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水產 水產快訊 國內水產 查看內容

    “裸體魚”再現 牽動地質大猜想

    2010-11-12 16:27| 發布者: feifei8526| 查看: 857| 評論: 2|來自: 生活新報

    摘要: 一種通體幾乎“一絲不掛”的“裸體魚”,在銷匿20年后,在怒江州芒寬鄉附近的高黎貢山溪流中,發現了它的行蹤。歷史上青藏高原“長高”一次,它們就分化一次,如今科學家們發現,“裸體魚”正在經歷著新的物種分化。

    未命名11.jpg



      “裸體魚”?你沒看錯,不過千萬別想歪了。最近,這種通體幾乎“一絲不掛”的魚類,在銷聲匿跡20年后,中美科研人員近日在怒江州芒寬鄉附近的高黎貢山溪流中,發現了它的行蹤。更為奇妙的是,歷史上青藏高原“長高”一次,“裸體魚”就分化一次,而如今科學家們發現,“裸體魚”正在經歷著新的物種分化。
      發現
      消失20年 如今大量出現
      全裸裸重唇魚是“裸體魚”的學名。之所以稱它為“裸體魚”,是因為這種魚除臀鱗和腹鰭基外側有一腋鱗外,其余部位都沒有魚鱗,基本上是“一絲不掛”。雖然“裸體魚”很早以前就被發現,但由于數量稀少,導致關于它的記載十分有限。
      據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小勇介紹,全裸裸重唇魚為鯉科裂腹魚亞科特化等級的類群之一,是特化等級中分布緯度最低的種類。“裸體魚”在歷史記錄中,僅分布于云南高黎貢山西坡騰沖境內的龍川江上游少數支流中,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劃分為極危物種。實際上,在過去的20年,“裸體魚”幾乎從人們的視野中徹底消失,不論是科學家還是當地居民,都曾試圖尋找“裸體魚”的蹤跡,然而始終一無所獲。人們內心始終不安,難道“裸體魚”已經滅絕了?
      正當人們放棄尋找的時候,“裸體魚”又出現了。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美國加州科學院對云南境內的高黎貢山魚類資源進行了多次考察,最近終于在怒江州芒寬鄉附近的高黎貢山東坡溪流中,發現了“裸體魚”種群的分布。
      讓科學家們驚喜的是,在這一帶發現的“裸體魚”數量相當可觀,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群體。 “這些‘裸體魚’的身體有些扁,背部呈灰色,還散布著眾多不規則斑點,腹部則是白色的。它們習慣生活在高海拔山間的小溪里,在中下層水中尋覓雜食,比較耐寒。”奇怪的是,身處高黎貢山這樣的自然環境,體積微小的“裸體魚”勢必會面對不少的天敵 ,沒有魚鱗這層“鎧甲”,“裸體魚”是怎么保護自己的?陳小勇解釋說,其實沒有魚鱗的魚并不少見,它們可能會用黏液保護自己免受傷害,這些黏液就像潤滑油一樣可以減少身體的摩擦,另外,黏液取代了笨重的魚鱗,可以讓魚的身體變得更加靈活,便于躲開天敵的獵殺。
      驚奇
      驚鴻一現后 它們正在“分家”?
      在科學家眼里,“裸體魚”的價值不僅僅因為它的數量稀少,還體現在它蘊含的特殊研究價值上。作為裂腹魚亞科中明顯特化的一個屬,“裸體魚”是由原始的裂腹魚屬伴隨高原的隆起而分化形成的,因而在科學研究中,尤其是在魚類遺傳與生態的研究領域具有特殊的價值,被稱為珍稀的“化石魚”。
      在發現了“裸體魚”的蹤跡后,陳小勇對這種瀕臨滅絕的物種進行了全新的研究。結果卻出乎陳小勇的意料,他發現:“裸體魚”可能正在經歷物種分化的過程。
      為了弄清“裸體魚”在不同水系間的分化程度,陳小勇和其他研究人員運用分子生物學與形態度量學等學科結合的方法,分析了4個怒江水系采集點、5個伊洛瓦底江水系采集點,共96個“裸體魚”個體的數據。結果顯示,來自伊洛瓦底江水系的9個個體與7個來自怒江水系的個體遺傳距離為1.97%,進一步證實“裸體魚”與高度特化等級的裂腹魚類群有更近的親緣關系。同時表明,“裸體魚”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不同水系間的個體并不共享單倍型;87.3%的遺傳變異發生在不同水系間;不同水系的個體各自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單系。研究人員并不能把不同水系的“裸體魚”完全區別開來,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可以區別開來的趨勢,由此看來,“裸體魚”可能正在經歷物種分化的過程。
