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反芻 牛羊文化 查看內容

    瀕臨絕跡的獨特民俗——南粵高州舞春牛

    2010-11-30 14:40| 發布者: jieming| 查看: 1219| 評論: 0|來自: 廣東新聞網

    摘要: 每年的農歷春節后至春耕前,在廣東高州的馬貴、石板、荷花等地農村,偶爾觀賞到中國獨一無二的戲曲劇種“舞春牛”。扮演“春牛”的村民,以原始、粗獷的騰上、騰下、滾地、犁田等動作,祈盼一年五谷豐登,諸事順境。
      每年的農歷春節后至春耕前,在廣東高州的馬貴、石板、荷花等地農村,偶爾觀賞到中國獨一無二的戲曲劇種“舞春牛”。扮演“春牛”的村民,以原始、粗獷的騰上、騰下、滾地、犁田等動作,祈盼一年五谷豐登,諸事順境。
      高州“舞春牛”,當地又稱“鬧春牛”、“唱春牛”、“牛娘劇”,起源于明朝末期,至今已流傳了三百多年。“舞春牛”最早最原始演出是二人一臺戲,由一個放牛仔和一個扮演“牛”的人貫穿全劇,其中扮“牛”的頭上戴一個用竹編的“水牛”形狀頭具。在鑼鼓釵、木魚、弦樂、嗩吶等樂器的伴奏下,演員邊做平時干農活的動作,邊用“牛娘調”唱出一年的愿望和祈福。
      為了讓“舞春牛”形象更生動,上世紀四十年代后,高州民間藝人大膽創新,改用由二人扮演一頭“水牛”,有牛頭牛身牛尾巴。在“水牛”道具的制作上,從頭到尾都是竹條和紙精扎而成,還涂上顏色光彩奪目。劇中的角色裝扮,大多參照民間的年畫“春牛圖”演化而來,全劇大約十至二十分鐘結束。
      “做戲是人,睇戲是人,打響鑼鼓人睇人。”“舞春年”這種不需要舞臺、布景、戲幕,與觀眾面對面背靠背,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演出,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上世紀五十年代,高州“舞春牛”進入發展的全盛時期,近二十個戲班活躍于城鄉的每個角落,盛況空前。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農村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上世紀六十年代后,高州“舞春牛”已風光不再,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已幾乎銷聲匿跡,瀕臨于失傳的地步。
      高州文化部門清醒意識到,高州“舞春牛”退隱“江湖”,是當地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重大損失。為此,借廣東創建文化大省的東風,加大對高州“舞春牛”搶救扶持力度,讓這一獨有的傳統戲曲劇種重見天日,得以傳承。
      本文來源:廣東新聞網

    本文內容由 jieming 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最新評論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9:5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鱼台县| 枣庄市| 巴楚县| 尉犁县| 眉山市| 南昌县| 苏尼特左旗| 新晃| 霍邱县| 吴川市| 康乐县| 藁城市| 沿河| 隆德县| 东光县| 西华县| 白城市| 方山县| 新乐市| 岳普湖县| 额济纳旗| 凭祥市| 诸暨市| 翁牛特旗| 汾西县| 安乡县| 墨脱县| 澄江县| 平南县| 论坛| 革吉县| 眉山市| 旬邑县| 宁城县| 千阳县| 鄂托克前旗| 临洮县| 巴楚县| 通化县|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