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5532|回復: 2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才女解秘李清照:莫道不銷魂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于 2008-4-5 19:15: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清照是個才女,大家都知道,可楊雨認為,李清照是個異類,這個異類不僅僅是極其有才,而且好酒—逢喝必醉;好賭—逢賭必贏;還有“好色”—留下“遺情書”數封,這些恐怕很多人都不了解吧。另外,就算是在“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放下奶瓶,走出廚房”這些口號滿天飛的現在,她還是個“異類”—優異的異,因為基本上只有李清照做到了極致。而那么一個男權橫掃一切、 以“詞”為標榜的時代,李清照以壓倒性優勢摘得“一代詞宗”之桂冠,更何況她的競爭對手是那么一群優秀男人—柳永、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陸游、辛棄疾—如雷貫耳吧。原因何在?大部分人只認一個理—李清照太有“才” 了。如果用簡單一個“才”字解釋,上面提到的那些家伙豈是吃素的?—顯然不是這么單純。所以,楊雨通過《莫道不銷魂》挖掘一個“才女”背后的故事,將平面李清照豐滿成三維李清照。

    李清照到底是個啥樣人?要換在前幾年問這個問題,估計不會有爭議--鼎鼎大名的古今第一才女、宋代第一女詞人嘛。讀過幾年書的人都知道,中學課本選了那么多名人才子的作品,可是古代歷史上惟一一位入選的女作家,就只有李清照一位。中國歷史上多少有名有姓的大文豪大才子,要在中學課本里露一下臉,這不是比"超女海選"還難上加難嘛!

    第1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1)



      第一講 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美女李清照

      李清照到底是個啥樣人?要換在前幾年問這個問題,估計不會有爭議--鼎鼎大名的古今第一才女、宋代第一女詞人嘛。讀過幾年書的人都知道,中學課本選了那么多名人才子的作品,可是古代歷史上惟一一位入選的女作家,就只有李清照一位。中國歷史上多少有名有姓的大文豪大才子,要在中學課本里露一下臉,這不是比"超女海選"還難上加難嘛!

      這不?"李清照"也要"海選"了。據說有家影視公司準備拍一部表現這位曠世才女傳奇一生的電視連續劇《亂世佳人夢》,兩岸三地的眾多明星加盟,據說,還有韓國明星,陣容超豪華。但現在萬事俱備,就是主角定不下來。看來,前一段時間"《紅樓》選秀"剛剛轟轟烈烈地結束,"李清照"選秀恐怕又得天翻地覆一陣子了。

      說起來,這"李清照"一個人的選秀似乎比"紅樓十二釵"的選秀還難,為什么難呢?《紅樓夢》里有兩個角色最難選,一個是秦可卿,字"兼美",所謂"兼美",就是集中了所有美女的優點,比所有美女都美的演員,您說難不難選?另外一個更難選的角色是林黛玉。中國十幾億人呢,選啥都難,就是選美女不難,可林黛玉不光是大美女啊,她可是《紅樓夢》里最有才的才女。而且人家啊,還是天上的"絳珠仙草"下凡,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連曹雪芹都不敢正面描寫她的長相,一個人間找不到的美女加才女,這個演員難不難選?

    第2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2)



      難!太難了!

      但是秦可卿和林黛玉再難選,都比不過選"李清照"的難。為什么?秦可卿、林黛玉都是小說里虛構的人物,《紅樓夢》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每個重要人物都刻畫得很詳細,什么時候干了什么事,說了什么話,甚至穿了什么新衣服,披了什么樣子的斗篷……照著它去演總能演個八九不離十。李清照就不同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那可都是男人們寫成的歷史,女人們要在歷史書上留個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除非她的老公出人頭地,當了大官或者出了大名,博了個封妻蔭子,夫貴妻榮,才能在正史上附帶著提那么一筆。但附帶著提的這么一筆也不是自己的名字,不是馬楊氏,就是朱劉氏。李清照的命也好不到哪兒去,她雖然嫁了個情投意合的丈夫,可惜丈夫又沒當過什么大不了的官,還不夠資格在正史的光榮榜上占一篇"列傳"?!端问贰防锩嬷挥性谒赣H的傳記中附帶提了一句,說是有這么個女兒,嫁了某某人,很有才華云云。要從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敷衍出她的一生來,你說難不難?

      更難的還不在這里,正因為正史里沒李清照什么事兒,野史里可就是你來一句,我寫一段,把個李清照傳得神乎其神,越傳越邪乎。要說中國歷史上的美女、才女也不少了,可沒見過為了一個女人這么吵來吵去的,吵了一千年,到現在好像還沒停下來的意思。一會兒把她說成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才女,一會兒又嗤之以鼻把她說成是一個只會無病呻吟風花雪月的小女人;這個人把她描述成一個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絕代佳人,那個人又罵她是搔首弄姿晚節不保的蕩婦;有人說她是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還有人,干脆把她描繪成一個慷慨激昂指點江山的女革命家……

    第3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3)



      "李清照"選秀難哪!選一個花容月貌的美女不難,選一個出口成章的才女不難,選一個啼啼哭哭的小女人不難,選一個風騷妖艷的蕩婦不難,選一個笑不露齒的大家閨秀不難,選一個昂首挺胸的女革命家也不難,可是,要把這所有的"不難"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來,可不就是難為編劇、難為導演、難為演員嗎?

