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您在使用酶制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畜牧人科普問答活動 酶制劑的使用一直是飼料行業爭論的熱點,網友對酶制劑使用的相關問題格外關注,因此近日我們在三正-酶制劑專區推出了“說說您在使用酶制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個調查。 調查以論壇首頁每日推薦的形式發起,自2010年11月8日-11日止,期間得到了廣大網友的支持,共計收到100多個主題帖,提出的問題也涵蓋很多方面,從中我們篩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請昆明三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專家給大家一一解答。 今后,論壇將不定期舉辦類似活動,期待大家的參與。 調查內容(問題集錦)如下: 問題來源:中國畜牧人網站各位網友 問題一:現在在使用耐高溫植酸酶時我就很困惑,復合酶也是如此,究竟能耐怎樣的高溫?如果能耐很高溫度的酶,在畜禽腸道中能最好的發揮它的功能嗎? 答:1、酶的熱穩定性理論極限是130℃,當然這個意思只是說耐熱酶存在的可能性,并不是說現在的飼料酶就都可以耐熱; 2、普通6位植酸酶是飼用酶中最不穩定的一個,其耐熱性、穩定性比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等差很多; 3、3位雙峰植酸酶耐熱性、穩定性都非常好,可耐94℃高溫,目前代表性產品主要是諾韋斯的植酸酶,但其技術和產品都是來自云南,不要小看了咱們國人的技術; 4、包被耐熱的產品很不好說,有些不規范的廠家也只是迎合市場而已; 5、天然耐高溫、在動物條件下酶活表現好、產酶能力強是當前菌種的三大研發方向,國內特別是云南的研發機構已經有了很好的突破。 問題二:復合酶的添加量其依據是什么?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根據用戶飼料配方中抗營養因子的種類和數量設計相應酶的種類和數量來解除抗營養因子呢? 答:復合酶各廠家復合理念不同故其添加依據也就不同,個人常建議的方法是,依據日糧中要解決的最主要矛盾因子的量和復合酶中解決該主要矛盾的酶的量的比例關系來考慮用量。(根據酶活力的定義和酶活含量以及添加量,是可以計算理論上在多少時間內可以分解掉酶的對應底物的。) 關于根據用戶飼料配方中抗營養因子的種類和數量設計相應酶的種類和數量來解除抗營養因子,雖然,有些NSP復合酶的復配理念就是按抗營養因子的種類和數量來設計配方的,但個人認為這種思路只是停留于對NSP表面上的認識。比如說:玉米的木聚糖含量雖然也不少,但是溶解率很低,所以粘度效應大大減弱,故而木聚糖酶在玉米型日糧里面就不是主要的添加也只是輔助作用,不需要按木聚糖含量來添加;而豆粕里面雖然甘露聚糖的含量不高,但由于甘露聚糖糖基對腸道有比較強的刺激作用,所以盡管量少也應盡快的將其分解掉,故甘露聚糖酶添加的量相對來說要更大。 所以,我們比較認同的理念是,不同類型的日糧用復合酶,其中某個酶是解決主要矛盾的,其余的都是輔助用,所以只需要按主要矛盾的量來增減就可以了。比如小麥酶就按木聚糖的量增減,玉米豆粕型日糧就按甘露聚糖的量來增減。 問題三:酶制劑酶活的標準是多少,如何去分辨或者選擇?還有這些酶用到產品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又會有多少損失?而這些復合酶制劑,把各種酶混合在一起,有沒有會有協同或者拮抗之類的作用,這些酶制劑在生產設計的時候考慮到不同地區和不同設備工藝的影響了沒有? 答:酶活標準等問題,大體區別在于酶活定義的溫度、PH、反應時間等的不同,以及計算一個活力單位的平均時間、產物生成量的單位等。