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工業經濟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乳制品產量雖然增長較多,但經濟效益較差,58家企業中有18家虧損。10月份,全省乳制品企業有一半已經停產。值得關注的是,這并非個別現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2000多家乳企,營收500萬元以上的800多家乳企中,30%的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而營收500萬元以下的近1800家民營乳企虧損情況更為嚴重。 今年以來,國內原奶等原料價格普遍上漲。筆者估算,原奶價格上漲,造成乳品企業生產成本增加近三成。 噩耗接踵而來。上周新版《乳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與《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正式出臺。國家質檢總局正式通知,乳品企業年底前須重新申請生產許可證,從明年3月1日起,沒有領到許可證的企業將被責令退出市場。乳企普遍認為,新版“二則”的出臺也大幅提高了乳企的生產成本,對二三線乳企的影響尤其明顯。 然而,在筆者看來,拋開通脹因素,原奶價格上漲和新版“二則”的出臺,對中國乳業都是好事。原奶價格上漲,是加工產業對奶牛養殖產業長期虧欠的一種補償,原奶價格回歸正常,有助于提高奶農的生產積極性,促進奶牛養殖業健康發展。而新版“二則”的出臺,也表明了政府整頓乳業食品安全的決心。不難看出,當前乳品安全及企業誠信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乳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若不徹底解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更多市場份額讓給外資企業。 筆者認為,當前乳業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競爭愈加激烈,短期內乳業生存環境甚至會惡化。但是痛定思痛,整個行業已朝好的方向發展,一方面隨著規模化養殖場的增多,奶農原奶價格博弈權得到增強,為養殖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一方面企業逐漸從營銷為本向創新為本轉移,重視新產品的研發;一方面乳業資本形式、融資渠道呈現多元化趨勢,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未來,乳制品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是大勢所趨,但并不表示生活在夾縫中的民營乳企就難以發展。在筆者看來,我國人口基數龐大,每年擁有千萬新生嬰兒,必然可以成就乳制品這一朝陽產業。在如此廣闊的市場大潮中,任何企業都有發展機會。對于當前近1800家中小型民營乳企來說,關鍵應該摒棄傳統營銷為本的思想,從而立足科技創新,提高產品品質。 (宋亮系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 本文來源: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