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在WTO訴美國禽肉限制措施案專家組發布中期報告,報告裁定:美國對中國禽肉的進口限制違反了WTO關于動植物檢疫措施的相關規則,也違反了WTO最惠國待遇和取消數量限制的規定。中方提出的訴訟請求幾乎全部得到專家組的支持,堪稱大獲全勝。
“這一場勝利是公平的象征。”昨日(6月17日),中國肉類協會常務副會長鄧富江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如此表示。不過,出口壁壘的攻破要真正助力我國禽肉企業邁出國門,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有農業分析師指出,雖然政策的壁壘已經消除,但對于我國的肉類企業來說影響并不大。“畢竟我們禽肉的出口量十分有限,禽肉養殖產業非常分散,并且多為內銷,這也就造成了我國在出口方面優勢很小。”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自2004年開始中國未向美國出口過禽肉,但近5年中,我國從美國進口的禽肉制品累計超過400萬噸,占到中國禽肉進口總量的75%以上。由于美國向中國出口的雞肉產品價格十分低廉,輕易占據了中國市場。對于中國來說,不僅家禽養殖行業受到沖擊,飼料、糧食等上游產業都受到沖擊。正是由于在養殖、生產成本以及技術壁壘等方面不敵國外,造成了我國禽肉在出口上毫無優勢可言。 “作為企業而言,我們肯定是希望增加這部分的收入,但就出口來說,我們的經營成本和美國相比是否有競爭力,這才是考慮出口與否最關鍵的因素。”海口農工貿(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賈新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 “這和最終到底能有多少禽肉出口是兩個問題。”鄧富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目前我們只是破除了一個政策上的歧視,而我國的禽肉企業真正走出國外市場,還需要在質量、價格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對于這一政策的討論,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禽肉分會的焦處長認為為時過早。“今天我在媒體上看到這一消息之后,也到商務部特意咨詢,但還未看到官方明確的回復。”焦處長表示,究竟媒體所報道的是階段性結果還是最終結果,還不好斷定。“獲勝是必然的,這個我們從第一天起就能預想這一結果,但現在官方回復還未出來,不好評論。” ![]() |