      不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是難,才越有挑戰性,越是正史里不寫,越是有人要替她立傳,替她正名,不僅電影電視劇蜂擁而上,連學者也不甘寂寞:2005年,《李清照新傳》問世;更絕的是,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搜羅了200多個重要人物的評傳,從孔子一直評到孫中山,200多號人哪,其中只有一個女人--李清照!才女一轉眼又變成了思想家!最讓女人們揚眉吐氣的是,這回叫某某氏的可不是女人--在《李清照評傳》里附帶了她的丈夫趙明誠評傳,總算是讓這位千古"第一丈夫""李趙氏"也妻貴夫榮了一把。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倒要看看,李清照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把我們中國人為難成這樣了,還偏偏要迎難而上,不把李清照說個一清二楚誓不罷休?這位古今第一奇女子,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能讓一千年后的女人們還屢屢為她流淚嘆息?讓一千年后的男人們屢屢懊惱不已,"恨不與此人同時",哀嘆自己晚生了幾乎整整一千年?

    第4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4)



      首先,李清照是位才女,這一點,一千年來幾乎就沒人否認過??伤吘故紫仁莻€女人,一個女人再有才,也不至于吸引這么多眼球盯著她一個人看,她還必須得漂亮才行。宋代跟我們現在可不一樣,現在是美女看膩味了,審美疲勞,所以女人們拼命扮丑,越丑越容易出名??伤未€是個審美的年代啊,而且審美的口味還非常挑剔。女人嘛,最好是美貌加智慧,才貌雙全,秀外慧中,才符合當時人們對才女的審美期望。奇怪的是,一千年來,那么多關于李清照的野史逸聞,那么多關于李清照指手畫腳的評論,都是爭她有沒有才,有沒有德,就沒有一個字評價她的長相。哪怕從她31歲時的那幅畫像,因為年代久遠,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關于李清照的長相,有兩點是可以推測的:

      第一,從遺傳學角度來看,李清照的長相不應該是"恐龍""鱷魚"之類,因為《宋史》說她的父親李格非"俊警異甚",長相非常英俊,是個大帥哥。女兒長得像父親哪,遺傳學上都這么說:子女智商繼承母親,相貌繼承父親。所以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看,夫妻相配不應該是郎才女貌,而應郎貌女才--討老婆要討學歷高的,嫁老公呢要嫁長得帥的。李清照運氣好,她的父母,都是才貌雙全,無論繼承哪一方,她都應該是個大美女。更何況,李清照出生不久,李格非就開始官運亨通,應酬很多,來往交際的都是當時的一些名士才子。女兒從小就很聰明,詩文歌賦無所不通,出口成章,李格非很為這個女兒感到驕傲,所以,他和朋友們之間的交游唱和就常常帶上小清照,讓她從小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這些個名士才子哪個不是"審美"高手啊?如果李清照僅僅是聰明伶俐,長相卻很對不住觀眾,李格非敢把這個小"恐龍"帶出去到處招搖?就憑這,也可以想象李清照就算不是個絕色美女,至少也是個非同一般的美女。不信,去看看李清照的詞就知道,李清照對自己的美貌那是相當有自信的:

    第5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5)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減字木蘭花》)

      這首詞寫的應該是她結婚以后的事情了。你看,春天的花開得多漂亮啊,鮮紅鮮紅的,還帶著清晨的露珠,李清照忍不住買了一枝最漂亮的來插在頭發上。女為悅己者容啊,戴花總不是為了自個兒照鏡子孤芳自賞吧?還得給人看哪!給誰看?當然是給她的丈夫趙明誠看了。怕丈夫說自己還不如花好看呢,就故意把鮮花斜斜地插在云鬢上,在老公面前扭過來晃過去,一定要老公說說看:到底是老婆漂亮,還是花兒漂亮?雖然詞里面沒有說趙明誠怎么回答她的,但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看著這樣嬌滴滴的美女妻子,那趙明誠還不酥了半邊骨頭去?

      第二,從當時的審美潮流來看。李清照的長相是既符合宋代人審美眼光,又符合我們21世紀當代人的審美眼光。為什么這么說呢?宋朝跟唐朝不一樣,唐朝是以胖為美的。楊貴妃就是胖美人們的驕傲,楊貴妃胖到什么程度?據說夏天她都不敢睡竹席,就是因為怕她的細皮嫩肉卡到竹席縫里面去。關于她的胖,還有個小故事: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一個人在看書,正看得投入呢,沒注意楊貴妃已經悄悄地來到他身后,拍拍他的肩膀問:"嗨,三郎,看什么書看得這么認真哪?"李隆基一聽是楊貴妃的聲音,故意裝作手忙腳亂地把書藏起來。這一急一藏,反而把楊貴妃的好奇心勾出來了,非要問他看的是什么書。李隆基皮笑肉不笑地說:"偏不給你看,怕你看了要生氣。"楊貴妃一把搶過書一看,原來是《漢成帝內傳》,李隆基正好看到這一段:漢成帝最寵愛的女人--趙飛燕能夠在人的手掌心里輕舞飛揚。李隆基笑著看楊玉環:"你不怕,隨它什么風都吹不動你!"楊貴妃假裝生氣,說:我雖然胖,可我的霓裳羽衣舞跳起來一點都不比趙飛燕差吧?

