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職:對畜牧業生態文明的哲學思考 ——訪比利美英偉中國集團總裁李職先生 (畜牧人網訊 記者曹錦萍、黃潔)教槽料發展十多年,成為飼料企業競爭的重要領域,其技術水平、市場營銷等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也有必要在技術創新、市場規范、理念進步上有更多的提高和發展。 鑒于此,2010年9月20日-21日,由中國畜牧人網站主辦、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以“聚焦乳豬教槽料”為主題的第七屆飼料商業配方師研習班在上海青青大酒店召開。第七屆飼料商業配方師研習班邀請了以比利美英偉中國集團總裁李職先生為首的多位行業專家擔任講師和嘉賓,與參會代表一起探討教槽料的相關技術和市場發展問題。 李職先生(以下簡稱李總)不僅是英偉中國集團總裁和技術帶頭人,也是我國著名動物營養學家和養豬專家。畜牧人記者有幸借本次會議的機會采訪到他,李總從教槽料的基本定義談到畜禽健康,再結合歷史發展談到畜牧業的生態文明,帶給我們很多思考。 以下是采訪文字實錄: 教槽料:它是現代養豬工業中,豬在斷奶這一特殊階段用的承前啟后的飼料;做營養必須弄懂現代養豬工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和豬的現代生態需求。 畜牧人:現在研究教槽料的企業很多,對教槽料也有些不同的觀點。您如何定位教槽料? 李總:教槽料是豬在非常特殊的飼養階段用的。為什么有教槽料呢?教槽料這個說法其實是廣東人或香港人叫出來的。現代養豬工業是有規定的生產流程的,為了生產效率的提高,不能讓(生產流程中斷或受影響)。 在整個養豬生產產業的生產要素里面,母豬是生產資料。評價豬的產量和生產水平,是按一頭母豬每年能提供多少單位重量的豬肉來衡量的,簡單來說也就是一頭母豬每年能提供多少頭豬上市,而上市多少頭豬的前提是母豬每年能提供多少頭斷奶豬。產前一周、哺乳四周、空欄一周,這六周就是產房的一個周期。所以母豬在三到四周齡必須斷奶,如不斷奶就影響下一批母豬生產。 仔豬斷奶時原本還是在吃奶的,斷奶后沒有奶,所以,就需要有個特殊的飼料,來幫它過渡,讓仔豬從吃奶過渡到能夠完全采食人工飼料。所以教槽料的定義就在這個地方。現代化養豬業上教槽料的存在價值,就是在承前啟后。 所以,配方師搞營養必須要解決生產流程、工藝流程這個問題,做營養的人一定搞清楚日糧設計完以后要在什么時候用。 畜牧人:目前有觀點說仔豬按采食量斷奶,您對四周齡斷奶和飼料采食量達到一定量后斷奶怎么看? 李總:這個不太可能的。比如說,到了四周齡飼料采食量沒有達到6公斤,還是得斷奶轉欄。這里面有2點:1、特殊的生長階段用特殊的工藝化生產流程來做特殊的配方,讓仔豬從吃奶過渡到能夠完全采食人工飼料的階段,就是在承前啟后。搞營養的要搞懂生產工藝流程。2、在仔豬料的配方設計里面,可能是因為教育制度和教材的問題,部分學營養的人不太懂豬的生態。其實,實質上做教槽料就是要考慮怎么滿足它的生態需求。 教槽料不能簡單分為高檔、低檔,分類是按當地實際情況而來;優劣標準要在同一評定條件下才能確定。 畜牧人:現在國外的母豬每年能提供斷奶仔豬數比國內多,國外的養豬工業化水平是比較高的。另外,有人把教槽料分為歐系、美系、亞洲系,您對此怎么看?教槽料有沒有一個優劣標準? 李總:國內也有豬場能提供比較多的斷奶仔豬。中國的現代化畜牧飼料產業,早期是外資企業帶動起來的,在這中間也產生了一批早期的民族企業。這里面,并不是簡單分歐美系亞洲系等,而是中國特色。因為中國的養豬業,原來并沒有工業化養豬。中國最早的民族飼料工業的崛起,基本上是對千家萬戶的。高檔、低檔,這種說法我是不認同的,應該是標準飼料和非標準飼料之分。 具體來說,中國以前并沒有現代化養豬,就是現在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散養,飼料都是面對千家萬戶的,所以這一部分并不需要那么高的條件,我們只能稱它為非標準的飼料,也可以稱經驗日糧。我們現在說的歐系和美系,可以算是標準日糧。美系引用NRC的標準,它符合美國國情,典型的玉米豆粕日糧;歐洲并沒有多少大豆,它主要是小麥、大麥等,所以歐系采用ARC標準;亞洲系的,我們也有一個標準。所有這些飼養(營養)標準都有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數據庫,需要有個相應的數據庫來支撐它。所以我們所說的歐系美系,是引用標準不同,非標也是相對的。所以用什么原料并不重要,而是一個標準的問題,是在什么條件下用。 教槽料好不好的最后評判標準是實踐過程中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老實說,現在的市場沒有一個標準,這是第一;第二,我們的市場還是不夠規范。豬場的生產條件、生產設備、管理水平,以及基本情況(如母豬群的健康情況)都各不一樣,所以說,我們很難從這個角度評判。此外教槽料也分兩個階段,一個叫開食料,一個叫過渡料,現在我們市場上在賣的這個基本還是屬于過渡料。5.5公斤和6公斤仔豬用同一種飼料表現都不一樣。所以一定要比較的條件統一才能評判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