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糞產生沼氣,沼氣用來做飯和發電,沼渣、沼液還田。在北京市延慶縣康莊鎮的興利鵬奶牛養殖場,現代循環農業已經成為現實。目前牛糞產生的沼氣可以供應周邊1200戶農戶四季做飯,沼氣每天發電400度,供應養殖場日常用電,沼渣、沼液還田使2000畝農田實現有機種植。 走進興利鵬奶牛養殖場就像走進了一座花園:現代化的生產車間掩映在綠樹鮮花中;300多米長的封閉觀光走廊,讓人可以“零距離”接觸到奶牛。這里生產的有機奶——“歸原”有機奶供應北京市30多個大使館,并空運到上海和香港、澳門地區。 “歸原”有機奶在瞄準高端的同時,還打造了農村循環經濟圈,帶動周邊實現了種植業、養殖業的有機循環。小小一盒牛奶,走上了“有機路”,打出了“循環牌”,唱響了“致富經”。 這里的奶牛過著貴族般的生活:睡紅松木板床,喝自動常溫水,每天還有音樂做伴。更重要的還在于,它們吃的玉米、牧草、紫花苜蓿等“營養配餐”全都是有機作物。 興利鵬奶牛養殖場與周邊馬營村近百戶農戶簽訂土地租用合同,指導農戶按照有機農業標準種植青貯玉米等飼料。農民在種植中,不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保證青貯玉米的質量,也使得農田土壤有效改善。養殖場按高于市場價30%的價格收購,既從源頭上保證了奶質,又讓當地農民直接增收。目前,養殖場已帶動周邊7000畝玉米、2000畝苜蓿實現有機種植。 養殖場內部也實現了有效循環:興利鵬養殖場每天產生35立方米牛糞,利用它在養殖場建起了沼氣池,每天產生600立方米沼氣,供應周邊大營村1200多戶農民一年四季燒水做飯,每戶能省600多元燃氣費,一年可以為全村農戶節省70多萬元的燃氣費。在為村民免費提供沼氣的基礎上,養殖場還建設了沼氣發電工程,將多余沼氣轉換成電能,供養殖中心日常照明使用。產生的沼渣、沼液,無償供給農戶還田,成為2000多畝有機飼料種植田的上等肥料。 有機循環農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環境的保護,更突出了生態服務價值。目前,延慶有20家企業85個品種申請有機認證,并達到了有機產品的標準,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有機農產品產量4萬噸。2009年,延慶綠色有機農業產值已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10%。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延慶全面實施《延慶縣有機循環農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力爭到2015年,建成北京市最大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本文來源:農民日報—三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