我們可以通過酶活定義簡單的將各家產品的酶活進行換算和比較,比如:同樣的酶活按ug定義的通常比按umol定義的數值要高180倍(木糖是150倍),但這種比較實際意義也不大。最好自己選擇一套合理的檢測方法,不管哪家的產品都按自己的方法來檢驗,有條件的還可以用模擬胃液、模擬腸液、加熱等處理酶液后來測定酶活的變化情況。 同一種酶,不同菌種發酵生產的產品存儲穩定性、加工穩定性、胃腸穩定性等是差別很大的,穩定性好的產品到腸道中還有90%以上的存留率,但差的產品可能會全軍覆沒。 普通飼用酶之間一般少有拮抗作用,NSP酶有一定的協同性,唯一不太安全的是蛋白酶,因為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組成的……在正常情況下,個人也不太提倡使用消化類酶。 酶分很多種類,除植酸酶外目前在飼料中應用較多的是NSP酶,這類酶主要與日糧有關,地區因素有什么影響我還不了解,設備因素我想主要也是穩定性問題,這個主要還是依賴于高穩定性菌種的研發。 問題四:工業酶活檢測方法規定的檢測溫度、pH不一定和動物體內相適應。例如:工業用木聚糖酶活檢測溫度規定為50℃和pH為5.3,而動物體溫為40℃左右,酶在體內起催化作用的部位——小腸pH為6.0左右。因此,如用現行工業酶的測定方法檢測飼用酶,就可能影響不同品牌飼用酶制劑酶活的橫向比較。即用工業酶檢測方法檢測具有最大酶活的產品,不一定在畜禽消化道內具有最大酶活。 答:你說得不錯,的確如此,所以選擇酶制劑時應該了解清楚產品的酶活定義,比如測定溫度是37℃還是50℃、定義時間是分還是秒、定義量是umol還是ug、以及反應時間長短等;除此之外不同PH值的酶活力變化情況、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處理后的酶活存留率、酶自然存放或在預混料中存放的穩定性等數據廠家都應該提供。 問題五:如何提高產品對飼料高溫制粒和對胃酸的穩定性?如何根據畜禽種類、畜禽年齡、日糧組成等合理添加酶制劑? 答:提高酶制劑產品的穩定性,通過菌種的篩選改良來實現是最方便和可靠的,其次還可以通過包被來處理但對工藝要求非常高。 單胃動物添加NSP酶主要是根據日糧類型就可以了,當然什么日糧類型應該以什么酶為主也有頗多的爭議,個人覺得玉米豆粕或雜粕型的日糧甘露聚糖酶可優先考慮;小麥用量較多的日糧木聚糖酶要首先考慮;非NSP類型的酶的添加,學術上爭議也較多,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問題六:請教酶制劑的復合型和穩定性問題,酶制劑在動物消化道的消化問題,具體在消化道的哪個部位被分解,酶制劑在生產工藝過程中如何包被和用什么物質包被的問題。 答:酶的穩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胃腸道中的穩定性,包括耐酸、耐胃胰蛋白酶、耐膽汁酸鹽、PH酶活特性與腸道PH吻合度高等; 2、在自然存放和使用后在預混料、濃縮料中的存儲穩定性,市場中部分木聚糖酶自然存放3個月就有較大的酶活損失,質量差點的植酸酶就更不用說了。 3、在制粒、攪拌、輸送過程中的穩定性,多數酶是不能天然耐熱的,質量不太好的普通植酸酶在攪拌輸送中都可能損失酶活。 要全面解決酶的以上這些穩定性問題,只能通過開發更優良的菌種來實現。包被可能對存放、加工、過胃等有一定幫助,但因工藝不同可靠性差,且不能解決耐胰蛋白酶、膽汁酸鹽的問題,同時包被也存在不完善率、釋放點、釋放率的問題。 有水和底物以及適宜的PH和溫度酶就可以發揮作用,不同酶制劑作用部位不同,主要與其PH的適應性有關,通常飼用酶以在腸道內發揮作用為主。 包被的工藝區別很大,有簡單的混合包被、流化床噴涂包被、噴霧干燥包被、相分離法包被,包被的材料也多種多樣,但多數過胃的包被是以脂質為主。 不過,酶制劑個人認為還是尋找天然穩定性好的產品更可靠和成本低。 