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數據好于預期使得投資者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有所消退,處于技術底部的美豆也獲得額外的支撐,大有告別維持了1月多久的筑底行情之勢。但豆類就此走出一輪上漲行情的可能性較低,小幅反彈演變成大幅反轉還需天氣、產銷等基本面因素的進一步配合。 天氣升水缺位,產量壓力不減 全球大豆產量方面的壓力未有絲毫減弱的跡象。良好天氣支撐下,南美大豆收割已經順利進入尾聲,2009/2010年度全球供給壓力得以兌現。美國農業部6月供需報告顯示,巴西2009/2010年度大豆產量預估高達6900萬噸,阿根廷產量預估5400萬噸,雙雙創下歷史最高記錄。近期,美豆主產區的降雨雖然會延緩2010/2011年度剩余大豆的播種進度,但對新播大豆的出芽和生長卻較為有力,天氣因素暫時還未出現升水的現象。美國農業部作物最新生長報告顯示,截至6月13日當周,美國大豆種植率為91%,高于去年同期的86%以及5年均值的90%;出芽率為80%,高于去年同期的70%及5年均值的 79%;優良率盡管較上周下調2%至73%,但仍高于去年同期的66%。從目前的播種進度和出芽率來看,美豆2010/2011年度整體生長狀況好于往年同期,且2010年美豆種植面積預估為7810萬英畝, 2010/2011年度產量壓力毫無減弱之意。因此,綜合幾大主產區目前的情況來看,產量對大豆價格的壓力一時恐難緩解。 消費提前透支,需求慘淡難改 我國早在3、4月份的時候就大量取消美豆2009/2010年度的訂單或將其轉為2010/2011年度的,而往年取消或轉訂單的情況僅發生在作物年度即將結束的六七月份,這令本處季節性淡季的美豆出口銷售更加慘淡。美國農業部每周四公布的大豆出口銷售報告顯示,美國2009/2010年度四五月份的出口裝船量一直處于近幾年的最低水平,發往中國的出口裝船已經連續4周基本為零,這在往年同期也相當罕見,同時也預示著美豆難以好轉的慘淡需求。此外,南美市場其新作銷售情況也并不樂觀,據Celeres估計,截至6月11日,2009/2010年度巴西農戶手中的新作大豆僅售出64%,低于去年同期的71%,阿根廷國內需求的疲弱也影響著當地農戶新作大豆的銷售。 壓榨虧損嚴重,豆價再添壓力 隨著收儲政策結束,一直堅挺的產區大豆收購價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從3800元/噸下跌至3520元/噸。與日俱增的進口量和龐大的港口庫存壓力下,各主要港口的分銷價亦持續走低,目前均價只有3350元/噸,產銷區價格倒掛現象仍舊嚴重。因終端需求持續低迷不振,各地豆粕報價也維持弱勢,即便在國家多次開展豬肉收儲工作的情況下,豬糧比價仍舊持續走低、養豬利潤仍舊大幅虧損,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大大受挫,部分養殖場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萎靡不振的終端需求打壓豆粕價格。盡管大豆價格持續走低,但豆粕和豆油,特別是豆粕價格的更加疲弱導致油廠壓榨利潤的虧損幅度不斷擴大,部分地區油廠虧損幅度已經高達200元 /噸,連續數周的虧損使得多數油廠壓力較大,日漸消極的壓榨意愿將會減緩港口庫存的消耗,令豆價再次承壓。 外圍影響有限,反彈恐難持續 盡管兩大評級機構穆迪和標普都將希臘政府債券評級降至垃圾級,但好于預期的歐元區制造業數據還是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的樂觀情緒,從而為歐元以及澳元等其他高風險貨幣提供了支撐。然而龐大的赤字和飆升的失業率導致西班牙國債風險溢價正逐步擴大,西班牙可能不得不向歐盟尋求救助。受困國家面臨風險的加大將直接考驗歐元近期的漲勢。因此,由樂觀情緒引發的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場的反彈能否持續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金融屬性較低的農產品受外圍市場持續帶動的概率自然也不會太高。綜合而言,盡管技術底部獲得外圍市場的額外支撐,但筆者認為豆類持續反彈并就此走出一輪上漲行情的可能性較小,小幅反彈演變成大幅反轉還需天氣、產銷等基本面因素的進一步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