解說
      膽汁最初是由肝分泌的,稱為肝膽汁,進入膽囊后,經膽囊壁上皮細胞吸收濃縮,成為膽囊膽汁。膽汁酸鹽參與脂類的消化;磷脂參與維持膽固醇的溶解狀態。

      解說
      膽汁酸以結合型為主,其中甘氨膽汁酸與牛磺膽汁酸比例為3:1。

      解說
      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游離型初級膽汁酸,包括膽酸和鵝脫氧膽酸)后,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生成結合型初級膽汁酸。

      解說
      膽汁酸濃度升高,可同時抑制膽汁酸和膽固醇的合成;膽固醇濃度升高,可抑制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但可促進膽汁酸的合成。

      解說
      次級膽汁酸是經腸道細菌酶催化生成。結合型初級膽汁酸經去結合反應生成游離型次級膽汁酸(包括脫氧膽酸、石膽酸和熊脫氧膽酸),重吸收至肝后,再次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生成結合型次級膽汁酸。
      注意:
      腸道細菌還可將鵝脫氧膽酸轉化為熊脫氧膽酸;
      石膽酸水溶性小,一般不被重吸收,而是隨糞便排出。

      解說
      注意:
      石膽酸水溶性小,一般不被重吸收,而是隨糞便排出。但也有極少部分石膽酸經腸肝循環回收至肝,與甘氨酸和牛磺酸結合并硫酸化生成硫酸甘氨石膽酸和硫酸牛磺石膽酸,隨糞便排出。

      解說
      總結:
      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后,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生成初級結合型膽汁酸,經膽管運輸至腸道參與脂類消化。在腸菌作用下,初級結合型膽汁酸經去結合反應生成次級游離型膽汁酸,95%被重吸收入血并運回肝臟后,再次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結合,生成次級結合型膽汁酸,隨初級結合型膽汁酸一同被再次運輸至腸道,即膽汁酸的腸肝循環。

      來源:龍昌動保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7 22:1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贵港市| 磐安县| 贞丰县| 安康市| 鹤峰县| 顺平县| 南雄市| 吉木萨尔县| 平乡县| 丁青县| 达孜县| 麻江县| 大新县| 汨罗市| 丰宁| 化州市| 陈巴尔虎旗| 辽宁省| 木里| 铁岭县| 临邑县| 安化县| 梓潼县| 广饶县| 太仆寺旗| 安吉县| 南阳市| 库车县| 三门峡市| 湘潭市| 嘉义市| 剑川县| 舞阳县| 会东县| 长宁区| 安塞县| 内丘县| 师宗县| 姚安县|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