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豆當前處于消費淡季,“去庫存化”壓力沉重,但是,在政策護航、成本筑底的背景下,大豆期價下行空間也將有限,短期區間振蕩思路維持,中長期關注旺季需求拉動力度。 今年二季度,南歐國家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泥淖,經濟復蘇前景黯淡。商品市場頻現恐慌性下探,豆類市場亦難以獨善其身。目前,美國大豆進入新舊年度交替階段,舊豆庫存趨緊、新豆生長季天氣炒作不斷,共同提供利好指引,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豐產塵埃落定,供給十分充裕;國內大豆處于消費淡季,企業“去庫存化”壓力沉重,但受到國家政策以及大豆成本價格的潛在支撐,后期豆類期價有望走出振蕩筑底的行情。 二季度大豆走勢一波三折 二季度內外盤大豆期價走勢總體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4月初~4月22日):4月份美豆迎來播種期,新季大豆種植面積引人關注。USDA3月底發布種植意向報告顯示,2010年美豆的種植面積將達到7810萬英畝的歷史高位,但低于市場預估均值(7855萬英畝),僅較去年增長1%。報告對美豆遠期合約的影響基本呈中性,不確定性因素集中于2010/2011年度美豆的播種進程以及期間天氣狀況。除此之外,作為針對阿根廷向中國商品征收反傾銷稅的報復性措施,中國方面開始嚴格限制來自阿根廷的豆油進口,美豆期價一路上行。4月22日,美豆7月合約突破每蒲式耳1000美分的關口,11月合約也漲至3個月以來的高位。 第二階段(4月23日~6月上旬):隨著基本面利多因素逐漸被市場消化,美豆期價未能守住高位轉而下行。周邊金融市場上,希臘深陷主權危機的泥潭,評級一降再降,葡萄牙、西班牙等南歐國家經濟形勢每況愈下,全球投資市場風險厭惡情緒加劇。資金日益強烈的避險需求推動美元指數不斷改寫階段新高,隨之而來的是CBOT美豆期價持續走低。在此期間,國內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5月上旬出現歷史同期最大降雨導致大豆播種作業推遲,催生了內外盤短時間的背離行情,5月5日連豆主力強勢突破每噸4000元,到達二季度高位。隨著天氣好轉,連豆追隨美豆走跌。6月7日,美指沖高至88點后出現回落,美豆下行動能逐步得到釋放。 第三階段(6月中旬至今):6月中旬之后消息面淡靜,內外盤大豆市場進入“天氣市”主導的振蕩階段。一方面,受益于中國大豆減產預期,市場對中國大豆進口需求持樂觀態度;另一方面,國內港口大豆庫存水平徘徊在歷史高位,加之USDA對向中國出口的豆油臨時發放植物檢疫許可證,中國放開美豆油進口一定程度上有望替代大豆的進口需求,期價上行壓力沉重。 大豆市場基本面分析 美國:天氣變化莫測,新豆有望借力 USDA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6月27日當周,2010年度美豆種植已完成97%。但是,美中西部地區6月連續出現強降雨天氣,田間泥濘的條件阻礙了大豆出芽,甚至可能導致一些農戶被迫重植大豆。眼下距離美豆生長的關鍵時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市場對美豆生長狀況存在些許擔憂。整體而言,2010年度美豆的種植面積增至創紀錄高位(7887萬英畝),播種進程未因前期多雨而推遲,隨著天氣放晴轉暖,田地有機會變干,適宜作物生長。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美國天氣情況與拉尼娜現象形成前期十分相似,不排除后期可能出現拉尼娜現象,或對美豆生長造成不利影響,進而推升美豆期價。 南美:豐產壓頂,銷售進展遲緩。五六月份,巴西、阿根廷大豆陸續收割完成并集中上市,南半球大豆供求牽動著全球市場的視線。2009/2010年度南美大豆受益于播種面積增加以及生長季節近乎完美的天氣,產量取得恢復性增長。USDA最新供需報告將2009/2010年度巴西大豆的產量水平上調100萬噸,升至6900萬噸,同時維持了阿根廷大豆產量5400萬噸的歷史峰值,大豆市場供給過剩的主基調不改。從銷售情況來看,南美農戶對大豆價格不滿意,出售意愿并不強烈。巴西農業咨詢機構塞拉瑞斯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巴西農戶出售了68%的大豆,落后于上年同期的75%,進程緩慢。 國內:新作減產前景VS階段性供給壓力 2010年春播期間,我國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等地天氣陰晴不定,氣溫冷暖驟變,延遲了播種進程。大豆生長初期,氣溫升高,光照充足彌補了前期積溫不足造成的不利影響,加速了大豆生長。目前市場對于2010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變動趨勢的看法未能達成一致,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6月供需報告預估,2010年大豆種植面積在840萬公頃,年同比減少4.55%,其中,黑龍江種植面積在362萬公頃,較上年大幅減少28萬公頃。據此推斷,即便后期氣溫升高、光照充足宜于單產增加,由于種植面積下降,2010年大豆仍將面臨減產威脅,這無疑為盤面中長期走勢提供了利多支持。 但是,短期內國內大豆市場面臨比較嚴峻的階段性供給壓力。國產大豆失去了國家臨儲收購政策的庇護,進口大豆的價格優勢凸顯。3月以來,我國大豆月度進口量屢創新高,預計6月份隨著前期訂單的集中到港,大豆進口量將達到580萬~600萬噸的月度最高值。消耗方面,需求淡季油粕現貨價格低迷,導致油企壓榨利潤微薄甚至虧損,油廠、貿易商承接動能不足。目前,我國港口庫存升至596.58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各地港口普遍壓貨。 結論:區間振蕩行情將延續 進入三季度,7月下旬至10月新季大豆上市之前,國儲依照慣例將拋售舊作大豆以騰出庫容進行新豆收儲,其間行情波動取決于供需雙方力量的博弈。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臨儲收購之后,我國國儲大豆庫存十分充裕,加之上半年大豆進口量龐大,供給已經嚴重過剩,“去庫存化”壓力沉重,短期內大豆期價形成趨勢性上漲行情的希望渺茫。 國際市場,后期的炒作焦點將集中于北半球大豆主產區的天氣狀況。此外,由于自身基本面缺乏亮點,多空雙方爭奪僵持,行情波動可能更容易被宏觀經濟大環境的基調所左右。在南歐各國走出困境的漫長過程中,包括大豆在內的整個商品市場不可避免會受到其擴散效應的影響。我國宏觀調控的緊縮基調顯現,年內經濟增長的高點可能已經過去,未來經濟增速有望回穩,這些都將牽動大豆市場的節奏。 雖然推升大豆期價走升的外在動力比較有限,但仍不宜盲目悲觀。隨著庫存的逐步消化、2010年度臨儲大豆收購政策出臺、以及后期需求由淡轉旺,三季度之后大豆市場有望走出一波上漲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