    第6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6)



      到了李清照的時代,楊貴妃式的以胖為美早成了過去時,宋代是以瘦為美的。不光是人瘦,宋代人連寫詩作畫都很崇尚"瘦硬"美,所以宋代文人筆下的美女也就一個賽一個地瘦:比如說歐陽修的"清瘦肌膚冰雪妒",柳永的"自家空恁添清瘦",蘇軾的"冰肌自是生來瘦",黃庭堅的"抱琵琶、為誰清瘦",秦觀的"消瘦、消瘦",周邦彥的"玉骨為多感,瘦來無一把"……男人們這么喜歡骨感美人,時代風氣就都按照男人們的喜好來打扮女人了。李清照雖然是特立獨行的才女,可在這一點上并不怎么叛逆。看李清照31歲時候的畫像就知道了--削肩細腰,一口風都吹得起的樣子,典型的古典瘦美人。李清照還有個相當有名的外號,叫"李三瘦"。因為她在詞里,寫過三句帶"瘦"字的經典名句:一句是"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另一句就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詞,有的是說花瘦,有的是說人瘦,還有的是說花已經很瘦了,可是人比花更瘦!李清照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國人的審美潮流,在一千年后又得到了遙遙呼應,20世紀以來,"瘦"又成了人人追捧的時尚。

      雖然李清照的美貌最終被她的才名所掩蓋,留傳下來關于她的評論,都是關注她的才華甚于美貌,但是就像現在的世俗眼光一樣,無論任何朝代,對一個女人的評價,總是從容貌開始的。女性的美始終是這個世界的最美。這樣的話也許會讓女權主義者憤怒,可是,一千年前,沒有女權主義。

    第7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7)



      那樣的年代,只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條,一個女人,如果長得很漂亮,就可以成為美女,成為女人中的佳品;如果有才又有色,那便是極品;如果有才又有色還沒有讓才色掩蓋了德,那簡直就是神品了。遺憾的是,縱觀中國文學兩千多年的歷史,佳品盡有,極品寥寥,至于神品?那就更要好好斟酌了。因為"道德"這個東西,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改一個朝換一個代,道德標準很可能就會天翻地覆,甚至在同一個時代,不同的思想派別,關于道德的論爭也可以眾說紛紜、互不買賬。晉代就有一位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女人--謝道韞。謝道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將鵝毛大雪比喻成漫天飛揚的柳絮,受到她的叔父、鼎鼎大名的宰相謝安的稱贊。于是后來凡是夸女人有才就說她是"詠絮之才",這個典故就是從謝道韞那兒來的。唐朝有一句很有名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謝家可就是謝道韞她娘家,而王家呢,就是謝道韞的婆家:謝道韞是東晉安西大將軍謝奕的女兒,而她嫁的就是東晉最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子王凝之。王謝兩大家族的富貴風流,被謝道韞一個人占全了。

      謝道韞生活的晉代和李清照生活的宋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晉代的才子佳人展示才華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清談"。所謂清談,就是就某一個文化問題進行長時間的辯論,很像今天的辯論賽,不但分正方、反方,還有裁判來判決輸贏。而宋代的才子佳人呢,主要是通過"填詞"來展示才華。于是,兩位才女也就分別通過這兩種方式來展示自己,成為各自時代的"學術超女"、"文化超女"。關于謝道韞的辯論才華,有一個著名故事:有一次王家主辦一場重要的辯論賽,當時辯論的一方是謝道韞的小叔子,東晉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王獻之在辯論賽中漸漸落了下風,抵擋不住"對方辯友"的唇槍舌劍。要知道,王家在東晉是何等地位,要是輸了,那還不臉面丟盡?正在尷尬的時候,謝道韞派了個貼身丫鬟,款款地走到論壇前,遞給王獻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愿為小郎解圍。"意思就是,我可以幫小叔子繼續辯論。王獻之一看,求之不得啊,馬上在辯論賽場掛了一面簾子。大家只看到簾子后面一位風姿綽約的女子,聽到她一連幾個小時侃侃而談,讓本來氣焰囂張的"對方辯友"硬是找不到還擊的機會,最終由裁判宣布,此次辯論由王家獲勝。

    第8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8)



      更巧的是,東晉末年,謝道韞同樣遭受了國破家亡的命運,丈夫在混亂中被殺死,而一介弱女子謝道韞硬是保護著三歲的小外孫,義正詞嚴,把海盜頭頭孫恩給鎮住了。一番滔滔不絕的說教后,孫恩不僅大發慈悲,刀下留人,還派手下將她祖孫倆護送回家。

      李清照的命運跟謝道韞還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樣是出身名門世家,一樣是舉世聞名的美女加才女,一樣經歷了國破家亡的不幸命運。但謝道韞比李清照幸運的是:謝道韞在道德方面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瑕疵,丈夫死后,守節終身,最后還在《晉書》的《烈女傳》里面占了一個位置,算是為自己蓋棺論定,立了個貞節牌坊。李清照就沒那么幸運了,雖然她是名副其實的"詠絮之才",又是名副其實的絕代佳人,在后代的名聲遠遠超過了占盡王謝風流的謝道韞。但李清照的處世態度,她的人生經歷,她的"晚節不保",又給道學家們留下太多的話柄。也是,誰讓這個本來應該高高在上的名門閨秀,卻偏偏緋聞不斷呢?在中國兩千多年來的美女譜中,李清照算一個才貌雙全的極品,那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問題是,李清照算不算得上是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呢,那就要留待各位觀眾來進行一番品評了。



     



      