問題七:請教酶制劑質量如何判斷;酶制劑價格不同,怎樣選擇;.酶制劑活性指標的判定;酶制劑可以與什么樣的添加劑合用。 答:酶制劑的判定問題:最好是動物實驗,其次有條件做穩定性的檢驗(分別測試經高溫、模擬胃液、模擬腸液處理后的酶活力變化情況); 酶制劑的選擇問題:關鍵不是價格、不是設備廠房,而是廠家的研發背景和技術實力,好的菌種才能帶來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穩定性; 酶活指標問題:需要了解清楚各廠家的具體酶活定義,定義不同是毫無可比性的。 酶與添加劑合用問題:只要該添加劑不是這種酶分解的對象,同時也不是這種酶的抑制劑,那么通常都可以合用的。實際生產中不能合用的情況也很少,過去遇到過的有:奧特奇的霉可吸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而甘露聚糖酶可以分解這種物質,所以二者你只能選其一;另外,添加α-半乳糖苷酶可分解棉籽糖、水蘇糖等寡糖,故添加α-半乳糖苷酶時不可以再加前述寡糖。 問題八:液體酶制劑是否比粉狀酶制劑更能體現飼料表觀代謝能的提高和飼料成本的降低? 答:首先來說,同一菌種和工藝發酵產出的酶,無論液體還是粉狀,它的理論效用是一樣的,只是用于顆粒飼料而酶又不能耐熱的情況下,液體后噴克服了耐熱這個問題。 不過,酶的理論可達耐熱極限是130℃,隨著研發水平的提升,能在85℃以下保持較高耐受能力的天然耐熱酶也逐步走向市場。液體酶克服了制粒的問題而且成本相對較低,但不同廠家所添加的穩定劑是否會影響動物生產效果需要評估,同時,液體酶后噴涂也可能帶來一些均勻性、穩定性、加工成本、效率、維護成本等的擔心。個人認為中國市場這么大,有各類客戶群體存在,所以液體酶、固體酶都有發展前景,但關鍵是其菌種技術要不斷創新要更適合市場的需要。 問題九:如何選擇酶制劑廠家?如何選擇酶制劑? 答:目前酶制劑廠家非常多,但大體可以分為這么幾類: 1、自行研發菌種、自行生產、自行銷售的(目前還較少); 2、購買菌種生產、自行銷售的(國內大型酶企較多); 3、購買單酶復配、自行銷售的(國內小型酶企較多); 4、自行研發菌種、自行生產、委托銷售的(主要是部分外企由于對飼用酶不重視,故將飼用酶板塊交給動物營養公司做); 個人認為,隨著國內研發力量的崛起,選擇國內研發實力強、管理規范、自研自產自銷的廠家是一個趨勢;不僅能夠享受到最新的研發成果,而且價格非常合理;實際上從飼料添加劑這么多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國內產品取代國外產品也是趨勢。現在越來越多的外企雖然打著進口的旗號,但產品已經在國內OEM,比如:雅來、禮來、諾韋斯……等的部分產品。 先擇酶制劑當然要拿產品說話,但如果暫時無法讓產品說話,那么可以參考下面幾點: 1、研發菌種的能力——這代表其產品的酶學特性可能更適于飼料用酶,同時有研發能力的廠家,后續產品升級更快; 2、生產工藝及管理——這不一定是罐子大小,有沒有電腦顯示屏,主要的是管理操作規范、嚴格的問題; 3、是完全單酶復配還是部分還是全部自行發酵生產; 在植酸酶選擇方面,建議全價粒料首選天然耐熱的植酸酶、其次用后噴涂或包被耐熱;全價粉料選淀粉載體或顆粒型的;預混料、濃縮料最好用顆粒型且是淀粉載體的;一般的配方降低0.1%有效磷的設計量不出現問題就是有效。 問題十:如何添加可使酶制劑攪拌均勻? 答:目前市場中用量較低的酶制劑通常也是高于50g的,只要先用粉細的谷物類或其他較穩定的原料預混一下再在投料的中段直投入混合機,都是能夠混勻的,當然混合機本身的均勻度必須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混合機較差的話,可以使用用量大一點(500-1000克)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