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來,集約化蛋雞養殖業經過了幾個較大的行情波動周期,其間已有幾十家祖代蛋種雞企業退出市場。自2008年10月以后,祖代蛋種雞企業又進入新一輪行情波谷之中。現在有的祖代雞企業,其父母代種雞以2、3元一套自己都認為的“恥辱價”銷售,有的企業因無銷售合同,干脆將種蛋“轉商”(當普通商品蛋處理)。 2008初,某大型祖代蛋種雞企業因疫病原因造成其父母代種雞斷供,大批合同無法履行,迫使其下游父母代種雞場到其他祖代場去“搶”合同,導致全國父母代種雞價格從8元左右一套的正常價,快速竄升至12元以上,漲價幅度高達50%以上,個別合同價高達15元,且高價持續10個月。這是引起祖代雞場大幅從國外引種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祖代雞場大幅引種的另一個原因是“海蘭與峪口分手”事件。此事引發一些祖代場競相引種以爭奪峪口留下的“巨大市場空間”,都寄希望于獲得更大的市場回報,以期實現“做大做強”。據中國畜牧業協會公布的材料,國內祖代總量分別為55.6萬套和59萬套。大大超過了行內公認的30萬套的正常量。2010年全體祖代場出現嚴重的價格下滑,各種低價均有出現,甚至有的企業以低于商品代雛雞的價格發售,沒有合同的祖代場則出現停孵和種蛋“轉商”。 我國的蛋雞養殖業已出現總量基本穩定略有減少的局面。商品代養殖場(戶)因蛋價低、成本高、利潤低而出現進雛愿望長期低迷,加之父母代種雞本身已超量,所以2009年父母代種雞場全面虧損,基本上經營規模越大,虧損越大。父母代場引種的愿望也十分低迷,這直接導致近兩年來祖代場銷售的困難局面。三十年來,商品代蛋雞場和祖代蛋雞場的聯動如此緊密尚屬首次。 由于2008年2009年兩年超量的祖代蛋種雞的產能到2010年底2011年初才能釋放完,所以正常情況下,父母代蛋種雞市場的低迷情況無疑會延續到2010年底或2011年初。雖然一些祖代場、部分父母代場均有種蛋“轉商”現象,但因需要而重新投入生產僅需很短時間,所以不會影響總產能。因此,商品代雛雞的供應最少到2011年底前會很充足,不會出現大的斷檔。所以,正常情況下,商品蛋的價格可能會因養殖量的下降而有所上升,但不會出現長時間的高價格或超高價。 就目前我國的雞蛋消費能力來說,蛋雞總量處于一種相對飽和的狀態。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國商品蛋雞的總量現在直接“控制”了父母代種雞的總量和祖代種雞的總量。在此條件下,上游兩個層次種雞的競爭可能要長期處于緊張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