    [ 本帖最后由 hrdong 于 2008-4-5 19:27 編輯 ]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22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44:09 | 只看該作者
    第40節: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7)   李格非的妻子王氏,那可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雖然王氏嫁給李格非的時候,李格非還沒當什么大官,還窩在小鄉鎮里當他的副鎮長呢,可他的名士才子風度早就讓慧眼識人的王家給相中了。所以李清照自己都說,她父母的聯姻是母親"下嫁"父親,可見從當時的家世門第來說,李格非確實是高攀了。但后來的事實證明,王氏"下嫁"確實是很有眼光的,就好比選中了一個低價績優股,因為沒過幾年,李格非就時來運轉,仕途一路飆升,官越做越大了。   李清照的母親,跟那時候絕大多數女人一樣,在歷史書上沒留下名字,只留下家族的姓氏,但是因為來頭很大,而且也是出自書香門第。按照子女智商取決于母親智商的遺傳學理論,李清照有這樣的母親,也就注定了天賦的才智會成為她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而且,王氏大約也不會像其他那些頭發長見識短的女人一樣,只會教小清照怎么笑不露齒,怎么穿針引線。說不定,出身書香世家的王氏,還在懷胎十月的時候,就已經對肚子里的李清照進行著"床前明月光"的胎教了。這樣的胎教以及女兒出生以后在她耳邊輕輕哼唱的搖籃曲,也許成為了李清照一生冥冥中指引著她的天籟之音。   雖然大家都說,成功是1%的天才+99%的勤奮,可是對李清照來說,沒有那1%的天才,光有那99%的勤奮,恐怕也成不了兩千多年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大才女。當然,這1%的天才不光是遺傳的聰明才智,主要還是指優秀的家庭教育背景。不過,要是大家都想當然地以為,李清照投胎在這樣的名門世家,而且又生得才貌雙全,肯定一出世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日子過得比蜜還甜,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李清照也沒有。第41節: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8)   李清照在幼年的時候,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大災難,而且這個大災難,對于任何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句話--天塌下來了!   李清照人生遇到的第一大災難,是幼年喪母。   母親王氏,還在李格非擔任鄆城教授的時候就已經撒手人寰,她雖然慧眼識人,卻并沒有等到丈夫的時來運轉,沒有享受到夫貴妻榮的福分。換了別的孩子,還在媽媽懷里撒嬌呢,可小清照就已經品嘗到了人生的第一杯苦水。   當然,童年時代的李清照,不幸中還是有萬幸。雖然母親過早地撇她而去,雖然父親李格非因為做官的原因要到處奔波,沒有爹媽管教的小清照,大部分時間是在爺爺身邊度過的。這爺爺可不是一般的糟老頭,前面我們講過,她的爺爺也是著名宰相韓琦的學生,憑他的才華當個小女孩的啟蒙老師是綽綽有余的,是李清照成為童星的一大功臣。   但是隔代撫養也必然帶來一個嚴重后果,那就是過度的溺愛。尤其對這個從小就沒了母親,父親又老不在身邊的孫女兒,爺爺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溺愛心疼的結果就是: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像脫了韁的野馬似的,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啥都敢說,啥都敢做,還不時給家里人制造點小麻煩。什么喝醉酒找不到回家的路啊,偷看闖進家里的陌生男子啊,說不定都是這時候發生的事。小清照時不時制造的這些有驚無險的"意外事故"大概很讓家里人傷腦筋。連回家探親的李格非都發現了:再這樣縱容下去,這女兒恐怕將來想嫁出去都難。第42節: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9)   為什么這么說呢?李格非想?。鹤约汉么跻彩亲x書人,是官宦人家,將來找親家就算不是皇親國戚,至少也該是書香門第。那時候大戶人家講究的都是夫唱婦隨,三從四德,誰愿意娶一個大大咧咧,動不動就喝得醉醺醺的假小子?。窟@樣一想,李格非就覺得,有一件事不得不要抓緊考慮了。是什么事呢?這件事,對李清照的人生又有什么關鍵性的改變呢?   原來這件事,還跟李格非自己有關。妻子去世也有些日子了,自己沒人照顧倒也罷了,可女兒不能成為野孩子???女孩子畢竟是女孩子,那時候可不流行什么"中性美",要扭轉李清照這種假小子性格,必須要有一個大家風范的女性來教養她。就這樣,為李清照找一個繼母的事兒就迫在眉睫了。   這找繼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為啥?現在的李格非可是今非昔比了,當了京城的大官,來來往往的都是政界名流,學界權威,給他說媒的、介紹對象的踏破了門檻。以李格非的名氣和身份,娶個老婆自然是小菜一碟,不過寧缺勿濫啊。就因為是名人,所以娶老婆更加要謹慎,即使比不上原配妻子那樣出身顯赫,至少也得要門當戶對、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吧?   也是合該李格非走運,這樣的好事還真讓李格非給趕上了。在朋友的促成下,他的第二任妻子不但也是出身名門世家,是北宋初期著名的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兒,性格溫柔端莊,琴棋詩畫無所不通。連對女人向來很吝嗇的正史都留了句話給她:說她"工文章",文章寫得相當漂亮。而且巧了,這第二任妻子,也姓王。更重要的是,這位繼母王氏對李格非前妻的女兒小清照視若己出,當成了自己的女兒來對待,親自教她識文斷字,照顧她的生活。
