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廣地區養殖業老板湊在一起,廣東老板總會羨慕廣西老板。僅一項用電的成本差異,就足以讓廣西老板在競爭上處于優勢。200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物價局把養殖業用電界定為農業用電,收費標準為0.32元/千瓦時,直到今天,廣東養殖業用電仍按照普通工業電價收費,收費標準根據不同地區在0.6-0.8元/千瓦時不等。 “不要小看這幾毛錢的差異。拿我們公司來說,每個月要耗電5萬度左右,每個月僅電費就要多繳1.5萬,一年就多繳18萬元?!痹谌S雞論壇上,惠州新福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湯軍說。 用電政策只是政策影響產業的冰山一角。而經過細細梳理,人們發現,在三黃雞行情持續低迷的今天,往往不是老板的經營決定企業的生死,政府部門的政策則可能成為決定企業命運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同地區政策差異大 廣東省畜牧獸醫局畜牧處處長羅道栩在此致辭時表示,去年廣東肉雞達到8億多只,其中九成以上是三黃雞。兩廣三黃雞帶有顯著的區域特點,就養雞業政策來講,也有顯著的區域差異。 “就兩廣政策而言,不談其他的,政府的態度就不同。廣東養殖業占政府GDP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計,對政府稅收也幫助不大;而廣西則不同,玉林市養殖業占當地GDP的比例高達50%,2008年在玉林召開兩廣三黃雞聯誼會時,玉林一位副市長親臨現場,這在廣東根本不可能?!睖娭毖圆恢M地說。 而談到具體的政策細節,湯軍分門別類地列舉了公司注冊登記制度、租地、契稅減免、養雞業進入門檻、電費標準、員工社保、農機下鄉補助等7項政策。這7項政策,不同地區差異很大。 拿公司登記制度來說,湯軍介紹:“有些地方根本不需要辦理公司登記就可以飼養種雞,而我們則要花很多錢和時間去辦理登記,兩個企業則要面對同樣的市場?!?/p> 在契稅,比如印花稅上,有些地方需要交納印花稅,有些地方則不需要。員工社保方面同樣存在差異。 除了上述優惠政策外,涉及到養殖產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則同樣管理混亂。 “比如檢疫費和運輸車輛消毒收費等,現在是取消這些收費的時候了。”湯軍尤其對雞苗、肉雞檢疫費意見頗大。一般一只雞苗檢疫費為0.2元,如果一個雞苗廠年產1000萬只苗,則要收200萬元檢疫費。而在現實中此項政策執行的彈性頗大。 “有些地方已經不用交檢疫費了,而有的地區如深圳、(惠州)惠城區還要交,收費標準也不統一,有些地方的行規是收費標準打5折,雞苗數量打5折,折合下來一只雞苗的檢疫費為5分錢,那么1000萬只苗的檢疫費只用50萬元?!睖娪嬎愕?。 在湯軍們看來,農業領域優惠政策很多,這本是好事,但是各地政策執行標準和程度不一,彈性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行業內的企業競爭不公平,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而相對這些細小而零碎的優惠政策而言,國家財政扶持政策對行業的影響更大,而且更深遠。 扶持資金易生馬太效應 在養殖業內,雖然禽業與養豬業的扶持政策不可同日而語,但每年也有大大小小的財政扶持。 “作為企業,大小程度不同,每年從政府拿到的扶持資金也不同。大企業有的可以拿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扶持資金,而大部分小企業則別奢望分毫。”湯軍概括介紹說。 南方農村報記者隨即采訪幾個廣東企業,他們也認為財政扶持資金會對行業公平性造成傷害。 “廣東有部分企業掛靠在科研所內,動輒就可以從政府拿到幾千萬的科研項目經費?!币晃徊辉竿嘎缎彰睦习灞г沟?而如此補貼勢必造成對小企業的傷害。他也透露,去年廣東省一些大型禽業企業曾以低廉價格從政府那里購買到幾萬噸玉米,“本來市場價是2000元一噸,他們只用出1400元?!?/p> “政府扶持行業,肯定要優先扶持大企業。行業未來肯定要走標準化、規?;牡缆?。”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畜牧與飼料處處長閉強分析說,“政府的扶持資金,一要講效率,二要帶動農民增收。而扶持大企業,效率肯定高,(在政府看來)扶持龍頭大企業,就是扶持農民?!?/p> 閉處長舉例說,2010年,廣西養豬企業可以獲得財政1200萬貸款貼息資金,而申請企業必須是國家級或省級龍頭企業。 在國家試圖培養一批規?;洜I、標準化生產的大型企業時,龍頭企業必然會獲得政府財政的青睞,而對此,不少中小企業則有諸多抱怨。 湯軍認為應改變眼下政府在養雞行業青睞“龍頭”的做法?!笆欠窨梢园创鏅诹坑嬎?統一扶持標準,做到一視同仁?!睖姳硎?。但隨后他自嘲說:“這也許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奢求!” 一味追求財政補貼并非好事 盡管現實中的優惠政策容易造成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在三黃雞產業低迷時期,求救于政策的援助仍是不少從業者的內心呼喚。 在閉強看來,養殖企業可以在“保護三黃雞品種資源、種雞培育、三黃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建設和改造、龍頭企業財政貼息”等方面呼吁政府扶持,同時也可以在稅費減免、水電費優惠等方面尋求政策支持。 “是不是讓國家拿點錢買雞,或者買一只雞補貼多少錢?我想這基本不可能。”閉強基本否定了這一做法的可能性,同時他也認為“一味追求財政補貼并非好事,搞不好會傷害產業發展”。 “以養豬為例,國家出臺了母豬補貼、生豬調出大縣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事實上,生豬產業并沒有得到很好發展,養豬業的形勢甚至比家禽業更嚴峻。”閉強介紹說,之所以造成如此現狀,與國家一味補貼不無關系,“一些養雞的,搞房地產的,在政策鼓勵下都轉行養豬了,產業能好得了嗎?” 廣東省家禽協會會長肖智遠同樣不贊同政府補貼家禽業?!凹偃缥覀冊谧钠髽I家想行業發展得好,就不要奢求補貼。因為有了補貼,小型的生產者就會進來,這些人多了只能擾亂生產和市場?!毙ぶ沁h分析說。 也許,在不少三黃雞從業者看來,正是由于2007年產業的興旺態勢,吸引了不少中小養殖企業和散戶參與,從而相對增加了產能,如今在產業低迷期,正好可以通過市場的自然淘汰,使一部分小企業出局,生存下來的大企業則能繼續獲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不少大企業對政府補貼表示警惕。 而廣東溫氏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溫志芬則希望政府能在源頭上控制養殖場的進一步增多?!拔覀儍蓮V地區的政府主管部門是否可以考慮,假如新建養殖場,政府部門不要再鼓勵,可以通過生產方面的資格證進行控制。對肉雞廠,政府也要逐步引導,能不增加就不增加。”溫志芬更希望政府用行政手段,為化解三黃雞危機做出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