      陳小勇說,“裸體魚”在“分家”的進程,從一些數據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比方說,不同水系間87.3%的 “裸體魚”會發生遺傳變異,也就是說,在不同水系中繁殖出來的 “裸體魚”,有很大幾率出現差別,久而久之也就可能會進化出不同的種類。“如果該物種能一直延續下去的話,很有可能在未來分化出更加豐富的種類,這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來源之一。”
      猜想
      青藏高原又要“長”?
      在眾多的生物里,科學家們為何喜歡抓著“裸體魚”的物種分化過程不放呢?實際上,“裸體魚”目前經歷的分化過程并非第一次。原來,“裸體魚”現在的模樣是由原始的裂腹魚屬伴隨青藏高原的隆起而分化形成的,青藏高原抬升了3次,它就分化了3次,在分化過程中,它的鱗片也跟著逐漸退化了,而每一次分化,都標志著該地區環境的變化。
      作為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是如何影響“裸體魚”的生存和繁衍?來自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許建初教授介紹,距今一億八千萬年前,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區還處于一片汪洋之中,這片汪洋就是分隔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的古地中海,地質歷史上稱其為“特提斯海”。時間推移到了7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板塊在印度洋中脊的軟流推動下,從赤道附近向北漂移,并在雅魯藏布江一帶和歐亞大陸碰撞。在距今4500萬年前,印度板塊又沿喜馬拉雅山的南麓“俯沖”到西藏地塊之下,結果使地殼縮短、疊加增厚,地面不斷隆起,形成了山地和高原。
      事實上,青藏地區整體強烈抬升發生在最近三百萬年,而“裸體魚”也在此時進入了3次分化期。新的研究結果證明,在距今24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只上升到2000米;110至70萬年前,上升到了3500米的高度,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和昆侖山等主要山地出現了大面積冰川;距今15萬年前后,青藏高原接近了現在的海拔,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三極”。如果僅是海拔的上升,很難對物種造成太大的影響,但青藏高原的上升導致了區域和全球氣候的劇烈變化,這讓“裸體魚”種群不得不為適應新的氣候環境不斷改變分化。如此說來,陳小勇最新的研究發現應該是“裸體魚”種群的第四次分化,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青藏高原的海拔又將經歷劇烈的變動?這也正是陳小勇等研究人員想極力揭開的謎底。
      面對“裸體魚”的現狀,陳小勇建議把“裸體魚”種群列為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重要保護物種,并以兩大水系為依據,分別以不同進化顯著單元加以區分保護,擴大保護區的范圍,涵蓋該種所有分布地區,加強野外生態學和繁殖生物學研究。
      目前,關于“裸體魚”的研究已在國際學術期刊《魚類環境生物學》上發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tianwailaike 2010-11-12 16:54
    這種魚,好象我們這很多啊,是不是自己沒看仔細
    引用 songjs2101 2010-11-12 18:12
    大自然真是神奇啊,還有多少奇特物種不為人知呢?

    查看全部評論(2)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9:0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安市| 沙坪坝区| 黑河市| 扶绥县| 仲巴县| 麦盖提县| 博乐市| 荆州市| 呼玛县| 余庆县| 绿春县| 隆林| 汶上县| 大理市| 涪陵区| 云龙县| 疏附县| 木里| 河源市| 福州市| 江达县| 巴中市| 长海县| 尖扎县| 蛟河市| 灵寿县| 阳春市| 漳浦县| 瑞金市| 西宁市| 山东| 甘孜县| 贞丰县| 剑河县| 喀喇沁旗| 安图县| 日喀则市| 开江县| 河西区| 丰顺县|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