    21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43:07 | 只看該作者
    第39節: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6)   大家別急。那個時候,雖然沒有衛星電視,搞什么平民海選、電視大獎賽。可是人人都有張嘴?。]有廣播電視,可以口口相傳啊,一傳十,十傳百,有什么事,大家一宣揚,要不了幾天,就全天下人都知道了。這李清照的名氣大,主要有兩點原因。哪兩點呢?第一,出身書香名門,有優良的教育背景;第二,就是遇上了慧眼識人的伯樂。   首先我們來看李清照的出身。李清照的爺爺和父親,都是北宋著名宰相韓琦的學生。韓琦是北宋不可多得的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齊名,并稱"韓范"。當時邊疆流傳一則民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這"一韓"就是指韓琦,"一范"就是指范仲淹。韓琦和范仲淹鎮守邊疆的時候,敵人一聽是他們帶兵,都嚇得不敢輕舉妄動!   名師出高徒!在李清照出生的時候,李格非已經是學有所成,早就成了當時著名的學者和作家,是"出鏡率"挺高的一大名人。而且后來李格非還一度官運亨通,從一個小縣城的副鎮長,連跳幾級,跳到了教育部,不但進入了北宋朝廷學術的核心圈,還進入了政治的核心圈。   再來看李清照的母親。李清照的母親比她父親李格非的來頭更大了。她的母親是北宋初年漢國公王準的孫女,當朝宰相、岐國公王眭的長女。這樣一算,李清照與秦檜的妻子王氏就是中表親。秦檜雖然是個大漢奸,害死了民族大英雄岳飛,可并不代表他的親戚也都是大漢奸。
    20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42:45 | 只看該作者
    第37節: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4)   那該怎么辦呢?這兩個人,都是名門世家,平時可能連面都見不著,也不可能托人遞條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約個吉日良辰私奔,那是小說戲劇里面的情節,現實中幾乎根本不可能。兔子急了都會咬人,趙明誠是個大學生啊,雖然有些書呆子氣,可是"大事不糊涂",一番苦思冥想之后,還真讓他想出了個好辦法!啥好辦法呢?他也不敢跟老爺子直接說:"我是李清照的粉絲,我要娶她做老婆",那非把他老爺子趙挺之氣瘋不可!趙挺之可不像現在有的家長一樣,子女要追星,家長阻止不了,干脆把家產都賣了,一家子都陪著到處去追!趙明誠要是也敢這么說,等著吃板子吧!于是,趙明誠耍了點小聰明,來了個"曲線救國"。   那段時間,趙明誠父親趙挺之也正在琢磨呢,小兒子老大不小了,要給他找一門好親家。合適的人家不少,可就是定不下來。   這趙明誠也不明說自己想要誰,假裝偶然想起似的,跟父親說:唉,我睡午覺的時候,做了個夢,夢見看到一本書。醒來的時候,只記得書上的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我想了半天沒想明白。父親,您說,這夢到底是啥意思啊?   趙挺之想了一會兒,說:"嗨,傻兒子,這還不簡單。這個夢是說你將來要娶個女詞人當老婆??!你看,'言'字和'司'合在一起不是'詞'字嗎?'安'上已脫,'安'字去掉寶蓋頭不就是個'女'字?'芝芙'草拔,'芝'字和'芙'字都去掉草字頭,不是'之夫'?四個字連在一起就是'詞女之夫'。這就是說明你將來要當女詞人的丈夫嘛!"第38節: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5)   趙明誠一聽:父親果然上了圈套,大喜!連忙拍父親的馬屁:父親,您真是太聰明了!我想了半天,沒猜出這句話的意思,您這么一說,還真是這么回事兒!   趙挺之雖然是個精明人,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何況是自己寵愛的小兒子拍的馬屁呢?這當朝的女詞人雖然不止李清照一個,名氣最大的,可不就只有李清照一個人?再說了,論年齡,李清照十八歲,未婚,比兒子小三歲,正合適;論出身,兩人的父親又是同事,都在"中南海"里同朝為官,門當戶對,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親事?。?   果然,不久之后,趙挺之就跟李格非提親了。李格非再三權衡了一下:一方面,自己的官階在趙挺之之下,人事部部長來提親,得罪不起?。‰m然李格非并不是個勢利眼,但現實條件總還是要考慮考慮的。況且,雖然趙挺之為人不咋的,可趙明誠這孩子勤奮好學,為人誠懇老實,跟他父親老滑頭不大一樣。就憑自己女兒那逞強好勝的個性,嫁個老實人正合適!于是,兩家一拍即合,成就了一門天造地設的婚姻。不過,這里說的"天造地設"僅僅是對李清照和趙明誠小兩口而言。其實,李趙兩大家族之間,一直是矛盾重重,并且這些矛盾將來必然要影響到小夫妻的生活。當然,這是后話了,以后我們會要說到。   話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個疑問了:這李清照怎么會那么有名,連趙明誠都成了她的粉絲呢?你不是說過,那個時候,未婚男女連面都見不著,更沒有什么"超女海選",來一場耗時幾個月的十進五、五進三之類的PK,才藝大展示,衛星轉播,鬧騰得人盡皆知,沸沸揚揚,她李清照憑啥出名啊?
    19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42:11 | 只看該作者
