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產品市場異常火熱,大蒜、綠豆、生姜等農作物都被輪番炒作。不過接下來的熱點應該是大豆,再者美國11月大豆期貨價格已經觸及12美元創出14個月新高,現在正是買入并持有的時機。”從事期貨投資趙先生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截至10月15日收盤,連豆主力A1105合約小幅高開,以4302元收盤,一周漲幅達到5.13%,比前一周增倉3萬手。大連玉米105合約以2141元收盤,上漲3.63%,比上周增倉11萬手。 南美種植面積猜想助推玉米、大豆期價 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10月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10/11年度大豆單產預估為每英畝44.4蒲式耳,9月預估為每英畝44.7蒲式耳。全國平均單產數據下調了0.3蒲式耳,為44.4蒲式耳/英畝,而收獲面積數據下調了120萬英畝,為7680萬英畝。產量數據的變化,意味著2010/11年度大豆期末庫存數據下調到了2.65億蒲式耳。 上海中期楊曉蕓認為,由于巴西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大豆生產國,美國大豆產量低于市場預期的消息,使市場投資者更為關注南美大豆的播種情況。同時,市場預計2010/11年度,巴西大豆播種面積預計為2410萬公頃,比上月的預測上調了6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6%。大豆播種面積提高使得大豆產量數據從上月的6500萬噸上調到了6700萬噸。天氣過于干燥原因,巴西北部地區的大豆播種進度被延緩。 截至10月8日,巴西最大的大豆產區馬托格羅索州,農戶的大豆播種面積僅有3%,而去年同期則12%。而巴西第二大大豆產區帕拉納州較為濕潤,大豆播種已經完成了9%,去年同期播種率為10%。因此,巴西大豆播種的不確定性令投資者更傾向于追高大豆。 據貿易商透露,鑒于玉米與大豆一直存在種植效益比,今年會維持在2.2:1左右運行。因此,明年美國的大豆種植效益要差于玉米,預計明年大豆面積要減少到7700-7750萬英畝,玉米面積要增加到9000-9500萬英畝。并且明年玉米播種面積是創紀錄的。 中國強勁需求迎來大豆牛市 據投行內部人士透露,自六月初以來,由于美元走軟及中國對農產品大幅進口的需求,使得美國農產品的價格獲得強有力的支撐。大豆、玉米和小麥價格大幅上漲,截止到10月13日,CBOT玉米、大豆、小麥價格已經比六月初,上漲了61、26%、55%。同時,隨著大豆、玉米、小麥價格飆升,美國農產品出口有望刷新2008年的前期歷史紀錄1153億美元。2010/11年度美國農產品出口可能超過八月份預測的1130億美元。 北京中期胥京鋼認為,從長期趨勢來看,全球經濟仍然會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特別是美元貶值,更是會推動農產品上漲。因此,農產品價格暴漲與全球市場流動性泛濫有關。先是小麥和玉米,棉花更是成為年內走勢最為穩定的明星品種。而相對于其他農產品來講,由于2009年美國及南美大豆的產量巨大,抑制大豆價格的上漲。因此,農產品輪番上漲必然會帶動大豆價格的上漲。 海關總署9月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1-9月大豆進口4016萬噸,增長24.1%。國內壓榨產能擴張及豆油進口下降導致了大豆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 “今年北安地區大豆生長狀況不錯,單產量320—330斤/畝,與往年相比收成算不錯了。不過玉米價格挺高的,還是想多種些玉米。當然,種大豆省事,成本也低。”一位當地農戶接受記者連線采訪時表示。 東海期貨姚序認為,玉米與大豆是存在競爭關系。諸如今年玉米收益高于大豆,那么大豆的種植面積必然會受影響,農民會大量種植收益高的作物。但市場投資者會認為,未來大豆種植面積下降必然導致來年大豆產量的下降,進而推高大豆在期貨市場的價格。因此,大豆價格也會隨著玉米價格的上漲進一步得到拉升。 (來源: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