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在今年12月31日前申請到生產許可證,乳企明年3月1日前將被停產。11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國內所有乳企根據新的審查細則重新申請生產許可證,新細則最大的亮點是增加了對企業自檢的要求。不過,一些小乳企反映,增加檢驗設備的成本對小企業壓力很大,“我們只好將這些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11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還公布了《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和《企業生產乳制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這兩項審查細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2006版)》和《乳制品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2006版)》廢止,而重新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必須通過這兩項新審查細則的規定。 新審查細則最大的亮點是增加了對企業自檢的要求。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自檢項目達60多項。另外,新審查細則還加強了原材料生產安全的規定。如杜絕企業使用乳或乳制品以外的動物性蛋白質或其他非食用原料制成的產品作為生產原料,采購制度應保證對購入的生乳和原料乳粉批批進行三聚氰胺檢驗等。為了達到自檢要求,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生產條件和相應的檢測設備。尤其明確規定了三聚氰胺的檢測方式,必須自行購置設備、自行檢測,企業檢驗人員中有三聚氰胺獨立檢驗能力的至少2人以上,取消了此前可委托其他機構檢測的方式。 昨日,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安處處長李杰表示,已經派人到北京學習《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和《企業生產乳制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等相關細則,之后會有具體說明。 大乳企樂觀:積極應對 湖南奶業協會辦公室主任伍佰鑫介紹,湖南省目前大概有16-17家乳企,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有一批中小乳企因為沒有三聚氰胺之類的檢測設備停產。 面對奶制品生產標準提高,湖南乳企反應不一:湖南澳優、南山等大型乳企十分樂觀,但小公司透露“壓力十分大,或面臨倒閉”。 自檢設備需要大量投入,蒙牛相關負責人日前對媒體表示,這個行業門檻本來就不低,新細則的規定更加提高這個行業的準入門檻,這對大公司長期肯定是利好消息。 昨日,湖南南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樹介紹:“公司已經花了8000萬添置設備、裝修廠房,其中包括添置檢測三聚氰胺的設備,目前的生產設備、廠房要求等都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標準,所以重新申請新的生產許可證對我們影響不大。”澳優乳品(湖南)有限公司營養研究院院長戴智勇表示:“我們會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政策重新申請生產許可證。”接下來半個月內,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會召集全國生產規模比較大的乳制品生產企業開一個會議。 小乳企悲觀:成本增加幾十萬 面對乳企重新申請準生證,湖南大部分中小型乳企倍感壓力。昨日,湖南永州市德園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振華告訴記者,新的政策對于中小乳制品企業最為不利,比如要求每家生產企業有一個專門的三聚氰胺檢測室并配備2名檢測人員。“其實我們企業的奶牛全是自己養的,根本不存在三聚氰胺等質量問題。”陳振華稱。如果按照新的標準,光添置三聚氰胺的檢測設備就要十多萬,加上其他的設備等要求,成本在原來的基礎上會增加幾十萬元。“如果這樣,我們只好將這些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而湘潭市遠山乳業有限公司何鵬總經理向記者透露,公司已經轉做果汁飲料產品,鮮奶生產許可證已于去年12月份注銷。“養奶牛困難,不好做。” 陳振華介紹,此前國家有關部門要求企業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200噸以上,中小企業根本達不到。目前,該公司僅有奶牛200多頭,日產鮮奶8000噸左右。湖南省也只有亞華乳業等幾家乳企達到這個要求,如果按照這個要求,“湖南大部分乳企面臨倒閉”。 本文來源:瀟湘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