    第35節: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2)   不過,別的男人也別嫉妒。俗話說得好,千里姻緣一線牽,這很多事情啊,是命中注定的:不是你的,求也求不來;是你的,躲也躲不掉。趙明誠和李清照的婚姻也是這么回事。   跟那時候的大多數人一樣,趙明誠和李清照既不是像賈寶玉和林黛玉一樣,青梅竹馬,自由戀愛;更不是像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樣,你情我愿,自由私奔。他們可是正兒八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平時我們一說起封建社會,包辦婚姻,那可是恨得咬牙切齒,覺得簡直是扼殺人性,慘無人道。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啊,兩個人活生生被拆散后,林黛玉憂憤而亡,賈寶玉看破紅塵出家當和尚去了,人間悲劇哪!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按說這包辦婚姻也有包辦婚姻的道理。就說這門當戶對吧,我們老覺得這是勢利眼在作怪。灰姑娘還可以嫁白馬王子,窮光蛋也可以娶公主呢!可那是童話,而且童話從來都不說人家結婚以后的事。所有童話的愛情故事都是在盛大的婚禮上劃上句號。童話作家聰明啊,知道這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不管戀愛那會兒多么浪漫多么勇敢,一結婚過日子,問題就全出來了:成長環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想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幾十年的婚姻生活哪,兩口子就等著吵吵鬧鬧、將就湊合去吧。第36節: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3)   李清照和趙明誠可不一樣。第一,教育部司長的女兒嫁給人事部部長的女兒,都是書香門第,官宦世家,首先這門當戶對是沒問題了。李清照是當朝第一"文藝超女",趙明誠是當朝第一"學術快男",雖然專業不同:一個看家才藝是填詞,一個看家本事是修補"破銅爛鐵"--當然不是普通的破銅爛鐵,那可件件都是有些年頭的文物寶貝。著名女詞人嫁給著名考古學家,這在當時,也絕對是一門人人都會羨慕得豎大拇指的婚姻。   第二,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但是,就憑李清照這個"文藝超女"在當時響當當的名氣,趙明誠恐怕早就是李清照的鐵桿粉絲--"李子"一族了。不過趙明誠不是一般的追星族,人家追星族追半天"星",最多就做夢弄到一張照片一個簽名就心滿意足了?;蛘哌\氣再好一點,能夠跟偶像握個手,甚至擁抱一下,那已經就是天大的幸福,要激動得幾天幾夜睡不著覺的。嘿,人家趙明誠可不滿足于握個手、擁抱一下。而且那個時候,李清照雖然是個大明星,可是男女授受不親啊,哪里能像今天一樣開放,想跟誰握手就握手,想跟誰擁抱就跟誰擁抱?趙明誠沒別的辦法跟自己的偶像親密接觸,干脆就把夢再做大一點--我要娶李清照做老婆!   這事可鬧大了。我再強調一下,那個時候,青年男女是沒有自由戀愛、自由擇偶的權力的,何況是趙明誠這樣門第顯赫的官府人家!你要是膽敢赤裸裸地說:我想娶某某人為妻,或者我想嫁給某某人,那可是要挨揍的,嚴重的還會身敗名裂,想都不要想!
    18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40:38 | 只看該作者
    第32節: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7)   喝醉過的人大概都有這種經驗:喝醉了酒不是頭昏眼花、頭重腳輕、頭疼腦熱嗎?所以醉酒的人常常要用手扶住東倒西歪的頭,于是烈性酒就有了個外號,叫"扶頭酒"。   李清照自己酒量不咋的,還非要逞能喝烈性酒,這一喝,就常常不省人事,睡一宿還醒不了酒。李清照不是有句很有名的詞嗎?"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就是說,昨天刮了一晚上的狂風,下了一晚上的暴雨,我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晚,一覺醒來,昨天喝的酒還沒醒呢。   你說,攤上這種好酒貪杯的老婆,做丈夫的是幸運呢還是不幸運呢?趙明誠既然娶了一位才女做老婆,那就得有心理準備:才女可不是普通女人,總有些普通女人沒有的"毛病",說不定還是個"女強人",男人能做的事她不但也要做,而且還要超過男人。其實哪怕今天也還是這樣,男人好酒好色好賭倒也罷了,社會風氣嘛,你不好酒好色好賭,反而要被人笑話,說你不像個男人??扇绻麚Q成女人那就大不一樣了,女人如果好賭好色好酒,那就是墮落,是放蕩。更何況,這李清照不但經常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而且喝酒還有一大嗜好--愛喝"花酒"!   啥叫喝花酒?大家可能又要問了,喝花酒不是男人們的專利嗎?李清照她一個女人,怎么喝花酒?大家別誤會,這里說的"花酒",跟我們今天說的喝花酒不一樣,是按字面本來的意思理解--賞花喝酒。
    17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40:15 | 只看該作者
    第30節: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5)   原來,李清照夫妻的窮,還真不能怪他們的父母袖手旁觀,見"窮"不救。原因呢,出在趙明誠身上。李清照出嫁的時候,趙明誠還只有二十一歲,還是個學生,大學沒畢業呢。我們今天已經廢除了大學生在校期間不準結婚的禁令,這一套禁令在宋代人看來,本來就是多余的!好好做學生倒也罷了,雖然沒有收入,靠雙方父母的資助,就算不是財大氣粗的"太子黨",生活上也絕對不至于要當了衣服才能換口飯吃??哨w明誠偏偏有一個特耗錢的愛好--文物收藏。   文物可不比一般的收藏,動輒價值連城啊。而且趙明誠對于文物收藏還不是一般的業余愛好,他從小就癡迷這個,那可是達到了專業水準的。他編寫的三十卷著作《金石錄》,后人把它跟歐陽修的《集古錄》相提并論,兩人并稱歐趙。為了收集有價值的文物古董,趙明誠是揮金如土,花錢如流水,自己不能掙錢,卻特能花錢。因為收購大量的金石古玩,幾乎耗盡了夫妻倆所有的財產。   就這樣,兩人還不思悔改。沒錢花的時候,拿幾件好衣服去當鋪當了,去古玩一條街換幾件文物寶貝,順便買些點心回家吃。吃點心倒還在其次,關鍵是買了文物寶貝,兩人要相對把玩好一陣子--都窮成這樣了,還窮開心呢。有一回,有個叫徐熙的人拿了一幅牡丹圖給趙明誠看,夫妻倆是左看右看,越看越愛,就盤算著一定要買下來。但是賣主一開口,要價二十萬!天價!倆人哪有那么多的錢?就算把所有的好衣服都當了也換不回二十萬哪!夫妻倆只好把牡丹圖留了幾天,天天撫摩、欣賞,最后還是忍痛割愛,讓賣主拿回去了。為這事,他倆耿耿于懷,傷心了好幾天。