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門時報》9月10日訊:據了解,自今年5月份以來,我國大豆進口速度放緩。以山東黃島口岸為例,今年1~8月,黃島口岸共進口大豆67批次、重量7.65萬噸,同比分別減少15.2%和17.6%.該67批次大豆以集裝箱方式裝運,進口全部集中在1~4月,5月份以來尚無進口,進口速度明顯放緩。 大豆進口速度放緩的主要原因包括:進口大豆大量”壓港“,從今年初開始,進口大豆的數量隨其價格的走低而不斷攀升,到港的進口大豆貨船數量明顯增多,使港口出現了接卸貨能力緊張、貨船滯留港口等情況;豆粕、豆油價格雙雙下降,4月份以來國內豆粕、豆油價格開始下降,對依靠壓榨豆油后再將豆粕出售的油脂企業,豆油與豆粕價格下降使油廠陷入虧損狀態。 針對大豆進口放緩的態勢,檢驗檢疫部門建議相關外貿企業: 要密切關注南北美洲大豆的產量及國際大豆價格,及時了解國際及國內大豆期貨市場,避免盲目進口,減小進口風險;要轉變發展思路,依靠科技創新,開拓大豆下游產品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加強對大豆的深加工,增加大豆加工的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在簽訂進口大豆合同時,應詳細列明檢驗檢疫相關條款。 目前進口大豆對外簽訂的部分合同中檢驗檢疫條款要求不明確,品質條款只對含油量、水分、雜質等進行要求,口岸檢驗檢疫中一旦發現疫病疫情實施檢疫處理時,無法對供貨方進行有效責任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