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份開始,雞蛋價格持續上漲,有時一天一個價。盡管國家和地方部門頻頻出臺價格調控措施,但蛋價累計漲幅仍達50%。繼“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之后,“不蛋定”又成為坊間熱詞。 不過雞倌許建康表情淡定:“這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今年雞蛋價格上漲,有經驗的養殖戶去年就已預測到了。現在已上漲這么多,近期我們不會再提高批發價了。” 現場探訪: 預料今年蛋價大漲 許建康的蛋雞養殖場位于金東區多湖街道缸窯村,目前存欄蛋雞5萬多只,每天可產雞蛋1800公斤左右。今年上半年,許建康養殖場的雞蛋最低賣過每公斤6元,有的養雞戶甚至賣過5.6元。昨日,他的養殖場雞蛋批發價為9元。 “如果不是最近頻頻出臺價格調控措施,每公斤雞蛋的價格起碼要高出0.4元。”許建康說,這幾天養雞同行討論最多的就是今后蛋價走勢,認為國家這次調控力度空前,勢必對農產品價格產生影響,因此提前作出反應,以往每公斤本地雞蛋要比東北雞蛋批發價高0.4元以上,現在已經相同。 養了20多年雞,許建康發現雞蛋價格波動明顯變大,剛開始每公斤的波動幅度為0.4~0.6元,后來是0.8~1元,今年已經達到1.5元。為了抵御風險,這些年,他一方面向品牌要效益,一方面開拓不同客戶群,除了針對大眾消費的普通雞蛋,還有專門提供高中端客戶的綠殼蛋、土雞蛋。目前,他的養殖場里綠殼蛋雞占10%,土雞蛋占30%,兩者產生的經濟效益占一半以上。 許建康透露,去年養雞戶虧損最嚴重時,有經驗者已預測今年蛋價會大漲。雞蛋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供求關系失衡,需求多、供應少,價格自然上漲。前幾年雞蛋價格很低,養雞戶大面積虧損,養的人越來越少,這就勢必造成供不應求,這時候“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記者調查: 養得好有時不如賣得好 雞倌們有句行話,叫“蛋雞穩,黃雞平,肉雞暴”,說的是養蛋雞收益最穩定,黃羽肉雞次之,白羽肉雞風險最大。風險一方面來自高發的疫情,另一方面就是價格暴漲暴跌。 金東區江東鎮雅湖村養雞戶胡智軍說,禽流感最嚴重時,他的一批白羽肉雞每公斤才賣3.4元,8000只雞虧了5萬多元;去年最低價時每公斤才賣5.2元,每只雞虧2元多;今年端午節后是6.4元,還是略微虧損;但一周前賣的1.1萬只雞,每公斤價格是9.6元,每只可賺5元多。 昨日,胡智軍又以每只雞4元的價格,進了1萬只雞苗,到明年1月10日左右上市時,每只可長到3公斤。胡智軍說,肉雞生長期是45天,一只肉雞要吃掉6公斤飼料,需要17元左右,還需要防疫費2元,這樣不算人工費,每只雞的成本為23元。“今天肉雞收購價為每公斤10元,到時候如果還能賣這個價,每只雞可賺6元”。 權威聲音: 要高度關注調控政策 有關部門的一份統計報告證明,胡智軍所言不謬。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單只白羽肉雞平均利潤為1.5~3元,黃羽肉雞為0.5~1.5元,本地優質肉雞為4~6元。 統計報告稱,今年蛋禽效益較好。特別是進入7月份以來,雞蛋價格逐漸漲至每公斤9元,其間略有波動,而飼料、防疫、管理成本約為每公斤6.8元,眼下每公斤雞蛋利潤為2.2元。目前鴨蛋價格從6月中旬每公斤7.8元上漲到9.7元,扣除飼料、防疫、管理成本,每公斤鴨蛋可贏利3~3.6元。 金華市畜牧獸醫局畜牧產業發展科科長高士寅分析,今年雞蛋、肉雞價格呈現前抑后揚走勢,是因為去年及今年上半年蛋雞存欄減少過猛,加上在飼養過程中人員工資、油價等上漲,造成生產成本上漲。他認為,雞蛋、肉雞價格還將在較高位持續一段時間。主要原因,一是飼料玉米價格還將處于高位,二是隨著規模養殖的發展,一大批散養戶已逐漸退出市場,規模養殖戶更加理性,在沒有看清市場趨勢的情況下,不會輕易擴大養殖規模。 “豬糧安天下”,政府十分重視肉蛋奶的穩定供應,對生豬及肉制品供應尤其關注,因此,生豬及肉制品價格出現較大波動時,常會以儲備、補貼等措施加以調控。生豬價格穩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撐了禽類及產品穩定。所以,養殖戶不但要在飼養管理上下工夫,更要正確分析市場行情,關注畜禽及產品、飼料等的價格變化,適時調整養殖規模,才能取得較好效益。 摘自:金華日報 更多家禽資訊、行情、精華資料請登錄中國畜牧人網站家禽頻道: http://www.www12347.com/poult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