第31節: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6)   就在這樣的窮日子里,李清照還沒斷了她的好賭成性、好酒成性!李清照本人倒沒寫過什么專門的文章,說她對酒文化如何如何精通,吹噓自己如何如何海量,就像她寫自己好賭一樣--廢寢忘食、每賭必贏--不過,李清照雖然沒有專文寫自己好酒,在她的詞里面蛛絲馬跡可是多著呢。我們如今能讀到的清照的詞共有58首(含存疑之作),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28首。別看她賭錢從來不輸,喝酒卻沒那么大本事--不是從來不醉,而是一喝必醉!   最出格的一次,她和伙伴們踏青春游,在家鄉濟南大明湖上一邊劃著小船欣賞美景,一邊喝酒行令,喝得醉醺醺的,竟然不小心闖進了一望無際的荷花叢中,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這哪里還像個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簡直就是調皮任性的"問題少女"嘛!估計因為這好酒的"毛病",李清照就給她的家人制造了不少的麻煩。   沒結婚的時候,有親人的寵愛;出嫁以后,又有丈夫的縱容,李清照"好酒貪杯"的毛病非但沒改,反而變本加厲了。她不但好酒,而且還好喝烈酒!李清照寫過一句詞:"險韻詩成,扶頭酒醒"。這句詞也明顯地有自我吹捧的嫌疑:一方面吹噓自己有才氣,敢作"險韻"的詩,也就是專門找一些不經常用的生僻字來押韻寫詩;一方面還吹噓自己有酒膽,敢喝烈酒。"扶頭酒"并不是一種酒的名字,像今天的五糧液酒、茅臺酒一樣,而是指酒性很烈,讓人容易喝醉的酒。古人有句詩:"易醉扶頭酒",就是說這種烈酒喝了很容易醉。那為啥叫"扶頭酒"呢?
    16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9:09 | 只看該作者
    第29節: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4)   就是這位大文豪宋祁宋尚書,好酒好色的毛病一直到晚年都沒大改。晚年他在成都編寫《唐書》,每天晚上歌舞酒席撤了之后,就吩咐傭人,把臥室門敞開,掛上簾子,點燃兩支大紅蠟燭,一邊一個美貌丫鬟為他和墨抻紙。遠近看到的人都知道:哎呀呀,快看:宋尚書在編《唐書》了!   瞧瞧人家過的是什么日子?李格非過的又是什么日子?人家是官照當,文章照寫,該風流的時候風流,該喝酒的時候喝酒。李格非雖然也是才子,卻不是什么"風流"才子。哪怕是幾年后李格非的官越做越大,到李清照出嫁之年,還當了禮部員外郎的官,錢也越掙越多,但是節約的好習慣還是沒大改變,并且這種好習慣還被他的女兒李清照繼承了下來,帶到了她后來的婚姻生活當中。別看李清照是貴族子弟,但她從來不愛戴什么金銀珠寶、貴重首飾,也從來不貪吃什么人參燕窩、山珍海味,是典型的貴而不嬌、富而不侈的本色女人!這在當時的貴族人家,即便不算絕無僅有,也算得上是很有個性了。   再來看看她嫁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的門第比起李清照就更加煊赫了。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當時正在做吏部侍郎的官兒,吏部侍郎,大約相當于今天國家人事部副部長,后來,趙挺之還當上了當朝宰相,那可就是國務院總理了。就算在當時,這人事部副部長也比教育部司長的權勢大多了,權力更大,當然錢也更多。按說,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應該是錦衣玉食,不愁吃不愁穿的。就算兩袖清風的李格非沒給李清照什么值錢的嫁妝,趙挺之可不是省油的燈,總不會虧待自己的小兒子,怎么就至于要讓李清照夫妻倆窮得差點喝西北風,要經常出入當鋪呢?
    15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8:34 | 只看該作者
    第27節: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2)   李清照的婚姻確實是父母包辦。李清照嫁給趙明誠的時候正好十八歲,當時她的父親李格非,正在北宋的都城東京(河南開封)做禮部員外郎。在宋朝,禮部主管國家祭祀大典、外交禮儀,還主管各級科考,統管文化教育,職權范圍比今天的教育部還要大。而李格非擔任的禮部員外郎,大約就相當于今天教育部某個司長。按說,這個官職不小了,而且還是個油水部門,但李格非這個人,天生的犟驢子脾氣,常在河邊走,偏偏不濕腳,還真算得上是個兩袖清風的好官。有這么一件事,可以說明李格非的清正廉明。   要說這件事,還得退回到18年前,李清照剛剛出生的時候,當時李格非還在山東鄆城做一個叫"鄆城教授"的小官。鄆城雖小,在后來的文學史上也還是出了點小名,《水滸傳》里的頭號人物宋江就是鄆城人氏。所謂"教授"可不能同今天的大學教授相比,現在的大學教授,級別待遇相當于正處級,而"鄆城教授",大約只不過是鄆城這個小鎮主管文教衛的副鎮長,級別只相當于副科,而且還是清水衙門的副科級。雖然北宋朝廷的文官俸祿相當優厚,但"鄆城教授"這個官實在太小,還不夠讓李格非一家子穿金戴銀,吃香喝辣的。宋代有規定:當官的可以兼職兼薪,掛好幾個單位的職務,拿好幾份薪水,這在當時很普遍。就像現在的大學教授可以被聘為其他大學的兼職教授、客座教授一樣,撈的外快往往比自己本職工作掙的薪水還要多得多。當地的地方官看李格非家境實在有點貧寒,就想跟他介紹個兼職的工作,改善一下生活條件??衫罡穹蔷推莻€書呆子,為了證明自己清正廉潔,硬是謝絕了上司的好意,一份薪水吃到底?,F在我們提倡"節約型社會",哪個公務員要是像李格非這樣廉潔,那是要大受表彰,成為學習榜樣的??伤未倭挪恍蕾p這一套。那么,宋代當官的喜歡過什么日子呢?第28節: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3)   宋代人最典型的生活觀念就是"笑貧不笑娼"。就像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告誡他的開國功臣一樣,過日子要"多致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多養幾個小老婆,天天在一起喝酒唱歌,好好享受人間的天倫之樂!所謂上行下效啊,皇帝都這么說了,只要你不搶他的皇位,他愿意"高薪養廉"?。耗銈冞@些當臣子的,拿著豐厚的薪水,好好享受酒色財氣去吧。   于是宋朝的風氣,官員們除了爭著比誰的文章寫得更好,還要比誰過得更加富貴風流。從李清照師爺爺的師爺爺,北宋初年的著名宰相晏殊,到李清照的師祖,蘇軾的老師歐陽修,再到她的師爺爺蘇軾,哪個不是三妻四妾,養一大幫子歌兒舞女,還不時要到歌樓妓院去娛樂娛樂、休閑休閑?   這其中,最著名的還是那位因為寫了一句絕妙好詞:"紅杏枝頭春意鬧",而被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的宋祁。宋祁和李格非一樣,也經歷了從一貧如洗到大富大貴的轉折。沒中進士之前,宋祁和他哥哥在學校里讀書,冬至的時候窮得沒錢吃飯,把祖傳寶劍劍鞘上包的一點兒銀子刮下來,換了點酒菜。宋祁還滿不在乎地說:冬至吃劍鞘,到過年就該把劍都吃掉了。后來兄弟兩人都中了進士,當了大官,宋祁常常左擁右抱,通宵達旦地歌舞醉飲,他哥哥派人去批評他:你這樣窮極奢侈,難道已經忘了當年在學校里喝野菜稀飯的日子嗎?宋祁哈哈大笑,當即回復:當然記得!不過當年在學校喝野菜稀飯又是為了啥?言下之意,當年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今天能夠天天酒色無度嘛!
    14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7:46 | 只看該作者
    第26節: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1)   第四講 濃睡不消殘酒 --酒鬼李清照   風光得意時候的李清照,除了好賭、好色之外,還有一樣什么愛好,讓她在宋代的美女群、才女群中顯得那么"格格不入",甚至成為一些道學家的眼中釘肉中刺呢?   其實,這樣愛好,說來一點都不稀奇。我們常常"酒色財氣"連在一起說--"色",李清照的"風流好色"我們已經證明過了;"財",李清照貪不貪財,我們留到以后再去討論;"氣",原本就是斗氣賭狠的意思,李清照的"賭徒"經歷不就是斗氣賭狠的最好證明?其實無酒不成賭,何況李清照自稱結婚后有一段時間,夫妻倆家徒四壁,家里窮得叮當響,還要經常出入當鋪,現金和存款估計不多,但絕對不缺酒和骰子。李清照不缺賭具參見我們講過的《賭神篇》,不缺酒則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又要有個疑問了:你不是說李清照出身名門,是大家閨秀嗎?怎么會家徒四壁,窮得叮當響,還要經常出入當鋪呢?難道她嫁的丈夫趙明誠是個窮光蛋,落魄秀才?難道他們倆也是私訂終身后花園,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理說,古人的婚姻是父母包辦,是講究門當戶對的,除非像卓文君那樣私奔,否則富家小姐怎么可能下嫁窮光蛋呢?那李清照的婚姻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說清楚這樁子事兒,還得從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說起。
    13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7:19 | 只看該作者
    第25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9)   相比之下,李清照可比唐琬要幸運多了。要按宋代的法律,你李清照再怎么美貌,再怎么才華橫溢,最多當個"美女作家",要做人家老婆還不夠資格啊。為什么這么說呢?宋代刑法規定有"七出",也就是說,只要做妻子的有這七條毛病中的任何一條,丈夫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她休掉!哪七條?"一無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妒忌,七惡疾。"不生兒子;放浪淫蕩;不好好伺候公公婆婆(古代"舅姑"指公婆);喜歡搬弄是非;小偷小摸;妒忌丈夫三妻四妾、拈花惹草;得了不治之癥,都是當老婆的不是,是要被趕出家門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這"七出"的第一條,就是"無子"。沒生兒子,是做妻子最大的罪過。陸游的妻子唐琬有沒有別的毛病不清楚,反正"無子"是婆婆逼著兒子休她的主要理由,并且這是一條最正當的理由了--唐琬被休以后,陸游后來娶的妻子果然就讓他兒孫滿堂了!   巧得很,如果按這"七出"的規定,李清照和唐琬一樣,一不小心就犯了頭條--無子。她和趙明誠做了三十年的夫妻,卻沒給趙明誠生下個一兒半女,生生讓趙明誠斷了香火!他們為啥沒孩子,原因不知道,反正那個時候,他們夫妻再怎么前衛,也沒有超前到要做丁克一族,享受兩人世界;而且那時又不興什么體檢,問題出在誰身上也搞不清楚,只要是沒孩子,統統都是女人的錯。就憑這一條,就是十個才貌雙全的李清照,趙明誠也有理由把她給休了!--一個女人,再怎么風情萬種,也只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啊。何況,你們這些個閨房里的悄悄話,自己私底下說說也就罷了,還偏偏要白紙黑字地留下案底,不是明擺著讓人揪小辮子嘛?   如果說,這兩首詞,從"好色"的側面說明了李清照的"叛逆"。"三從四德",她幾乎沒一樣靠譜兒!那么,除了好賭好色之外,李清照還有一樣什么愛好,能讓她從美女如云的宋代脫穎而出,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叛逆女性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21:0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扎囊县| 黄石市| 中宁县| 镇巴县| 象山县| 定边县| 聊城市| 方山县| 海宁市| 襄樊市| 西畴县| 马龙县| 墨竹工卡县| 肥东县| 万源市| 深水埗区| 仪陇县| 长子县| 福贡县| 宁城县| 共和县| 昆明市| 静海县| 宁城县| 肥乡县| 江门市| 腾冲县| 北海市| 高台县| 莎车县| 大厂| 繁昌县| 库尔勒市| 双城市| 贡嘎县| 谷城县| 平利县| 浑源县| 汉源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